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才能進步
遇事鉆牛角尖常常會被認為是一種壞習慣,但不可否認的是,成功者往往都是喜歡鉆牛角尖的人。因為這些人不愿意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愿意錯過自己認定的任何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向,他們總是不斷鉆研并不斷進步。正因如此,他們才能夠比別人得到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
如果你追求卓越,那么你會把事情做得很完善;如果你的目標是做到完善,那么你至少不會把事情做得很糟糕;如果你事事都想“差不多”就行,那么你有可能把很多事情做得一塌糊涂。
想要成為令人敬佩的人,你就應該事事追求卓越,以成功者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改掉做事“差不多”的習慣;把每一個值得嘗試的方面都用心做一遍,把所有細枝末節都加以分析和考慮。
擁有認真嚴謹的態度,才能積極去對待任何事情,也才能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而這種專注和重視會讓我們抓住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所以,無論我們做什么事,都要認真去對待,不要因為自己不想做、不喜歡做而任意放縱自己,完全不把小事放在心上,或者只是草草地應付了事。將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完美,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做大事情需要用心,做小事情也需要用心。不要總以是否辦過多么重要的事情來判斷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小事情上同樣也會體現出自身的能力和價值,也不要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必要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不把小事放在心上的人,往往做不成大事。我們應該認真對待每一件事,認真負擔起每一個責任,用心完成每一個任務,這才是獲得成功的有效保障。
用心做事體現為一種專注的態度,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狀態。你專注于某件事情上,就一定能有新的發現,并取得很大的進步。也許有人會說,我需要在安靜的環境里才能專注;有人會說,我需要在沒有誘惑的時候才能專注;還有人會說,我需要在監督下才能專注……乍看之下,都有道理,可是,如果專注真的需要這么多局限,那么還有幾個人可以成功呢?
比爾·蓋茨是美國微軟公司的前總裁和創始人,是個對工作極其認真、嚴格要求自己的人。
比爾·蓋茨小時候曾經在西雅圖生活。有一天,在一所著名教堂里,慈善祥和的牧師戴爾·泰勒鄭重地承諾:如果誰能背出《圣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就會被邀請到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
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圣經·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篇幅不短,全部內容大約有幾萬字,要全部背誦下來有相當大的難度。在困難面前,幾乎所有的人都淺嘗輒止,望而卻步了,盡管參加這樣的免費聚餐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然而,幾天后一個上午,年僅11歲的比爾·蓋茨胸有成竹地站在牧師泰勒的面前,把那三章的內容全部背了下來,竟然沒出一點差錯。
“你為什么能背下這么長的文字呢?”牧師泰勒好奇地問,眼睛里流露著贊許的眼神。
比爾·蓋茨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盡全力。”他良好的態度和不服輸的精神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贏得了人們的贊揚和尊重。
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蘭格曾在他的作品《專注力》中說道:“沒錯,專注就是力量。”我們所說的專注,并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人的一種能力,一種品質。如果你恰巧有,那么你要繼續保持;如果你不幸沒有,那么勸告你好好培養自己的專注力,因為專注對你的成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哈佛人生箴言
比爾·蓋茨說:“做任何事,全身心地投入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專注的人,才能煥發出強大的力量。”專注是一種靜態的等待,也是一種蓄勢待發的能量儲備;專注是一種優勢,也是一種品質。當你把專注視為一種修行,把專注當成一種境界,把專注發展為一種影響力時,它就會轉化成無與倫比的巨大力量,讓你與所有的干擾和障礙抗衡,從而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上一篇:專注于有效的工作
下一篇:主官對下屬的體諒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