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猶有余香
印度有句古諺:“贈人玫瑰之手,經久猶有余香?!碑斘覀儙椭鷦e人的時候,雖說看似自己付出了,但是,我們卻能收獲一份難得的快樂。如果我們僅僅只知道收獲,而不懂得付出,那么我們就會失去快樂。即使幫助了別人,自己也沒有獲得任何回報,但是,那份精神上的快樂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所以,學會幫助他人吧,讓自己獲得非同一般的快樂。
哲學家曾說,在這個世界上,既沒有無緣無故的失去,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獲得,有時候,我們失去了物質卻換得了精神上的超額快樂;有時候,看似自己占了便宜,卻不知不覺中透支了精神的快樂。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為善不欲人知,為別人低調地做著各種各樣的事情,而他們卻收獲了一種非比尋常的快樂。
在某印度研究所,一位教授教導學生:要學會布施。他總是向學生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十分吝嗇的人,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給別人東西,連別人叫他說“布施”這兩個字,他都講不出口,只會“布、布、布……”大半天過去了,他還是“布”不出來,好像自己一講出這兩個字就會有所損失似的。但是,唯一讓他感到納悶的是,比他還要窮的人都生活得快樂幸福,但他卻不知道幸福的滋味。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就想去教化這個吝嗇的人,佛陀來到他住的城鎮,開始宣揚“布施”。佛陀告訴大家布施的功德:一個人這輩子會富有,比別人長得漂亮,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他上輩子的布施有關。那個吝嗇的人聽了佛陀的話,心里很有感觸,但是,自己就是布施不出去,他為此而感到懊惱。
于是,他跑去找佛陀,對佛陀說:“世尊?。∥液芟氩际?,但是,就是做不到,你能告訴我該怎么辦嗎?”
佛陀在地上抓了一把草,將草放在那個吝嗇人的右手,然后要他張開自己的左手,告訴他說:“你把右手想成是自己,把左手想成是別人,然后把這草交給別人?!?/p>
可是,那個吝嗇的人一想到要把這草給別人,他就呆住了,心里不舍得拿出去。他看了看自己的左手,赫然發現:“原來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彼睦锘砣婚_朗,一下子就把草交出去了,他明白了自己把草交給別人其實很簡單。
佛陀笑著說:“現在你就把草交給別人吧?!蹦莻€吝嗇的人將草真的交給了別人,在生活的不斷實踐中,他學會了將自己的財物布施給別人,最后把自己的房子也布施給了別人。當然,他的身心也獲得了一種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幸福與快樂。
這位教授的故事講完了,但是,他的布施還沒有結束,他的一生都在踐行著自己的人生哲學。一個人無法給予另一個人真正的發自肺腑的溫暖,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美。
馬克·吐溫曾說:“善良的、忠實的心里充滿著愛的人,不斷地給人間帶來幸福。助人為樂者,他們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而愛的力量是最偉大的,也是人間最美好的情感,誰擁有了它并付出了它,誰就擁有了一個最美的世界?!?/p>
愛默生也曾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后,同時也幫助了自己?!逼鋵崳@里的幫助自己,很多時候是獲得了心靈上的快樂。
如果你的快樂總量比正常人多一些,那是因為自己占有了別人曾經遺失的快樂;如果你的快樂總量少一些,那是因為自己的快樂曾經遺失了一些。有時候,我們會感覺異常煩悶或懊惱,這時候,你可以反思自己,是否我們在生活中遺失了快樂呢?自己的內心是否變得吝嗇了呢?
上一篇:課堂的時間一定要分秒必爭
下一篇:足夠努力,減少工作中一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