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
敢于承擔,不懼過失

亨利·梭羅
亨利·梭羅,美國著名作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一名廢奴主義和自然主義者。他相信——不向惡勢力妥協是一種道德責任,就和行善一樣。
梭羅才華橫溢,一生共創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稱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而《瓦爾登湖》在美國文學中被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
梭羅倡導一個正直的人不應忍耐不義之事,而是要堅持對抗邪惡,這是一種偉大的責任。
哈佛精英檔案
《瓦爾登湖》里的道德責任
亨利·梭羅
作為美國著名作家,亨利·梭羅1817年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康科德城。在青年時期,他進入哈佛深造,并于1837年從哈佛大學畢業。
后來的一段時間,他回到家鄉,一直以教書為業。從1841年起,梭羅就不再教書,投入寫作之中。在愛默生的支持下,他在康科德住下,并開始了自己的超驗主義實踐。
這一時期,他放棄了最開始的詩歌創作,開始撰寫隨筆。起先,他主要給超驗主義刊物《日晷》寫稿,有了名聲后,各地的報紙雜志上都有他的文章刊載。
梭羅提倡回歸本心,親近自然,其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感受到物質文明給人們帶來的“先進”,為機械化生產帶來的高速發展而傾倒,對物質的追求日益顯露。
但是,商品化時代雖然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而精神信念卻在這強大的資本主義發展的大潮中變得蒼白無力、不堪一擊。面對這種現象,許多學者、思想家和其他一些仁人志士都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疑慮,開始懷疑資本主義商品化社會,思考人類的理想家園與現實中的金錢社會的矛盾之處。
帶著種種疑慮,28歲的梭羅于1845年獨自一人來到距離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建了一個小木屋住下來,隱居兩年,自耕自食,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整理并發表了長篇散文《瓦爾登湖》,成為超驗主義經典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瓦爾登湖生活期間,梭羅還曾因反對黑奴制,拒交“人頭稅”,經歷過一段被捕入獄的歲月。
和歷史上很多作家一樣,在世的時候,梭羅的政治文章并沒有太大的反響,他的同代人視他為自然主義者。然而,他留給后世的作品影響了很多名人,包括像圣雄甘地、約翰·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這樣的政治家,還有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
梭羅是一個有著獨立思想,并執著實現自身對道德責任追求的人。他反對奴隸制,是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還是一個關注人類生存狀況的生態主義哲學家。他相信,不向惡勢力妥協是一種道德責任,就和行善一樣,堅持對抗邪惡,是他心中一生的道德責任。
1862年5月6日,一生尋求道德責任感的梭羅因病去世,年僅45歲。
上一篇:誰才是傻子
下一篇:走出習慣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