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家人的想法,能成全就成全
出現什么問題的時候,也一樣,按對方的要求辦,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我參加師資班第一站是柏林禪寺,回來就請了一尊佛像。我媽媽對我學佛意見很大,那一段時間她老發脾氣。我一開始沒意識到嚴重性,直到一天先生被單獨叫去訓了一頓,父母嚴肅地對他說我女兒跟你之前是正常的,她學佛學成精神病你要負責任。”先生叮囑我:“爸媽的反對勁頭很大,你得想想辦法。”我就去了爸爸媽媽家,問我媽:“您覺得我怎么就不叫學佛了?”別跟她在概念里打架,永遠打不完,結束沖突最有效的方法是問她的解決意見。我媽說:“首先得把佛像送走。”我說行,一會兒我就送走。”她說:“你不能隨便扔了,得送到寺里去,不然會不好。”我說好,一會兒就送走。”她說:“不能在家里燒香。”我說:“不燒。”她說不能吃素,長期營養會不夠。”我說行。您說一天吃多少肉合適?”這樣的解決方式最省事,反正她也不會一天到晚跟著你看你吃飯。
得先讓她安心。想供個佛像,家里條件不允許,可以在辦公室,只要你愿意照顧家人的情緒與感受,就可以找出兩全其美的辦法,根本不用悲壯地犧牲自己,好像尊重自己與尊重家人是對立的一樣。生活沒有悲劇,只是需要放下家人一定要支持我的想法。沒有一件事情比和諧更重要,多些耐心,多些體諒,柔軟些,看到家人做法背后的動機,你就不會對著干,也生不起氣來。
有一天兒子發牢騷,說我對他不關愛媽,你一覺醒來才發現你有個兒子?你真的太自我了,心里只有你那點兒事,只管你自己。”如果在以前,我肯定會與他辯論一番,將我為他做過什么細細道來,專門講他錯的事情。現在我學會照顧家人的情緒了,不再把他們情緒不對時講的話往自己身上安了,不再將其視為對我的指責與批評。于是我就說對不起,對你的關愛是不夠,現在你覺得我能做點兒什么彌補一下?”他說:“買票送我去大學。”我說:“好,馬上訂票,帶著你爸一起去,有意見嗎?”他說沒意見。
那年兒子剛考上大學,我一直以來都認為他很獨立,從上小學就獨來獨往,包括出國都不讓送,所以就沒有安排上大學去送他。也許他和別的孩子一樣希望爸爸媽媽去送他,但我們一直用獨立要求他,他于是故作堅強。不論怎樣,如果你愿意成全,尊重他的想法,事情就很簡單,根本不用去探究他到底為什么非要我們送他去上學。我們之所以千方百計想找出原因,只不過是想做工作讓他改變主意罷了,好像父母送就代表他不獨立,沒有前途一樣。不用糾纏在這些概念里,是否愛他,到底對他如何,這些都是頭腦里時刻變化的念頭,面對實相,能夠成全就成全,全家就當一起去旅游一趟,生活豈不是豐富多彩嗎?他之所以通過發牢騷甚至指責講出來,也許就是想讓你重視他的愿望,害怕你否定他而己。
細細地體會,你可能會發現,孩子,包括父母一些過激的行為,其實都是想得到你的關愛,引起你的重視,根本不是他們沒有良心,忘記了你種種的好,給了你一個多么不公平的評價。不要將家人一些過激的話視作評價,那只是他們情緒失控下的表現而已,你只需要安撫一下他們的情緒。
上一篇:孩子不需要成為全能
下一篇:尊重一切境界的莊嚴,回歸最高層次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