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坐懷不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坐懷不亂:zuò huái bù luàn
詞源:《詩經·小雅·巷伯》毛亨傳:“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嫗不逮門之女,國人不稱其亂。”阮元《毛詩注疏校勘記》:“此傳意亦謂以體暖之,作‘嫗’者是。”
詞由:相傳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大夫叫柳下惠,又名展禽。他任職期間,曾受到魯僖公三次罷職,但他的行為高尚,當時人把他與伯夷并列。有一次,柳下惠在郭門宿夜,遇到一個孤單的女子,她衣衫單薄,又饑又寒,徘徊在暮色之中,找不到一個安身之處。柳下惠看到后馬上叫她進郭門。夜里,柳下惠害怕凍壞了她,可又沒有多余的御寒的東西,于是就用自己的衣服把她緊裹在懷里,就這樣抱著過了一夜,始終沒有發生非禮的行為。當時,人們都了解柳下惠是正人君子,一點也沒有非議他。
詞義:將受凍的女子裹坐在懷里,沒有發生胡亂的不正當行為。后形容男女相處而沒有發生不正當的關系。
書證: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八回:“唐敖道:‘據這光景,舅兄竟是柳下惠坐懷不亂了。’”清·李漁《蜃中樓傳奇·抗姻》:“說起俺夫家姓字香,不在梅傍在柳旁,他是那坐懷不亂的宗風倡。”
上一篇:成語《坐山觀虎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