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壞的結果都能承受,那你還怕什么
生活中,失敗平庸者多,除了心態問題外,還有思維方式的問題。他們在面臨一項新的挑戰時,不是想著如何去戰勝困難,而是開始擔心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一個只能做一點簡單工作獲得微薄收入的人,讓他去做點小生意,他首先會有一連串的擔心:賠了怎么辦?店面不合乎要求被相關部門罰款怎么辦?與合伙人鬧翻了怎么辦?甚至錢多了不安全怎么辦?順著這種思路想下去,那么干什么都不如原地待著不動安全,雖然窮一點、苦一點,但總算不必承受那些額外的負擔。
我們的思維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有時候,可能你覺得你已經進入死胡同,但事實上,這只是你沒有找到出路而已。而改變事物的現狀就要運用思維的力量,思路一變方法來,想不通就沒辦法,想通了又非常簡單,人的思維就是這樣奇妙。對于怕樹葉砸了腦袋的人,我們不妨發揚一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看看那些臆想中的災難是不是能真的把人給吞沒。
王寧是一家企業的會計,收入雖然不多但是工作還算穩定,隨著自己小家庭的建立,他越來越意識到家庭經濟壓力的嚴重性。他和妻子商議,當年同系的師哥成立了會計師事務所,正邀請自己加盟,不如趁現在年輕出去打拼一下。妻子開始并不同意,她擔心將來事務所經營不好,現有的穩定工作也丟了,到時候后悔都來不及。王寧耐心地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他說:“我希望開始我自己的事業,不趁年輕時打拼一下,以后我們老了,想做什么也有心無力,那時候只會更加后悔。你先別太擔心如何面對失敗,我們可以這樣想,我辭職出去做事務所,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可能失敗,事務所解散。如果事務所解散,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將必須去做任何我能得到的工作。那樣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么呢?也不過是繞了一圈,又回到與原來相似的崗位上。然后我可能還會辭職創業。于是,我會再找一條路子去經營我自己的事業。然后呢?也許第二次或第三次,我將獲得成功,因為我逐漸學會了如何避免失敗?!?/p>
有時候,我們怕的不是既定的事實,而是那些落不到實地的推測。面對那些未知的抉擇,我們患得患失,常常會因為無法預料而感到恐懼,會不自覺地、先入為主地用消極悲觀的心態去面對未來的一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努力學會調整思路、調整心態。
很多時候,人們不是被困難和挫折打敗了,而是他們放棄了心中的信念和希望。對于有志氣的人來說,不論面對怎樣的困境、多大的挑戰,他都不會放棄最后的努力。因為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的距離,并不是一道巨大的鴻溝,它們之間的差別只在于你的思維和選擇。
1.打破現有的安逸假象
一個人不愿改變自己,往往是舍不得放棄目前的安逸狀況。而當你發覺不改變已經不行的時候,你已經失去很多寶貴的機會。
因此,即使你現在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你必須明白,未來社會,你必須面對更激烈的社會競爭的洗禮,你必須有隨時改變自己、更新自己的意識。
2.練好支持你思路的內功
眼光是否敏銳,觀察與思考是否縝密等,是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尺。而基本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對知識掌握的多少,取決于思想理論水平的高低。常言道,學然后知不足。勤于學習的人,越學越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于是想方設法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學到更多的東西,視野會隨之越來越開闊,從而跟上前進的步伐。
3.跳出問題之外看問題
任何人想要解決問題,必須在他的思想中超越問題。這樣,問題就不會顯得如此令人畏懼。而且他會產生更大的信心,深信自己有能力去解決它。
在你進行嘗試時,你要拋掉所有“不可能”的念頭,從心理上超越它,只有這樣,你才能站在高高的位置上,低頭俯視你的問題。
任何成功都源于改變自己,你只有不斷地剝落自己身上守舊的缺點,才能做到敢為人先,才能抓住第一個機會,才能實現自己的進步、完善、成長和成熟。
上一篇:好勝的孩子,爭先并不是壞事
下一篇:孤獨是成長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