紅樓夢詩詞鑒賞《紅樓夢鑒賞辭典 人物形象鑒賞 晴雯和“金陵十二釵”又副冊 紫鵑》
紫鵑原是賈母身邊一個二等丫頭,原名鸚哥。賈母因見黛玉帶來的兩個人,一個奶娘“極老”,一個丫頭“甚小”,“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故而將紫鵑與了黛玉。
鸚哥因何改名紫鵑,小說中未有交代,但在第八回從雪雁嘴中就已稱呼“紫鵑姐姐”。根據甲戌本第三回脂批,鸚哥之類名號“是賈母之文章”,這從賈母的其他丫頭,如襲人本亦是賈母之婢,本名珍珠;賈母現在身邊的丫頭名鴛鴦等,也可以看出。鸚哥與了黛玉之后即改名紫鵑,這應是黛玉之文章。傳統文學中關于杜鵑啼血的悲劇色彩,使我們對紫鵑和起紫鵑名的黛玉產生了類似的聯想。
說到紫鵑和黛玉的關系,也許可以用“亦婢亦友”四個字來概括。“亦婢”,這是身份地位所規定了的,不可能更改逾越;亦友,這是兩人的實際情形所表現出來的,她對黛玉的真摯感情已超出了奴婢對主子的赤膽忠心,連挑剔的黛玉也說:“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雖是老太太派你伏侍我這幾年,我拿你就當我的親妹妹。”
紫鵑作為黛玉的知心朋友,不僅全身心地關注著黛玉的身體,而且更透徹地了解她的心思;因為透徹地了解她,所以她對黛玉的舉動能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即便是有所指責,也在情理之中,讓黛玉心悅誠服,無話可說。小說第三十回,寫寶、黛兩人口角之后,黛玉頗“自后悔,但又無就他之理,因此日夜悶悶,如有所失”。此時紫鵑揣度出黛玉的心思,乃勸道:“若論前日之事,竟是姑娘太浮躁了些。別人不知寶玉那脾氣,難道咱們也不知道的。為那玉也不是鬧了一遭兩遭了。”黛玉還不服氣,啐問“我怎么浮躁了”?紫鵑進而指明說:“好好的,為什么又剪了那穗子?豈不是寶玉只有三分不是,姑娘倒有七分不是。我看他素日在姑娘身上就好,皆因姑娘小性兒,常要歪派他,才這么樣。”黛玉才要答話,只聽院外叫門。紫鵑聽了一聽,笑道:“這是寶玉的聲音,想必是來賠不是來了。”黛玉聽了道:“不許開門!”紫鵑道:“姑娘又不是了。這么熱天毒日頭地下,曬壞了他如何使得呢!”這里,紫鵑連數黛玉的“不是”,非知心朋友,如何能到這個程度。
紫鵑對黛玉最為關切的,莫過于她的終身大事。小說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忙玉”就是集中描寫這種關切的文字。事情是由紫鵑的試探性頑話引起的: 紫鵑先是告誡寶玉:“從此咱們只可說話,別動手動腳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著不尊重。……姑娘常常吩咐我們,不叫和你說笑。你近來瞧她遠著你還恐遠不及呢。”說著便起身進別房去了。這一席話如當頭澆了一盆冷水,使寶玉又犯了呆病。繼而紫鵑又找到發呆病的寶玉,騙寶玉說明年黛玉要回蘇州老家去。寶玉起先不信,紫鵑冷笑著說了一大堆黛玉必回的理由,“早則明年春天,遲則秋天。這里縱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來接的。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說了,叫我告訴你: 將從前小時頑的東西,有她送你的,叫你都打點出來還她。她也將你送她的打疊了在那里呢。”這一番話更使寶玉“如頭頂上響了一個焦雷一般”,于是寶玉頓時發起了狂病,驚動了賈母和賈府上上下下。最終,解鈴還須系鈴人,寶玉見了紫鵑才慢慢病情好轉。這就是紫鵑試玉的全部過程。
應該說,紫鵑在這里主動采取了行動,為黛玉的婚姻大事可謂煞費苦心: 首先,她試探了寶玉的心思,不但充分了解了寶玉的真情,而且把這樣的一種真情昭示于賈府上下,使所有關心寶玉或者黛玉未來生活的人,都知道了這層關系,并不能不考慮到這層關系。其次,她以一個旁觀者清的立場,提醒黛玉早作打算,讓她珍惜和寶玉的這份情感,趁老太太還健在時,盡早“拿主意要緊”。再次,當薛姨媽前來探視黛玉,并以寶玉和黛玉婚姻關系的美好和合理來安慰黛玉時,紫鵑不失時機地說:“姨太太既有這主意,為什么不和太太說去?”這無疑等于將了薛姨媽一軍。因為以紫鵑之聰慧,必然知道薛寶釵是黛玉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她之所以緊追著薛姨媽的話題不放,一方面,是確想找一個合適的人來為黛玉說媒,同時也是想以此堵住薛姨媽與賈府聯姻的念頭,最起碼可以顯示薛姨媽的自相矛盾和虛偽。紫鵑以一個丫環之身份,能為黛玉的婚姻大事如此操心,可見其聰慧和細心。“慧紫鵑”之“慧”于此寫盡矣。
當然,紫鵑并非薛姨媽的對手,她的人微言輕也不可能對賈府當權者產生影響;薛姨媽一句打哈哈:“你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著你姑娘出了閣,你也要早些尋一個小女婿去了”,使紫鵑頓時“紅了臉”,“臊了一鼻子灰去了”。而此一事件的最大影響,只是讓賈母等日后商議寶玉婚事時多少有點顧忌而已。
當寶黛愛情最終被“金玉良緣”扼殺時,是紫鵑陪伴黛玉走過了生命中最痛苦的時刻: 在黛玉因為絕望而焚燒詩稿時,是紫鵑在一邊陪伴勸慰她;在黛玉生命垂危時,又是紫鵑一個人焦急地奔進奔出;以致當林之孝家的奉二奶奶和老太太之命,要征用紫鵑去那邊使喚時,她竟敢說“不”字:“林奶奶,你先請罷。等著人死了我們自然是出去的。”這種冒死抗命,置個人安危于度外的精神氣質,不由得不令人敬佩。
紫鵑親眼目睹了寶黛的愛情悲劇,體味和品嘗了感情的痛苦滋味和人生的喜怒哀樂。她既是寶黛愛情最切近的見證人,又是他們的愛被無情毀滅的目擊者。她承受了黛玉的痛苦,也承受了寶玉的痛苦,當這些痛苦疊加到她身上時,使她對生活產生了一種悲劇性的絕望,想到人“竟不如草木石頭,無知無覺,倒也心中干凈”!因此,“把一片酸熱之心一時冰冷了”,最后選擇了陪伴惜春出家為尼的道路,并且“終身伏侍,毫不改初”。
上一篇:紅樓夢《秦可卿》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紅樓夢《翠縷》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