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培養(yǎng)自己的同理心
所謂同理心,就是一種將心比心的推論。“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苦難,也可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這種強烈的共鳴,可以使一個人體驗到別人的苦與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同理心的一種表現(xiàn)。
同理心飽含著溫度與關懷,是一個人人格健康和成熟的社會化標志。擁有同理心,也就擁有了理解他人、體諒他人的處事方式和能力。如此,你不僅可以準確知道對方想表達的意思,還能更深入地把握對方隱含的弦外之音,從而使你與他人的溝通更加順暢。
一位年輕的母親,帶著孩子逛商場。可孩子總是哭鬧不停,讓母親非常惱怒。她覺得這個商場有那么多美麗的商品可看,孩子怎么還是無理取鬧呢?被孩子哭煩了,她甚至氣憤地蹲下身去,想打孩子一頓。然而就在這時,她忽然震驚地發(fā)現(xiàn),孩子哭鬧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因為當她蹲下來和孩子一般高時,她看到了孩子眼中的景象。在孩子眼里,商場并非琳瑯滿目、多姿多彩,視線所及的是摩肩接踵、怪異扭動的大人的腿和臀部……
與人相處時,我們應培養(yǎng)自己的同理心,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的立場、觀點,明白別人這樣做或那樣做的原因。否則,可能產(chǎn)生偏激、絕對錯誤的看法,在指責別人、抱怨別人中惡化人際關系。
小張的妻子剛失業(yè)了,他心情非常低落。走進辦公室時,恰好看到同事吳飛挨個邀請同事參加他下個月的婚禮。大家都很高興地答應了,并送上了祝福,可輪到小張時,他卻冷冰冰地說:“不去!”大家都覺得小張不通情理,吳飛則理解地說:“沒事,他可能心情不好吧!”小張覺得吳飛非常大度,很能理解自己,所以很羞愧,就講明了原因。吳飛安慰了他一陣子,并告訴他自己有個朋友剛開了公司,可以讓小張的妻子去應聘。
同理心可以消除人際交往中的誤會,避免眾多個人心理上的不良投射和誤讀,既不會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也不會拿自己的問題去困擾別人。正如上例,如果吳飛在處理小張的拒絕時不懂得運用同理心,而是以為他看不起自己,從而和他吵起來,那事情就糟糕了。同理心讓吳飛贏得了小張的感激和尊重,也化解了一場尷尬和可能出現(xiàn)的沖突。若我們能堅持以同理心待人,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充滿更多愛與色彩的世界。
在美國,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樣的一件事情。有一位小男孩,小小年紀就被查出患了癌癥。不得已,他只好暫別課堂,住院治療。
一連串的檢查與治療,讓小男孩苦不堪言。由于不斷地使用化學制劑治療,他身上的癌細胞得到了控制,但強烈的副作用導致小男孩的頭發(fā)大量掉落,以致禿頂。
出院的日子一天天接近了,小男孩除了欣喜之外,更覺得擔憂——自己成了禿頭了,別的同學會不會嘲笑自己?他覺得很自卑,也怕自己光禿禿的腦袋嚇壞同學們。
回校那天,他坐在輪椅上,由母親推著,忐忑不安地來到教室。然而看到教室內(nèi)的一張張笑臉,他和母親都愣住了,驚喜得發(fā)不出聲音來。
他們看到了什么?只見全班同學全都理了光頭,連老師也不例外。他們一起站起,鼓掌歡迎小男孩再次回來。
小男孩大叫一聲,一把扯去假發(fā),沖進了同學們當中。
同理心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如情感、思維等與對方建立聯(lián)系,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建立溝通、增進理解。同理心是一種深層次的理解,也是一種無聲的關愛。當別人陷入困境時,我們應用同理心送去一份同情和愛護,從而讓我們的世界更加充滿人情味,更加美麗。
上一篇:抱怨是逃避的借口抱怨是最無聊的語言
下一篇:放開抓緊堅果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