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奴《杯事》全文|賞析|讀后感
囡奴
炮師禮堂的首長休息室,有單人沙發,齊膝條桌及兩盆煞有介事的塑料花??繅Φ囊粋€玻璃柜里,整齊地擺放著一排專用茶杯,其上寫著司政后大部以上首長的尊姓大名。
說到這些先是粗瓷、后是細瓷、繼之是鋁殼的茶杯,自然要說到老聞其人。十六歲入伍的他是個典型的機靈鬼,會說話,能辦事,腿腳勤快,討人喜歡。數度春去秋來,他就循序漸進地挪騰位置成了電影組長、俱樂部主任、文化科干事、文化科長。幾個坎兒跨過來,已是人到中年。首長用的茶杯是經他手一茬茬買來的,上面的名字是他一個個寫上去的。軍糧吃了二十余載,營盤內杯上杯下杯前杯后的風風雨雨也見得多了。
凡有新的任免,均由干部科通知秘書科,秘書科通知文化科,老聞再告知禮堂,落實到對茶杯的增加或減少。杯事也就成了老聞業務內容中不可小視的一部分。
有人提升了,可杯子上還是原職務。老聞注意到,那位首長坐在那兒下意識的用指甲摳那個紅鉛油漆出的“副”字。鑒于這個教訓,老聞決定:統一換一茬杯子,所有新杯上只寫姓名,不再標示職務。
有人被審查了,他的政敵見他的杯子還一如既往的放在玻璃柜里,就厲聲責問:“怎么?不知道他的變化嗎?”
“首長,都怪我忙昏了頭,還沒來得及告訴禮堂取消呢!”老聞笑容可掬地解釋著。
過后,禮堂的小戰士真要把那杯子淘汰,他卻老謀深算地阻止道:“換個地方,留著! 說不定哪天又官復原職了,弄不好還升了呢!”這種被打倒又平反,抓進去又放出來的事兒,這些年他在文化科常遇到。他忘不了,一個重新殺回來的首長,曾刁難性地硬要他原來的茶杯,可那杯子已被電影組當了廣告色缸子,誰知道他還能有卷土重來的日子呵! 老聞無奈,只好賣了文化科多半年的舊報紙,全部更換了茶杯,都一樣就挑不出毛病了。雖說他掏腰包搭了幾個錢,畢竟買到了風云突變中的泰然。他知道哪多哪少。
鐵打的軍營流水的兵,他一次次例行叮囑分派到禮堂的小戰士:與首長沾邊的事兒馬虎不得! 誰愛喝水,誰不愛喝水,還有誰不愛喝水也得倒水,你明知他唇未碰杯,送水時也得上前揭開茶杯蓋兒看一眼再走,因為那是個地位,是個身份。他記得,一個患糖尿病的首長硬撐著來看文藝演出,他塵封已久的杯子取出洗凈后,茶未泡開,人就支持不住了。他就是為了出現一下。另一位首長得了傳染病——乙型肝炎,茶杯理所當然被從大堆里挑了出來,因為他在醫院也是隔離的。豈料沒幾天他竟出院上班了,來禮堂開會朗聲道:“我的茶杯呢? 大驚小怪! 轉氨酶高點礙什么事?我身體好著呢,再干個十年八年沒問題!”話音未落,又住進了醫院,從此一去不返。當時,部隊正在轟轟烈烈大調班子,處于考核干部素質包括身體狀況在內的關鍵時刻。已成遺物的茶杯自玻璃柜中取出,上面有死者的名字,豎在那兒,墓碑一般。老聞默默地看著,發出一聲多味的嘆息。
盼望禮堂的玻璃柜里能有一個屬于自己杯子的人不少,可真正實現奮斗目標的人卻不多。朝思暮想也沒用,夢寐以求也沒用。最可憾的是非常接近那個規格了,甚至已經看到茶杯的影子了,驀地命令下來,隔著一張蓋有大印的公文紙,什么都倏然遙遠了。
竟還有人開會時特地晚來一會兒,看是否有什么人在用他的茶杯。見多識廣的老聞怎么也猜不透這種心理。此人的退休命令一下,他那具有象征意義的茶杯便被摔了個粉碎。小戰士說洗涮時沒留神碰破了。老聞心里有數,怎么單單碰破了他的?
新上任的師長在全體軍人大會上說:“摔杯子那一響,是當鞭炮放的,你走了,人家看成是個值得慶祝的喜事兒。在一個單位,留不下業績,至少也不應留下惡名。當干部的,千萬不能轉身讓人摔杯子啊!”下面掌聲雷動,超過半分鐘——三十余秒。
干部年輕化了,這幾年好幾個梯隊頻繁地代謝,牽一發動全身,老聞對茶杯也自然要進行走馬燈似的清理調整。而他自己年齡業已過線,只好打點行裝攜家小向后轉,他又主持買了一茬新茶杯,接秘書科通知的名單,一筆一劃逐個寫上名字。多購下的一個備用杯,禮堂同志一定要送他做個紀念。這是造型漂亮的保溫杯。他還不敢斷言這剛剛上市的新產品保溫性能如何,要用一用才知道。當他把杯子拿到手里,竟莫名其妙地聯想起了它的幾個同音字來,他由杯想到了卑,想到了背,想到了悲,最后想到了碑……
選自《青春》1989年第3期
【賞析】 囡奴的《杯事》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把我們引入敏感的但卻是人們習焉不察的生活領域。小說抨擊時弊,針對性強,讀后發人深思。
滿紙皆“杯”,一個中心。茶杯,本身值不了多少錢,但是把它擺在特定的場合,比如禮堂的首長席上,便顯示出它的份量和作用。不是么?茶杯,和首長須臾不能分開,領導班子在變動,杯子買了一茬又一茬。有的高升了,有的調出了,有的離休了,有的亡故了,都牽涉到它。最傷腦筋的是碰上會議——有的人被打倒后又平反回來,找不到自己的舊杯心里很不滿意,只好差人買新杯補上;有的人官復原職,突然駕到;有的人唇不沾杯也得找出他的杯子倒水;還有的人一輩子就為了能在首長席上擺個杯亮個相。杯子是一種象征物,而官場浮沉難以預料,所以老聞多年來一直為一盤杯子操心,開會時如何擺法,擺多少個,都要準確無誤,以免產生后遺癥。小說的中心構架是一盤杯子事件,是錯綜復雜社會現象和人事關系的聯結點,以小見大,構思巧妙,內涵也較深刻,杯子實質上反映了權力、地位和價值取向,杯子即面子,即是身份和利益之所在。
以杯為由,以物寫人。見杯不見人,那就失之膚淺,《杯事》的作者不是為寫杯而寫杯,核心是寫人。作者圍繞中心,透過八九種杯,展現了各種人物的心態,敘中有議,夾以細節,更見真情。他升官了,坐在首長席上,見到原先的茶杯上標明的“副”字未去,頗為不快,竟然在眾目之下,用指甲摳那個紅鉛油漆出的“副”字。僅一個細節便勾勒出他的面譜; 還有的首長得了傳染病——乙型肝炎,本應隔離,但到開會時又從醫院里出來,坐在首長席上找不到自己的杯子就朗聲道:“我的茶杯呢? 大驚小怪!轉氨酶高點礙什么事?我身體好著呢,再干個十年八年沒問題!”可見,問題不在杯子本身。杯水風波,環境典型,事件發生在炮師禮堂首長休息室里,卻牽涉到上下級關系,四方八鄰,隱伏著更大的風波,到了一定的時機,矛盾就會激化,戰士“摔杯”,就是一個實證。
不言而喻,小說是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文學,然而怎么寫則各有巧妙不同。《杯事》的作者通過老聞的眼看、嘴講,緊緊圍繞杯子展開,在藝術上自有可取之處。讀者透過字里行間,不難看到一盤杯子所留下的種種痕跡,由杯及人,活脫脫地顯出眾生相。
《杯事》首尾呼應,開掘較深。老聞是前前后后籌措杯事的人物,他會說話能辦事,腿腳勤快,討人喜歡,由新兵慢慢升為文化科長,理應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杯。小說的結尾抹下了精彩一筆,老聞退休前,又買了一茬杯子,禮堂的同志要把多購的一個備用杯送給他做個紀念。“當他把杯子拿到手里,竟莫名其妙地聯想起了它的幾個同音字來,他由杯想到了卑,想到了背,想到了悲,最后想到了碑……”要言不煩,畫龍點睛。這一筆攏住了全篇,又大大地拓深了題旨。這一筆是對杯事風風雨雨的回閃,是對人際關系的反思,也是對時弊的有力針砭,收到了言有盡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楊氏三兄弟》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柔弱的人》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