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控制欲,培養信任的態度
生活中總有許多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就像生老病死一樣,該來的時候總會來,不管你是否歡迎,不管你是否期盼。你如果希望生活中的所有狀況都能在你的掌控之中,按照你的意愿發展,那不過是一種癡想罷了。
看看現實中有多少女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或者即使明白了但仍放不下控制的欲望,拼命地想抓住些什么,以至于沒事可干的時候,也要找點事管一管,久而久之,控制就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需要,如果不這樣做,心里就會焦躁不安。其實,這時的人們已經被需要控制的心理左右了。
有句話說:“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人們一旦被某種意念所控制,就會被它所役使,看不清大局,犯下以偏概全的錯誤,很難掌握狀況,也就無法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
受“男主外,女主內”這一傳統觀念的影響,加上男人大都忙于社會交際,無暇顧及家庭瑣事,很多內務和規則就由女性來統一管理和安排。
這本來可以鍛煉女性的做事能力,解除丈夫的后顧之憂。如果一切能按她們的意愿發展,能夠達到比較理想的結果,她們就頗有成就感。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度,什么事情都要管一管,一旦事情的發展違背了她們的意愿,或者別人不愿聽從她們的管理,她們就會鬧情緒,覺得自己不被尊重,自己的地位受到了輕視,由此產生費力不討好的挫敗感和不被理解的抑郁感。因為她們認為自己所做的努力和付出都是為了讓丈夫和孩子好,而家人不但不體諒她們的良苦用心,反而還跟她們作對,真是讓人傷心。殊不知,她們的過度操勞對別人來說不再是一種好意,反而成為一種桎梏和束縛,她們越想那樣做,別人越想逃離她們的管控。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就拿教育孩子來說,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都比較任性,或者固執地堅持自己的錯誤言行,有時表現為“犟”、“橫”、“不服軟”,有時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不鬧得全家賠禮道歉誓不罷休。
不少父母對此極為惱火,往往采取“你橫我比你還甚”、“你硬我比你還硬”的方式,非要孩子看看大人的“威嚴”。這種做法反而使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強烈,對父母產生抵觸情緒,更加不利于對孩子的管教。所以,放下想要永遠保護孩子的心態,是女人們必須學會的親子課。
其實,孩子愛聽話,母親說什么他們就聽什么,母親讓做什么、怎么做,都按照大人的指示去做,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沒有主見、依賴性強的毛病,有的孩子甚至會為了避免受懲罰而極力討好母親。這種結果都是由于母親管教過于嚴格,吃穿住用行一切瑣事都替孩子包辦,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長的主控權,凡事都要靠大人想辦法、出主意,這對孩子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我們再來看看夫妻關系。年幼的孩子不好管,何況有著強烈自我意識的大男人呢?他們永遠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安排、自己的朋友圈子和多年形成的生活方式。而女人則完全生活在她們早就編織好的理想中,她們希望丈夫懂得理財,自覺做些簡單家務,主動帶帶孩子,知道體貼老婆……總之,男人能有多完美她們就能把丈夫想象得多完美。一旦丈夫的言行偏離了她們理想的樣子,她們便開始嘮叨、抱怨、喋喋不休。不僅如此,她們還將控制的欲望滲透到丈夫的每個“毛孔”,包括他們的計劃、行蹤、工作情況都要過問一番。她們認為這是在幫助自己的丈夫,作為賢內助的她們有責任做這些工作。而丈夫呢?他們不喜歡女人管這么多的事,而想努力掙脫女人的魔爪,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行事。結果,女人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還一臉的悲傷。
聰明的女人請放下你們的管控欲吧!改掉事無巨細的習慣吧!即便你計劃得再周全,事情也不可能完完全全按照你的計劃發展。許多偶然的發生都是不可避免的,當你越想控制的時候,越擔心出事的時候,事情越容易違背你的意志,而你一旦看開了、放下了,一切反而會很自然地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生命的藝術在于能夠順勢而行,這樣你的人生才能怡然自得,才不會活得太辛苦。
上一篇:放下成見
下一篇:放棄,對彼此都是一種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