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學而不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學而不厭:xué ér bù yàn
詞源: 《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詞由: 怎樣當好一個教師呢? 孔子這樣來談他的切身體會: 遇到了一件事, 就靜靜地想一想,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好好地認識認識; 自己要努力學習, 對學習不能有厭煩的情緒;教學生呢,不要偷懶,學生不會就要認真教,一直教到學生會了才止,這三個方面,我是要盡力達到這樣要求的。
詞義:學習不能認為自己學得差不多而滿足。厭:厭煩,滿足。形容虛心好學。
書證: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上一篇:成語《如兄如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學而時習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