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積極方面來訓練你的大腦
1863年的冬天,連接休倫和薩尼亞兩個口岸之間的海底電纜被大冰塊打斷,中間距離有半里多長。兩地之間傳遞著許多重要的信息,因此,這條海底電纜的中斷讓那里的工作人員一籌莫展。按照當時的情形,只有等到電纜完全修好以后,一切電信業務才能正常進行。
就在在場工作人員萬分焦急時,愛迪生出現了。原來他碰巧正在休倫。看著眼前的情景,他不相信真的就無可救藥了。
望著已經斷裂的電線,愛迪生自言自語道:“既然電線已經斷了,要怎樣做才能使兩地間的信息照常傳遞呢?”不能用嘴喊,當然也不能靠輪船在兩地間來回傳送,因為船不僅走得慢,而且也不好走,再加上海上有巨浪,那樣就會冒極大的危險。
就在愛迪生一籌莫展時,他忽然發現了一個火車頭,頭腦中立即生出一計。于是,他立即爬進車廂,開始鳴汽笛,汽笛的長、短、停、頓都模仿摩斯電報號碼。經過幾次試驗,愛迪生的自制電報終于被對方聽懂了,并且還接到了對方用同樣的方法發回的電報。
就這樣,兩地電報能夠進行暫時的傳遞,并沒有等到電纜修好的時候。
愛迪生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在不斷地嘗試所有可以解決的方法之前,沒有輕易放棄。他之所以能夠堅持到最后,是因為他深信每個問題都有其解決的方法。
一般來說,機敏可以讓平凡的東西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新用處。當問題一旦發生時,機敏的人就會立即去檢查那些看起來很平常的東西,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東西來應付當前的困難。毫無疑問,愛迪生正是一個聰明人,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刻,他想到了用火車頭上的汽笛聲去代替那斷裂的電纜,最終解決了問題。如果我們像愛迪生那樣養成解決問題的習慣,那么我們也能解決很多問題。因此,面對問題時,我們最好全力以赴地去解決,不要急著去計較解決問題的速度。下面我們來看看卡內基是如何用機智來降伏一個粗暴的漢子的:
卡內基降伏的這個粗暴男人在工廠里面相當有勢力,是工人的領袖,工人都必須聽他的,而且還開了一家酒店。因此,他深得那些經常去他那里喝酒的人的好感。但是,作風正派的人卻都有點懼怕他。
有一次,卡內基決定召開一個解決勞工問題的會議。參加這個會議的人,大多數都是卡內基認識的,并且他能準確地叫出他們的名字。然而,沒想到,這個粗暴的漢子卻要破壞這次會議。
當時所有的議員都圍坐在一張長桌旁,桌子的一頭坐著卡內基,另一端坐著那個粗暴的漢子。會議開始不久,卡內基便提出了他的議案。那個粗暴的漢子聽了之后,便從桌子上拿起他的帽子,慢慢地戴到頭上,表示他將中途離開。他不說一句話就要離開,意味著這次會議將半途而廢,而這正是他所希望的。
然而,讓那個粗暴的漢子沒想到的是,卡內基比他更快,他看準時機,馬上說道:“先生,坐在你面前的都是一些上等人啊!請你趕快把你的帽子摘下來,否則就請趕快離開這里!”
事后,卡內基說:“當時,會場上一片寂靜!我用眼睛注視著他,發現這位粗暴的漢子開始流露出躊躇的神色,因為不管他怎么做,他都已經敗下陣了。如果他真的離開會場,那么就表示他不是一個上等人,而且在會議室戴上帽子,就表示對議員的無禮;如果他選擇繼續留在會場,把頭頂上的帽子摘下來,那么就證明他已經被制伏了。毫無疑問,這兩條路都對他不利。經過一番強烈的思想斗爭,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后者,緩慢地將帽子取下來,放在桌上。在接下來的會議過程中,其他議員都積極地參與討論,而他卻一句話也沒說……當然,會議最后取得了圓滿成功。”
卡內基之所以能夠成功地降伏那個粗暴的漢子,就是因為他平常養成了留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平日對解決各種問題已有充分的信心和準備,知道怎么去應對。面對那個男人的粗暴行為,他并沒有被嚇倒,而是在心里問自己:“我應該怎么做,才能阻止他破壞這個會議呢?”后來,他終于想出了這個好方法。
訓練機智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在事后仔細回味,思考對這一問題是否還能采取什么別的方法。必須注意的是,在回味時,不要感到后悔或者自責,認為自己之前所采取的方法不當,或者想到自己當時的反應不夠快等。你更應該把它當做解決問題的一種練習,你以后就能做得更好。假如你能養成在某種情形之下知道該怎么去做的習慣,那么,你慢慢就能解決許多問題。
那些成功之士從來不會感到自滿,因為他們深知,一旦感到自滿,思想就會日益變得陳腐。如此一來,成功的機會也就減少了。
德克是明尼阿波利斯的西北國家銀行總經理,他說:“事業上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所常說的‘滯腐’。無論哪位經理,如果讓這種‘滯腐’滲入他的思想,那么,他的思維就會類似于被木塞堵住了。”
“換一種方法說,一個年輕人在事業剛剛起步時,他的思想是與時俱進的,于是他會很容易取得成功。但是,隨著他慢慢變老,思想也會隨之變得陳舊而腐朽。如果他不及時更新自己的思想,這就叫‘滯腐’,就是說他的思想沒能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因此,如果我們想取得成功,那么千萬不要認為習慣了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們永遠不能停止改進自身,應當努力去尋求改進的方法。
吉菲德在出任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總經理時,從紐約打電話到芝加哥,差不多要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才能接通。當時,電報比電話快。因此,許多人都寧愿用電報。
吉菲德為此十分擔憂,經過一番思索,他提議發明一種方法,使長途電話能和地方電話一樣快捷方便。這種革新的思想讓公司的那些老員工們感到匪夷所思。他們一致認為,這是一種絕對不可能實現的想法,并認為吉菲德是存心要用他激烈的思想來搞垮公司。
不管這些保守派如何懷疑與反對,吉菲德在兩年的時間內,添置了許多非常昂貴的設備,在紐約與弗雷德爾菲爾開始實施他的計劃。果然不出他所料,他的這一新舉措招徠了許多新客戶,沒過多久,他所買的設備就不夠用了,只好再進一步擴張。
果然,在吉菲德的計劃實施4年后,90%的電報生意都轉向電話,電報業因此而受到了巨大的震動。
吉菲德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為他不停地改進自身,不斷地尋求改進的方法。所以,我們也一樣,如果想取得成功,就要打破固有的思想,讓自己的思想與時俱進。
上一篇:從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下一篇:從細節處觀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