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癥狀:媽媽偷看日記的煩惱
一個女孩的來信中這樣說:
我現在非常痛苦,因為媽媽偷看了我的日記。
我們中學生都有自己的一點小秘密,不告訴別人,都把它“鎖”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可是,有一天,我回到家里,突然發現我的日記被人動了。結果證明是媽媽偷看了。媽媽解釋說是為我好,怕我這樣,怕我那樣。為我好,為我好,就是不相信我,不給我一點自由!我氣哭了,跑回自己的屋里……
趴在床上,我想,媽媽,我知道您疼我愛我關心我,可是,您為什么不給我一點自由?不給我一點屬于自己的天地?為什么?為什么?
心理把脈:閉鎖心理的表現
作為父母,您可能覺得看看孩子的日記沒什么,可孩子為什么如此反感呢?
您知道崔永元和他曾經主持的“實話實說”嗎?那年,“實話實說”做了一期特別節目,叫做“小小少年之煩惱”。我作為特邀嘉賓在電視節目中有幸再一次傾聽少年的煩惱。其中就談到了日記的煩惱。一個女孩急不可耐:“我的煩惱就是關于日記。我媽老看我日記。那天,又發現她正在翻我的日記呢……”一石激起千層浪,眾人七嘴八舌,談看法,出主意。正熱鬧的當口,“小崔同志”冷不丁向我開炮:“馬老師,您為什么要偷看孩子的日記?”
您想知道我當時都說了什么?別急。我的話就在下面的文字里面。
人到少年時,萌生了獨享一塊心靈天空的需求。然而,那么多的父母還是貿然闖進了孩子這心中獨享的天地。在心理咨詢工作中,時常了解到中學生這類日記的故事。記日記正反映了中學生最顯著的心理特點——閉鎖性。人到少年時已不再像兒童時那樣直率,即使對最親近的人也很少吐露真情,不愿意把內心的一切秘密輕易地吐露,可他們又需要傾吐,于是,日記便成了最好的傾吐對象。
心理處方:給孩子留一塊獨享的天地
理解了孩子的日記,我們該怎么辦?
一是父母千萬別貿然去窺探秘密。哪位父母要偷看孩子的日記,您再好的心,孩子也會不滿、抱怨甚至憎恨。因為這會使孩子感到受了侵害。前面少年的心聲警示了我們。
二是給孩子以信任。偷看孩子的日記,無疑是由一片愛心驅動。然而,愛,就要信任。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凡是堅持寫日記的學生,幾乎都是好學上進,有自尊心的學生。寫日記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總結的過程。年輕人肯思考,肯總結,就足以說明他是要求進步,思想健康的人。我們為什么還憂心忡忡?也許他們在為人處事上不免有些失誤,而吃一塹長一智,經歷挫折,正是人生的必修課啊!
三是學會做孩子的大朋友。對孩子閉鎖的心靈不去貿然探秘,難道可以不聞不問?當然不是。需要的是您要放下架子,跟孩子講個平等,營造一種朋友關系。孩子不會拒絕朋友。
四是來點書面交流。有時候寫信之類的書面交流,更有利于親子之間的心靈的溝通。因為書面交流會讓人感到親子之情是那樣凝重深刻,再有,書面交流也允許人謀篇遣詞以求效果更好。我和女兒的書面對話記錄《女兒和爸爸的對話》,就使我們的心貼得更近,嘗到了不少的甜頭。
五是應該給孩子留一塊獨享的天地。任您想盡一切辦法,也不可能把孩子的心聲全部掏出來,而且也沒有必要。獨享一塊心靈綠地,不要任何人來涉足,這是一個心理健全的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孩子長大了,自我意識覺醒了,有了獨立的人格,應該有一塊這樣僅屬于自己的心靈綠地。把這方天地留給孩子獨自享有,父母不去輕率地驚擾,這也是對孩子的愛。
說到這里您就猜到了,對“小崔同志”現場的冷不丁開炮,我的坦然回應是:我從來不偷看孩子的日記。真的,如果您也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孩子就會從心里感激您:爸爸媽媽夠朋友。
【馬老師微語錄】獨享一塊心靈綠地,不要任何人來涉足,這是一個心理健全的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孩子長大了,應該有一塊這樣僅屬于自己的心靈綠地。
上一篇:孩子為什么越來越不聽話
下一篇:孩子離家出走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