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是不停幻想
王永慶是世界著名的“塑膠大王”。1916年出生于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直潭里,祖籍福建省安溪山區。他是工商界巨子,名揚環球,財產約在四十億美元以上。王永慶世代都是普通茶農。家況極窮,一貧如洗,在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辛酸的記憶。
王永慶7歲時,全家拿出了全部資金,給他買了枝鉛筆和一個筆記本,送他上學讀書了。10歲時,苦熬半生的爺爺,把小永慶摟在懷里,語重心長地說:“茶山難以為生啊,吃不飽,也餓不死,難熬啊。你這一輩子別困在這里,立志去闖天下吧!”
爺爺那沉重的話語,那凄涼的臉色,永遠刻記在小永慶的心扉上。也許從這時開始,他立下了闖天下的大志。小學畢業后,王永慶輟學了。他15歲時來到嘉義,在一家米店當小工。差事是四處奔走,往客戶家送米。
人小志大的王永慶,絕不是吃上頓飽飯,穿上件新衣就能滿足的人。他夢寐以求地想當大老板,發大財,使一家人擺脫饑寒交迫的生活。
王永慶每天完成分內工作之后,那閃爍有神的兩只眼睛,總是骨碌碌地跟隨著老板轉。他在暗中觀察老板如何經營米店,并牢記在心。他常常想:如果我自己擁有一家米店,我也能經營好。
王永慶可不是只會幻想的人。他有了這份雄心,就一步一步去實現它。他自己省吃儉用,一點一點攢資本。又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向父母求助。
一年過去了,父母從親友那里借到一點錢,他自己也積攢了一些錢,七拼八湊,王永慶終于如愿以償,在嘉義開了一個小米店。16歲的王永慶,當上了小老板。
王永慶琢磨著,經商必須以顧客為上帝,那么就要眼睛盯著顧客,研究顧客的心理,處處為顧客著想。他到顧客家送米時,默默地記下顧客家里的人數,每日消耗的米量,排出顧客用米的日程。
王永慶每次送米時,一定先把缸內剩余的陳米倒上來,把缸底清掃干凈,再倒進新米,將舊米放在上層。開店以來,他總是小心翼翼,無微不至,處處為顧客考慮,為顧客服務得十分滿意,深深贏得了顧客的歡迎。
王永慶的小米店生意非常紅火。良好的信譽,促使了事業的發展。不久,他又開了家碾米廠。他把米店、米廠的工作時間規定為早上6時到晚上10時30分,比別人足足遲四個半小時關門。16歲的王永慶,就積累了豐富的經商經驗和一定規模的資金,為后來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一篇:不放棄一點希望
下一篇:不要對人太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