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充閭之慶》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充閭之慶:chōng lǘ zhī qìng
詞源:《晉書·賈充傳》:“賈充,字公閭,平陽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陽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當(dāng)有充閭之慶,故以為名字焉。”
詞由:這里說的是晉代有個姓賈名充字公閭的人,他的名和字是怎么來的故事。賈充的父親叫賈逵,是魏國的名臣。他在任豫州刺史時,魏文帝曹丕稱他為真刺史。在他治下疏通了運渠,時稱“賈侯渠”。賈逵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官吏。他得子很晚,但對兒子寄予很大的希望。因此便給兒子起了個名叫充、字為公閭,意思是:希望他長生以后能光耀門第;生了兒子,是使門第光大的喜事。賈充在晉武帝受禪時,因有佐功,由廷尉提拔為司空、侍中、尚書令,議伐吳時,拜他為大都督。
詞義:為光大門庭的事而慶賀.充閭:光大門第。慶:慶賀,這里指喜慶的事。后用來作為慶賀人家生了兒子的話。一般多簡作“充閭”。
書證:宋·蘇軾《賀陳述古弟章生子》:“郁蔥佳氣夜充閭,始見徐卿第二雛。”宋·王千秋《沁園春》:“充閭慶有,青氈事業(yè),丹鳳才華。”金·元好問《賀威卿徐弟得雄》:“利市金錢四座俱,阿卿新喜到充閭。”明·李東陽《士常得男疊前韻奉賀》:“慶協(xié)充閭事不賒,嘉期先報及時瓜。”沖口 chong kou見“沖口而出”
上一篇:成語《信口雌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先斬后奏》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