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的科學天幕上,有許多令炎黃子孫自豪的閃亮星斗,其中兩顆分別升起在太平洋兩岸,它們交相輝映,熠熠閃爍。這就是身居大洋彼岸的楊振寧教授和立足中華大地的我國原子彈、氫彈之父鄧稼先院長。他們兩人祖籍都是安徽,他們的父輩都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兩家住在清華園西院,相鄰而居,僅一墻之隔。他倆先后考進崇德中學,常常形影不離,情同手足。盧溝橋事變后,這對好友被迫分離,楊振寧舉家遷往昆明,1938年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鄧稼先1941年也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楊振寧大學畢業后又進修兩年研究生課程,他們在西南聯大又同校學習三年。1945年抗戰勝利后,楊振寧考取了公費留學生,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鄧稼先在西南聯大畢業后,也考取了留美研究生。兩人所選專業,都是理論核物理,他們的博士論文,也都是原子核物理。1949年暑假,稼先和楊振寧團聚,新中國即將誕生的消息傳到大洋彼岸,稼先再也無法平靜,他加緊完成博士論文,于1950年8月20日取得了博士學位后,沖破重重阻撓,踏上了歸國的路程。1958年以后,他擔任研究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的主攻手,直到1964年10月神州升起第一朵蘑菇云,可是由于鄧稼先的特殊地位,他的偉大功績連他最親近的家人也無人知曉。楊振寧在美國研究成果豐碩,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后,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當他聽到中國核試驗成功的消息后,激動不已,直到1971年楊振寧才實現夙愿,成為來華探親的第一位美籍華人。在機場上,兩位闊別二十多年的老朋友相見了,當他確知中國人自力更生制造成功核武器后,再也控制不住洶涌的激情,熱淚滾滾而下。極度的緊張和勞累,過早地損蝕了稼先的健康,1986年7月29日,一顆科學巨星隕落了。此時楊振寧正在國外,在給鄧稼先夫人的唁電中說:“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
上一篇:《千里送鵝毛》中學生深情厚誼寫作素材
下一篇:《中國軍醫與英國戰俘之間的情誼》中學生深情厚誼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