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做到位,業績必翻倍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一般公司里,僅僅只有40% 的人屬于正常范圍,其余的人不是工作方法不對而效率低下,就是蠻做、盲做、胡做或制造庫存,甚至無事生非、制造矛盾,所以績效不是很高。他們做不好的原因就是工作不到位。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會始終如一地做下去;而如果是一個中國人,在一開始的時候,他會按要求擦六遍,可是慢慢地,他就會覺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就不擦了。我們有些人做事最大的毛病就是工作不認真、不到位。
有一次,希望集團總裁劉永行訪問韓國,被安排去一家面粉企業參觀。然而就是這一次普通的參觀,卻給劉永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國之后的好幾個晚上,劉永行都難以入眠。
這家面粉廠屬于西杰集團,它每天處理小麥的能力是1500噸,但是卻只有66名雇員。一個只有幾十名員工的小廠,它的工作效率之高讓劉永行驚嘆不已。
在中國,日生產能力只有幾百噸的企業,員工的人數卻高達上百人。希望集團的效率相對高于國內同行業的平均標準,但是250噸日處理能力的工廠也要七八十名員工,人均日生產能力僅為韓國工廠的六分之一。
為了弄清楚其中的奧秘,劉永行與這家工廠的管理層進行了深入的交談。他了解到西杰集團也在中國投資辦過廠,地址在內蒙古的烏蘭浩特。當時的日處理能力為250噸,員工人數卻高達155人。
同樣的投資人,設在中國的工廠與韓國本土的工廠生產效率居然相差10倍,效益自然也不會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們覺得沒有改善的可能性,就將工廠關閉了。
兩家工廠的效率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難道是設備先進程度不同嗎?不是。相反,韓國本土工廠是20世紀80年代投入生產的,但是內蒙古的合資廠卻是20世紀90年代建起來的,設備比原來的還要先進。是管理方法的問題?也不是。工廠的主要管理層基本上是韓國人。恰好,劉永行遇到了那位曾在內蒙古負責的韓國廠長。
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劉永行特意請教這位廠長:“為什么同樣的設備、同樣的管理,設在中國的工廠卻需要雇傭那么多人呢?”那位廠長回答得很含蓄:“也許是因為中國員工工作不到位吧。”可是就是這么一句輕描淡寫的話,卻讓劉永行回國之后徹夜難眠。
可能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能夠盡快完成工作,我們會迅速地把某件事情做完,并沒有過多地考慮細節問題,最后反而會讓我們重頭再做一遍;有的時候,我們為了省事,把垃圾隨便扔在地上,清潔人員卻不得不重新撿起來,再扔一次;還有的時候,我們表面上是在浪費別人的時間,實際上,我們浪費的卻是自己的時間。產生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我們沒有把工作一次做到位。
有一位地毯商人,他看到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塊,便動手把它弄平了。但是就在不遠處,地毯又隆起了一塊,他再一次把隆起的地方弄平。不一會兒,在另一個地方又隆起了一塊,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直到最后,他拉起地毯的一角,發現一條小壁虎溜出去為止。
在解決工作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只是把問題從系統的一個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或者只是完成了一個大問題里面的一小部分。例如,工廠的某臺機器壞了,負責維修的師傅只是做一下最簡單的檢查,只要機器能夠正常運轉,他們就不會對機器做徹底檢查。也只有當機器完全不能夠運轉的時候,他們才會警覺到自己的疏忽。而這種只滿足于小修小補的工作作風實際上就是沒有把工作做到位,而這樣做的結果則是導致工作的低效率和資源的浪費。
工作不到位,不僅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而且也會給別人造成影響,甚至還會給上司帶來工作上的不便。因此,我們要盡力把工作一次性做到位。只有把工作做到位了,才不需要花費時間進行工作的修補,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更多的利潤。
上一篇: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下一篇:復雜工作簡單化,執行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