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沃德——有機合成之父
伍德沃德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Robert Burns Woodward)
出生年代:1917-1979
職稱:美國化學家
國家:美國
個人情況:伍德沃德在1933年就讀于麻省理工學院,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1936年獲學士學位,1937年獲博士學位,時年僅20歲。畢業后在哈佛大學任教,1950年為教授,終生在該校任教。1963年兼任巴塞爾大學伍德沃德研究所所長。1940-1942年間,先后發表多篇論文,形象地描述了紫外光譜和分子結構之間的關系。證實了揭示物質結構,利用物理方法比化學方法更有利,并由此引出了伍德沃德準則。1945-1947年間,伍德沃德測定了青霉素、土霉素、士的寧等12種天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1944-1975年間,他合成了奎寧、膽固醇、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的松和利血平、葉綠素、羊毛甾醇、維生素B等20余種復雜有機化合物。他于1965年與量子化學專家R·霍夫曼合作提出了分子軌道對稱性守恒原理,通常稱伍德沃德—霍夫曼規則。
伍德沃德一生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獲得了很多崇高的榮譽:1965年由于他在天然有機化合物結構和合成方面的研究成果,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并于1959年獲得了英國皇家學會的大衛勛章;他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并在1964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勛章;1970年他還獲得了日本朝日勛章等。1979年7月8日,伍德沃德因心臟病突然發作在馬薩諸塞州去世,年僅62歲。
伍德沃德成功的故事——為自己的目標奮斗
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績,是因為有幸和世界上眾多能干又熱心的化學家合作。
——伍德沃德
伍德沃德從小即醉心于化學。上小學、中學時就已經開始自學化學。
小時候有一次伍德沃德跟爸爸去約翰叔叔家玩,約翰的兒子邁克同伍德沃德小聲耳語,然后輕手輕腳拉著伍德沃德,悄悄溜進了實驗室。實驗室里真是太妙啦!一眼望去,里面有好多的東西,這讓伍德沃德心中好一陣興奮。而這時的邁克,早已在那里動手動腳,十分老練地搗騰起來。邁克拿出一個玻璃瓶放在桌上,又將另一個燒杯灌上清水,邁克又打開一個瓶子,對一旁觀戰的伍德沃德說:“你看,這瓶子里裝的是硫酸,伍德沃德,只要我把硫酸往清水中一倒,水馬上就會像開水一樣沸騰起來,你信不信?”伍德沃德將信將疑地搖搖頭,不知邁克要干什么。隨之邁克將這瓶硫酸倒進清水里,誰知邁克倒得太多太快了,引得水花四濺,一些硫酸正好濺在邁克的手上,面對這意外的狀況,邁克驚慌失措,痛得直咧嘴,他開始叫起來。伍德沃德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情況,一時也不知所措,他急忙將邁克的手按進旁邊的那桶清水里,一陣揪心的疼痛之后,邁克稍稍恢復了平靜。
邁克的驚叫聲,讓邁克的父親意識到邁克準是又出事了,他便立即沖進了實驗室,由于心急,他又撞倒了另一瓶硫酸,硫酸灑在了地板上,一股白得刺眼的煙霧直往上竄,地板上立即出現一個很大的黑洞,邁克的父親顧不得這些,直沖到邁克的面前,他一下子傻眼了:一瓶硫酸空空如也,燒杯中的水仍在上下翻滾,伍德沃德這時還把邁克的手按在那桶清水中。邁克的父親慢慢從清水中抽出他那只燒傷的手,手背上已留下一個筷子頭大小的黑點,但總算松了口氣:“這太危險了呀!邁克,你真會胡鬧!”伍德沃德的父親這時也趕到了實驗室,指著伍德沃德并想教訓他一番,邁克的父親卻一擺手說:“老朋友,別責怪孩子,要知道,正是伍德沃德救了我兒子的手呢。”伍德沃德父子摸不著頭腦,一齊望著邁克的父親。原來,伍德沃德剛才把邁克的手往清水中一按,幫了他一個大忙,不然,邁克的手一定會被燒個大洞。
這奇特而驚人的一幕,把伍德沃德深深地迷住了。從那一后,伍德沃德的腦子里總是離不開那些瓶瓶罐罐的影子,伍德沃德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名化學家,就從那一次伍德沃德就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而伍德沃德對有機化學的貢獻最大,是1952年首次提出二茂鐵的夾心式結構,由此,伍德沃德在1965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從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但這與他為自己的目標永不停止的奮斗是息息相關的。
教育啟迪
我們應該為自己制定一個新目標,放眼于“下一個”,并為此努力奮斗。每個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成功是奮斗的結果。陶行知曾經說過“奮斗是萬物之父”。這話在今天看來也不無道理。伍德沃德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只要敢于戰勝自我,超越自我,不斷地尋求更高的目標,奮勇前進,堅持不懈,最終將會成功。
上一篇:喬治·蕭伯納——天才幽默家
下一篇:倫琴——“X射線”的發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