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逃避的借口
抱怨是最無聊的語言
先看一個情景劇:
又是一個陰雨天,你出門的時候免不了抱怨一句:“鬼天氣!”
走到公交站臺,公交車已經先你一步離開,你免不了又開始抱怨:“真晦氣!”
你招手要了一輛的士,但是又被人捷足先登,抱怨又脫口而出:“真沒有禮貌,先來后到都不懂!”
總算來到了辦公室,可是你發現竟然空無一人,一拍腦門,你不知道該抱怨誰了——因為今天竟然是周末。你只能郁悶地離開辦公室。
轉變一下想法,情景劇就會變成這樣:
又是一個陰雨天,你出門的時候免不了慶幸:“幸好還來得及拿傘。”
走到公交站臺,公交車已經先你一步離開,你一邊在站臺旁的早餐攤買早點,一邊想:“這樣也好,可以趁機安撫饑腸轆轆的肚子。”
你招手要了一輛的士,但是已有人捷足先登,你釋然一笑:“別人也是趕時間。”
總算來到了辦公室,發現竟然空無一人,一拍腦門,你呵呵傻笑:“今天是周末,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然后快樂地享受自己的假期。
對比這樣兩個情景劇我們會發現:二者結果毫無二致,不同的只是主人公看待事情的心態。前者抱怨,后者悅納;所以,前者活得郁悶,后者活得灑脫。
抱怨,對于改變現實絲毫不起作用,反而會使自己壓力倍增,使他人對你心生厭惡。
據說很久以前,兔子也是兩片嘴唇。有一天,兔子向上帝抱怨說:“我們兔子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動物,卻到處受到獵殺的威脅,真是不公平!仁慈的上帝啊,我再也不想做兔子了!”
上帝非常同情它,于是詢問它想變成什么。兔子說:“我想變成有翅膀的鳥,這樣,老虎和狼就別想動我們的歪腦筋了。”上帝于是把它變成了鳥。
可是沒過多久,鳥又來訴苦,說自己飽受毒蛇和老鷹的威脅,說什么也不當鳥了。上帝又問它想變成什么。兔子說:“我想變成人,這樣我就不怕毒蛇和老鷹了。”上帝于是把它變成了人。
然而沒過幾天,人又來訴苦說:“這哪里是人過的日子,到處是兩極分化、鉤心斗角,到處是戰爭,血流成河。天哪,我絕不做人了。”上帝又問他想變成什么。人說:“我想變成上帝,這樣我就不怕戰爭和貧窮了。”這回上帝沒答應它的要求。
人說:“既然不能變成上帝,那么上帝,還是請你把我變回兔子吧!這樣我就可以回到我的父母身邊,可以過我祖祖輩輩過的生活了。”上帝聽了,很生氣,他說:“你對我抱怨這么久,浪費我這么多法力,原來只是為了滿足你這些無聊的愿望!我會把你變回兔子,但是為了懲罰你無聊的抱怨,我決定把你的嘴唇割破一道口子。”于是,上帝把它又變回了兔子,但是從那以后,兔子就變成了三瓣嘴。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如果一遇到不如意,我們就付諸抱怨,那么我們的心力、時間將面臨多么嚴重的耗費?如果一切尚能挽回,而你卻只顧抱怨,那么機會將在抱怨中偷偷溜走;如果一切都不能挽回,你的抱怨除了徒增煩惱、阻礙前進之外,別無益處。
張海迪曾經說過:“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著,我要活得好好的,我還要活出生命的詩意。”正是這樣的人生觀,使她在面對不幸和困境時從不低頭、從不放棄,最終締造了屬于自己的傳奇人生。
與其像愛抱怨的兔子一樣沉浸于無謂的抱怨之中,虛耗光陰,不如選擇坦然面對現實,用自己的勤奮來改變逆境。逆流而上固然辛苦,但唯有勇于拼搏才不會覆沒,才會有到達彼岸的希望。
上一篇:把快樂當做人生的終極目標
下一篇: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培養自己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