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于有效的工作
哈佛大學的一位教授認為,一個人能夠集中精力最大的時限平均是90分鐘。以早餐會、討論會、寫作、演講等為例,能夠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的時限,在一兩個小時之間。但是,學習的內容也會影響到集中精力時間的長短。如果一個人對一項任務比較感興趣,那么他可能維持兩三個小時的高效率工作。
尼爾·西蒙是世界上著名的編劇家,曾經有媒體采訪他,問他有什么秘訣能夠又快又好地創作出作品,他是否有著什么過人的才能或智慧?其實,他只是秉承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創作原則,不間斷地學習,汲取新鮮知識從而創作出多部被世人奉為經典的作品。
在每一次學習時,他都會問自己:“今天的學習狀態好嗎?有沒有信心將這本書專注地看完?”在每一次創作前,尼爾·西蒙也會問自己:“這個故事雛形值得我去藝術加工嗎?”如果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時,稍顯猶豫,他就會對自己說:“此時的狀態不適合學習,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了”或者“雞肋的作品根本不值得一寫”,那么他就會把時間分配給別的地方。
學習或工作中,如果我們認為當前的狀態,或者某一項內容不值得浪費很長時間,那么即便我們勉強自己集中精力,心里也會產生敷衍了事的態度,從而產生無意義的行為。如果學習效率低下,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就小,除此之外還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不值得法則”。為了避免成為不值得法則的受害者,我們在學習和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專注有效地工作,避免無意義的行為。
布萊曼是一家著名跨國公司的員工,公司總部位于西雅圖。大學畢業后,布萊曼在求職上沒有費多少周折,就順利地進入了這家公司,因為她精明能干,善解人意,很受老板的賞識。進入這家公司不久,她很快就由普通員工升職為經理助理。
為此,她工作更加努力,每天都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條,為經理節省了不少時間。公司的同事們對她的印象也非常好,都樂于與她交往。
在這家公司,布萊曼工作起來得心應手,心情也很舒暢。與她同時畢業的同學當中,她是做得最出色的,所以,經常有一些同學打電話來詢問她一些關于工作上的事情。
熱情的布萊曼每當接到電話的時候,就積極地幫助他們出謀劃策,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一來,她就無法專注于自己的本職工作。經理也就此批評過她,說她這么做雖然幫助了她的同學、朋友,甚至對提高公司其他人員的工作能力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可是這些事情對她來說都是無效的,這些無效的事情早晚會影響到公司和她的重要事情。
但布萊曼覺得不這么做好像有些對不起自己的同學、朋友,所以她依然我行我素,每天忙忙碌碌,熱心地做著原本不該她做的分外事。
有一次,公司的老總打電話過來,結果電話一直占線,而這一次老總的電話是通知布萊曼的經理有一個重要的會議要他參加,共同商討一份重要的合同。結果,老總等了半個多小時才把電話打進來。了解占線的原因,不是因為布萊曼的經理在洽談別的業務,而是布萊曼接了一個電話,正在熱心地幫助別人,做一些無效的事情。
此后不久,公司老總發給布萊曼一份傳真:她很出色,也很努力,但是她沒有清醒地意識到哪些工作是她的分內事,哪些事情是無效的工作。他希望他的員工能專注在有效工作上。
后來,這家公司在招聘時,面試題中就多了一項——你認為什么樣的工作才是有效的?
哈佛時間管理專家認為,合理地安排時間,把最大的精力投入最重要、最有效的工作中去,對于一個渴望在工作中有卓越表現的人來說極其重要。因此,你要按照自己的時間表工作,而不是順應別人的時間表做事。你越能控制好自己的時間,就越能專注于有效的工作,就越能主宰自己的一生。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學教導主任喬治·戈達德十分重視學習方法,他經常對學生說:“如果將學習任務看成一座山峰,那么科學的方法相當于攀登山峰的捷徑。”如果不能專注于有效的工作,就會產生很多無意義的行為,白白做了無用功。因此,有意義的行為才是最需要重視的。
上一篇:不要有太高的欲望和期待
下一篇:專注,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