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廣泛性焦慮的思維方式
有一天,媽媽和米奇一起去逛街,一路上,米奇總是心神不寧,不停地回頭張望。媽媽好奇地問:“米奇,你到底在干什么呢?”米奇說:“我總覺得有人在跟蹤我們。”其實,早在一個星期前米奇就產生了這種奇怪的、被跟蹤的感覺,為此爸爸特意請假在暗處跟著米奇好幾天,結果發現一切正常,只是米奇的擔憂在搗鬼而已。如今,米奇和媽媽一起出門,還是覺得有人在跟蹤自己,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媽媽決定在暗處和米奇分開,然后跟在米奇身后觀察情況。這下子,米奇更緊張了,索性站在原地不走,看著與她保持一段距離的媽媽。媽媽示意她走,她卻奔跑到媽媽身邊,說:“媽媽,萬一你一眼沒看到我,我走丟了怎么辦?”媽媽很無奈:“我和你一起走,你說有人跟蹤,我要一探究竟,你又怕我把你弄丟了,我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了。”米奇和媽媽繼續手挽著手朝前走去,但是她還是很緊張。
真的有人跟蹤米奇嗎?想一想就會知道,跟蹤米奇的人沒有任何目的,而且爸爸也已經親自觀察過米奇身后的情況,但是米奇就是無法放松下來。通常情況下,對于廣泛性焦慮癥患者,越是有人勸說他們要放松,他們就越是緊張;越是有人勸說他們踏實,他們就越是忐忑。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變得非常被動,也特別無奈,甚至還會把緊張焦慮的情緒傳遞給身邊的人。就像事例中的米奇在一直堅持說有人跟蹤之后,媽媽也變得很緊張,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實際上生活中并沒有那些莫須有的罪惡,只要內心坦然從容,孩子就可以應付生活中的很多情況,而不必讓自己提心吊膽,無處可逃。
患有廣泛性焦慮癥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方式與大多數孩子的思維方式都是不同的。這是因為他們對于危險和恐懼特別敏感,甚至還會在潛意識的驅使下主動去發掘和尋找危險與恐懼的因素。舉例而言,大多數孩子都是神經大條的,他們對于有可能發生的危險懷著不以為然的態度,要在父母的反復提醒和叮囑下才能意識到危險的存在。但是廣泛性焦慮癥孩子則不同,他們用于過濾危險的篩子很細密,所以導致有些危險因素被父母過濾掉了,但是他們卻對此產生了強烈的反應。為此,哪怕是父母不以為然的事情,他們也牢固地記在心中,不愿意解除警報。
難道孩子們對于他們表現出的特別細心沒有感覺嗎?當然不是。他們也會覺察到自己對于很多事情都會表現出不合時宜的擔心,也會覺得自己不停地提醒父母各種事情是很讓人厭煩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改變這一切,為此只能在擔驚受怕、提心吊膽的狀態下戰戰兢兢地度日。
小測試:
1.孩子是對某一件嚴重的事情感到恐懼,還是對每件事情都感到恐懼?
2.孩子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還是可以成為情緒的主宰?
3.孩子會因為一件小事情而發怒嗎,還是會勸說自己那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4.孩子會因為壞習慣而失控嗎,還是會努力管理好自己,讓自己更加理性呢?
5.面對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孩子是歇斯底里地發作,還是會竭盡全力去接受呢?
6.當外部世界不可改變的時候,孩子是固執己見,還是努力調整自己以適應外部世界呢?
7.當面對不如意,孩子是情緒爆發,還是盡量平靜地接受局面,解決問題?
8.孩子的情緒狀態是越來越糟糕,還是越來越好?
在這些選項中,前一個選項意味著孩子的情緒狀態很糟糕,有廣泛性焦慮的趨勢,后一個選項則意味著孩子的自控能力在不斷增強,他們漸漸地可以駕馭和主宰自己的情緒,為此可以漸漸地管理廣泛性焦慮。
上一篇:接受焦慮,才能處理好焦慮
下一篇:放下架子,早一步邁出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