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尋常的晚上,天色十分陰沉,眼看著就要下雨了,陳芳菊連忙去陽臺上收衣服。就在這時,客廳里傳來兒子跟同學打電話的聲音,漸漸地,兒子說的話讓她心頭一驚:“你說這日子過得真沒意思,哪里能讓人笑得出來呢?人生太苦了……”聽到這些話,陳芳菊抱著一團衣服呆愣在原地。
陳芳菊突然想起,就在上周的家長會上,兒子的班主任還跟她說,兒子最近情緒有些消極,他跟同學相處總是矛盾不斷,有時同學只不過不小心踩了他一腳,他都會生好大的氣……
對于老師的話,陳芳菊只是一笑了之,她覺得兒子現在處于青春期,性格難免有些古怪,等過一陣自然就沒事兒了。可現在看來,兒子是真的不快樂,不然他不會像個飽經滄桑的成年人一樣發出“人生太苦”的感悟。
但陳芳菊仍是有些不解,游戲機、品牌鞋、新衣服、優異的學習成績、愛他的爸爸媽媽……難道這還不夠讓兒子感覺幸福嗎?
于是,等兒子打完電話后,陳芳菊忍不住問:“兒子,你想要的快樂和幸福究竟是什么?”
“可以像楊冪一樣,一夜成名,有眾多粉絲追捧;可以像丁俊暉一樣,不用讀書,天天打臺球;可以花兩塊錢買張彩票,中百萬大獎,爸爸不用辛苦加班,媽媽也不用整日忙碌。”兒子托著下巴說道。
兒子的話讓陳芳菊大跌眼鏡,心想,這不是天方夜譚嗎?人人都想過這種生活,可這種生活又哪是普通人能過上的?
于是,陳芳菊向老公訴苦:“你整天只知道加班,有時間也管管你兒子,他常常看電視、上網,整個人都學壞了。”
原以為老公會好好安慰下自己,沒想到他卻笑著說:“老婆,你不覺得兒子的話有些耳熟嗎?你再仔細想想,是誰經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
老公的話讓陳芳菊如夢初醒:“天哪,這些話不正是我的口頭禪嗎?”最近這段時間以來,由于工作壓力大,她每天都要比平時晚一個小時下班,回到家后連口水都來不及喝,就要到廚房去做晚飯。吃完晚飯后,她就跟閨蜜打電話發牢騷,她怨老板、怨老公、怨小孩,覺得員工難做、主婦難為,人生實在是太艱難了!想必,正是她這些言辭,讓兒子感受到了她的不快樂,時間一長,兒子也跟著她一起抑郁了。
搞清楚問題的癥結所在后,陳芳菊決定要改變自己。現在,她下班回家后再也不愁眉苦臉了,總是笑臉盈盈的,下廚做飯的時候,她還給自己放點輕快的音樂。吃完飯后,她也不再跟閨蜜煲電話粥,而是帶著兒子去小區的活動室打羽毛球。
這樣的日子連續過了一個月,有一天,兒子突然對陳芳菊說:“媽媽,我現在好快樂、好幸福,謝謝你!”
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曾說:“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對于家庭,尤其是對于孩子來說,媽媽保持心情愉快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陳芳菊的故事剛好也說明了這一點:身為女性,我們若想自己的孩子時刻綻放幸福快樂的笑顏,就必須做一個隨時都很快樂的媽媽。
然而,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女性卻認為,自己的心情不重要,只要自己每天都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每餐都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永遠都將孩子照顧得妥妥帖帖,那自己就是一個稱職的媽媽。很顯然,她們沒有意識到,媽媽這個角色并不等同于保姆。在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外,媽媽還要做孩子情緒的引路者以及精神的支持者。
丁鈴兒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有一個習慣,每個周末都要去最愛的那家咖啡館喝咖啡。身邊的朋友都很驚訝,紛紛問她:“你有三個孩子,他們現在都還那么小,你哪來的時間和心情去喝咖啡呀?”
“平時都是我帶孩子,可我也需要休息時間呀,所以,我跟老公商量好了,只要到了周末,我就給自己放一天假,在咖啡館待上一整天。”丁鈴兒解釋道。
朋友搖搖頭,表示不贊同:“你現在的身份是媽媽,不能這么自私,孩子需要你。”
“現在都什么時代了,過度奉獻自己,已經不是媽媽們引以為傲的美德了。喝咖啡能讓我放松,喝完咖啡,我整個人都會非常快樂,這種快樂也是能感染孩子的。”丁鈴兒笑著說道。
其實,丁鈴兒說得沒錯,如果自己不快樂,那么,她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向家人坦誠自己的真實需求,想辦法排遣自己的情緒。如此一來,家人非但不會責怪她自私,還會因為她的快樂而給予她更多的體貼和照顧。
專欄作家艾小羊曾這樣告誡女性:“所有當媽的,請記住,你們心情愉快,就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如果你過得不好,你的丈夫、孩子也一定不會過好。”親愛的女人,你還等什么呢?做一個隨時都快樂的媽媽吧,當你快樂的時候,你的孩子也會跟著你快樂!
上一篇:擁抱孩子的感受
下一篇:在孩子的心里種下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