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球,原名夏球,是黃谷柳一九四六年的長篇小說《蝦球傳》中的主要人物。
蝦球是香港一個窮苦的華僑工人家庭的孩子。父親早在十五年前蝦球還沒出世就做“豬仔”去了美國舊金山。大哥也在十年前就給鄉(xiāng)長“兩丁抽一”抓去當了兵。一家人四散分離,天各一方。年僅十五歲的蝦球也被殘酷的生活所拋棄,離開自己的母親加入了流浪兒的行列。小說便是以蝦球曲折驚險的流浪生活為線索,寫出了他如何在黑暗、陰穢的社會里歷盡艱辛和磨難,終于找到了游擊隊走上革命道路的。
當時的香港,抗戰(zhàn)雖然已經取得勝利,但人民仍然沒有獲得解放。社會上,由國民黨官僚,黑社會頭頭和土匪流氓結成了一股濃重的黑暗勢力。在流浪中,蝦球為了活命,曾做過小偷,當過扒手,甚至還扒竊了自己從未見過面的父親辛苦積攢了十五年的血汗錢。他也曾被騙下海“釣”過“魚”,當過大小“撈家”,甚至在黑社會頭頭、流氓頭子鱷魚頭手下干過事、幫過忙。他還進過賭場,用自己的生命去賭博。……作為一個未經涉世、乳臭未干的孩子,自然沒有能力去分辨這光怪陸離的社會上的是是非非,為了活命,蝦球也受盡了驚嚇,他曾被拘押、捆綁、毆打,甚至在為鱷魚頭爆倉時還差一點葬身魚腹。蝦球走到這一步既是他的無知,更是社會的罪孽。他的本質是相當忠厚、善良的。他對妓女六姑的悲涼境遇充滿著深刻的同情;他對船家女亞娣懷著純真的感情;他和同是流浪兒的拜把兄弟牛仔有著真摯的友誼,尤其是對游擊隊員丁大哥更是無比信賴。在蝦球身上良莠并包、善惡兼有,他的性格既矛盾又統(tǒng)一,是一個被黑暗社會扭曲了的人物形象。
在流浪中,蝦球難免沾染上了種種不良的江湖習氣,但同時也磨煉出勇敢和機智。在鱷魚頭放槍擊死了求救的牛仔之后,蝦球“瘋狂了”,他“抓到一把木槳,高高舉起來,重重擊了鱷魚頭一棒,跟著,他就全身撲過來,像一頭小老虎似的,要咬斷鱷魚頭的喉嚨”。鱷魚頭用力掙扎,兩人就在浪濤包裹著的小舢板上格斗起來。最后舢板翻沉了,鱷魚頭也掉進了海浪里。在大鵬灣和牛仔一起被抓以后,蝦球沉著機智,他并不去作無謂的反抗,而是了解押解方向,注意一路經過的地形,伺機逃跑。上車時,蝦球故意留在最后,坐在后車口,神不知鬼不覺地用破瓷片割斷了手腕上的繩索。當車子經過十九路軍墳場時,他就和牛仔一起從汽車上滾下去,轉眼就隱進了墳場的草叢里。在劫奪陳家祠國民黨駐軍機槍的過程中,他也是果敢機警。他盤算再三,考慮周密。開始不露聲色,當實施劫奪計劃必須借助游擊隊的力量時,他才把計劃告訴自己以為信得過的亞炳,請他找游擊隊聯(lián)系。投奔游擊隊之后,他在三姐、丁大哥等人的教育幫助下,覺悟不斷提高,他的勇敢、機智更有了用武之地。他曾被派往鱷魚頭的匪巢,尋探他們的軍事情報;他曾同裴廣志等一同搜查匿伏的敵人, “抓到了幾個散兵和一個文書”;他曾自告奮勇和老趙等一起在敵人的石屋下埋下手榴彈,炸毀了石屋,消滅了敵人;他曾冒著生命危險去蟹王七的陣地逼迫他繳械投降、棄暗投明。這些描寫無不反映了蝦球勇敢機智的性格特點。
蝦球的忠厚、善良,使他在選擇人生道路的時候,明顯地表現(xiàn)出強烈的向善傾向。在下決心“做一個正派的有用的中國人”之后,他就再也不愿意重操舊業(yè),甚至在餓得頭昏眼花的時候,也決不答應牛仔去偷一片面包充饑。蝦球朦朧地感覺到,要做一個正派、有用的中國人就應該像游擊隊員丁大哥一樣“專跟我們的仇人作對”。于是,他一心一意尋找丁大哥、投奔游擊隊。為此,他長途跋涉,從香港來到廣州。一路上,大鵬灣歷險,大海中幸存,難童中混飯,幾次差一點丟命。但他像唐僧去西天取經一樣虔誠,尋找游擊隊的信念始終沒有變。甚至在兩次被游擊隊拒之門外的情況下,仍未改初衷,相信游擊隊遲早總會收下他,表現(xiàn)了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
蝦球是從黑社會里掙脫出來,然后走上革命道路的。這特殊的生活道路造成了蝦球復雜、矛盾的性格。投奔游擊隊之前不必說,就是成為一名游擊隊員之后,思想上也充滿矛盾。比如,游擊隊同鱷魚頭的保安團作戰(zhàn),當他瞧見已經當了連長的蟹王七騎馬經過時,卻猶豫不決,沒有及時開槍。他雖然身在游擊隊,但同曾經是“患難朋友”、今天已成為敵人的蟹王七的感情卻沒有徹底割斷。事后,他想:以后再碰到蟹王七,“我射不射他一槍呢?不殺他,我對不住同志,對不住死難的戰(zhàn)友;可是殺他吧,我跟他并無仇恨,而且他還是我的好大哥,是一個好人,這該怎么辦呢”,蝦球的為難正是他思想矛盾的深刻表現(xiàn)。他受苦很深,但階級覺悟卻不高。因此,面對蟹王七,江湖上的俠義之氣占了上風,心慈手軟,竟讓他從自己的眼皮底下逃走了。然而,游擊隊是革命的熔爐,蝦球這塊好料一定能在這里煉成一塊好鋼。果然,在三姐、丁大哥等人的教育啟發(fā)下,經過戰(zhàn)斗的洗禮,他的階級覺悟不斷得到提高。最后,在對蟹王七進行迫降時,他斬釘截鐵地高聲喊道: “不投降就消滅你!”蝦球在斗爭中成長,終于成了一個有覺悟的、名副其實的革命戰(zhàn)士。
蝦球形象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作家注意從蝦球特殊生活道路的實際出發(fā),既寫他忠厚、善良一面,又不回避他在流浪中沾染上的舊社會的污穢;既寫他在跟敵人斗爭中的勇敢機智,又毫不隱晦地描述他思想上的極端糊涂,因此,蝦球形象血肉豐滿,個性鮮明,讀來真實可信。在表現(xiàn)手法上汲取了古典小說和民間通俗文學的滋養(yǎng),讓人物在復雜艱難的斗爭生活中摸爬滾打,通過人物自己的所作所為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同時又賦以適當?shù)男睦砜虅澓蜕鷦拥募毠?jié)描寫。
蝦球傳奇性的經歷,尤其作為一個少年形象,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是一個觸目的存在,他豐富了城市下層文學形象的畫廊,給人們以相當新鮮的感覺,甚至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依然不減其郁勃的藝術魅力。
上一篇:《薛蟠》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西施》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