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高宴是什么意思
【典源】《史記·孝武本紀》:‘其后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注引《三輔故事》云:“臺高二十丈,用香柏為殿,香聞十里。”《藝文類聚》卷八十八引《漢武故事》 曰:“柏梁臺高二十丈,悉以柏,香聞數十里。”《三輔黃圖》卷五:“柏梁臺。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臺在長安城中北關內。《三輔舊事》云:‘以香柏為梁也,帝嘗置酒其上,詔群臣和詩,能七言詩者乃得上。’”
【今譯】 漢武帝元鼎二年春天,武帝在長安城內建柏梁臺。臺高二十丈,用香柏為殿梁,可以香聞數十里遠。武帝在臺上擺酒設宴,詔群臣一起作詩,會作七言詩的才能參加。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君臣飲宴賦詩。
【典形】 柏梁賦詩、柏梁高宴、柏梁臺、賦柏梁、高宴柏梁、宴柏梁。
【示例】
〔柏梁賦詩〕 唐·李嶠《汾陰行》:“柏梁賦詩高宴罷,詔書法駕幸河東。”
〔柏梁高宴〕 唐·駱賓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桂枝芳氣已銷亡,柏梁高宴今何在?”
〔柏梁臺〕 宋·錢惟演《漢武》:“一曲橫汾鼓吹回,侍臣高會柏梁臺。”
〔賦柏梁〕 宋·劉筠《休沐端居有懷希圣》:“思君只欲傾家釀,待警同誰賦柏梁。”
〔高宴柏梁〕 宋·刁衍《漢武》:“高宴柏梁詞可仰,橫汾簫鼓樂難窮。”
〔宴柏梁〕 唐·李世民《宴山中》:“回首長安道,方歡宴柏梁。”
上一篇:枕流漱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桓殷危語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