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迷途知返》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迷途知返:mí tú zhī fǎn
詞源:《三國志·魏志·袁術傳》:“以為足下當戮力同心,匡冀漢室,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詞由:東漢末年,袁術想反漢自立,曾寫信給陳珪。信中說:“過去秦王朝腐敗,天下群雄爭奪天下。如今世事紛擾,也有土崩瓦解之勢,正是天下英雄豪杰有為之時,我與你是舊交,所以希望你同我一起舉事。”王珪在給袁術的回信中說:“漢室雖弱,但有曹將軍扶助,總有一天可使海內清定,天下太平。我以為你應該同他戮力同心,匡復漢室。然而你卻陰謀不軌,實在令人痛心。如果你能迷途知返,還可以免遭殺身之禍?!?/p>
詞義:迷失道路,知道回來。迷途,迷失道路;返:回來。比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能自覺地改正。
書證: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
上一篇:成語《述而不作》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退思補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