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相敬如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相敬如賓:xiāng jìng rú bīn
詞源: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 見冀缺耨, 其妻馌之。敬, 相待如賓。”
詞由: 晉文公在重臣狐毛、狐偃死后,萬分悲痛,好象失去了左右手。大夫胥臣又名臼季就向晉文公推薦郤缺為卿相。他說:“不久前我奉命出使, 路過冀地, 看見郤缺在田里鋤草,中午時,他的妻子送飯來了。妻子把飯菜雙手捧獻給丈夫; 丈夫莊重地接著, 先祝禱一番才吃飯;丈夫吃飯時妻子侍立一旁, 等丈夫吃完, 就小心翼翼地收拾餐具, 向丈夫辭別后回家; 妻子走后, 郤缺又拿起農具繼續鋤地, 沒有一點怠惰的神色。夫妻之間, 尚能相敬如賓, 何況對待別人?古人說,‘能敬者必有德’,郤缺是位有德之士啊。”晉文公便把郤缺找來, 任他為下軍大夫。
詞義: 夫妻之間象對待賓客一樣互相尊敬。
書證: 《后漢書·龐公傳》:“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五回:“你兩個那里象天天在一塊兒的?倒象是客,有這么些套話!可知人說的‘相敬如賓’了。”
上一篇:成語《相依為命》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相視而笑,莫逆于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