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的量詞使用,詞語解釋
【釋義】
1.用于單獨的人或物以及沒有專門量詞的事物:一個人、一個想法。
2.用于某些有專門量詞的事物:一個(所)學校。
3.“一個+名詞或動詞+謂語動詞”(與某些名詞、動詞結合,用在謂語動詞的前面,表示突然或者快速,數詞限用“一”):一個箭步沖過去。
4.“動詞+個+賓語”(有表示動量的作用,和不用“個”相比,顯得語氣輕快、隨意 ;有時也強調一次的動作或者行為,動詞后面往往跟“了”):寫個字兒、見了個面兒。
5.“動詞+個+約數”(和不用“個”相比,顯得語氣輕快、隨意):差個一兩歲。
6.“動詞+個+補語”(使補語略帶賓語的性質,用以強調一次動作或者行為的程度):吃個飽、喝了個夠。
說文解字
瞧瞧

7.“沒(有)+個+動詞或形容詞”(口語中,用在“沒”、“有”與某些動詞、形容詞之間,起強調的作用):有個完不、沒個完。
【辨析】
1.“個”既是物量詞,也是動量詞。
2.除了“個個”以外,“個”在語句中一般輕讀。
3.表示單個或者個體時,“個”的用途非常廣泛, 是一個通用的量詞。但是任何一個量詞都有它的適用范圍,有些事物就不能用“個”作量詞。
4.“動詞+個+賓語”時,為使語氣顯得更加輕快、隨意,常常連用兩組,有時還要在后面加上 “什么的”。如:愛畫個畫兒寫個字兒什么的、不過就是吃個飯喝個茶。
5.在“動詞+個+補語”里,“得”有時可以和“個”連用,但這時動詞不能帶“了”。如:打得個人仰馬翻。
6.“個”還可以作為量詞“些”的后綴。如:花了好些個錢。
【搭配】
1.幾個人、好些個人影(影子)、個個兒都是好樣的、一個一個地走、一個個大西瓜、一個一個的包子、哪兩個號碼、很多個圖樣(圖案)、這個故事(笑話、游戲、節目)、多少個字、無數個聲音(念頭)、一個理想(藍圖)、每個團隊、一個國家、一個時期(階段、時代、世紀、季節、春天、月、星期、鐘頭)、好幾個節日、一個地方(體育場、操場)、兩三個村莊(院子)、摔了兩個跟頭、轉過了一個彎兒、一個動作
2.一個(根)手指、兩個(只)耳朵、一個(張)凳子、一個(把)椅子、幾個(所)學校、一個(家)工廠
3.一個箭步沖了上去、一個跟頭栽下來、一個不小心(不留神、不注意)劃破了手指、一個失手把碗打碎了
4.畫個畫兒、喝個茶、吃個飯、洗個澡、睡個覺、見個面兒、說個話、敬個禮、偷個空、起個名字、盼個好日子(晴天)、討他個喜歡、不過就是賠個禮兒道個歉的、見了個面、洗了個澡、睡了個覺、給了個不理不睬
5.差個兩三歲、每周去個三四回、要看個三遍五遍的、一上午跑個百兒八十里不在話下
6.喝個足、看個仔細、問個明白、打個半死、打個人仰馬翻、說個沒完(不完)、笑(哭)個不停、雨下個不停、學了個八九不離十、玩兒個痛快、看得個仔細、掃得個干干凈凈、打得個落花流水、吵得個不亦樂乎、鬧得個滿城風雨、搞個天翻地覆
7.沒個好、沒個做不到的、沒個打不贏的、沒個正經、有個完不
【例句】
1.眼看火車飛馳而來,這名解放軍戰士一個箭步沖過去,一把推開了站在鐵軌當中已經嚇傻了的那個孩子。
2.螳螂的腦袋是一個倒三角,一雙鼓鼓的眼睛就立在三角形上面的兩個角上,再加上那一個鐵鉗似的嘴巴,一對隨時都揮舞著的“鐮刀”,讓每一個“來犯者”都膽戰心驚。
3.他勉強打起精神,拿起書,開始翻動,卻發現書中的每一個字似乎都活動起來,變成了一窩螞蟻四處亂爬。
4.好久沒進“麥當勞”了,總算盼到媽媽今天請我,可一定要吃個夠!
5.雖然乖乖只比青青大個一兩個月,可說話、做事卻像比青青大四五歲的孩子。
6.“丑丑,出來和你的新朋友見個面兒 !”王阿姨話音剛落,一條棕色的沙皮狗已經從屋子里沖了出來。
7.每到夜幕降臨,草叢中就會出現無數螢火蟲,它們就像一個個綠色的小星星在夜色中眨著眼。
上一篇:絲的量詞使用,詞語解釋
下一篇:書的量詞使用,詞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