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可能”,只有“不想辦”
有些人認為創新很難,總覺得工作中不可能再有新的創新,工作方法也不可能再找到更好的了,這是一種惰性思維在作怪。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用心去做、去尋找,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只有不愿意努力的人。
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一共試驗了1000多種材料,幾乎用遍了當時世界上所有能夠找到的東西,最后發現了日本竹絲這種經久耐用的材料,雖然后人改用了鎢絲,但愛迪生對電燈發明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他永不疲倦的追求精神正是他成功創造2000多項發明的動力所在。
由此可見,只要我們有恒心、有毅力堅持下去,那么不管面對的事情有多么困難,終會成功。因此,在面對問題時,回答“不可能”的人明顯是在為自己找借口,是在推脫工作,不管是有意逃避還是確實認為事情不可能實現,這種“不可能”的回答都是不正確的,都會給人一種“不想辦”的感覺。
張大新在公司的生產車間負責管理叉車,車間里要用到很多叉車,叉車的油耗大,所以車間的油費支出很大。最近油價上漲,更是加大了支出。為此,經理要求張大新想辦法降低油耗。
張大新接到這個命令就頭疼,車間里的叉車都是必須用的,要想省油除非停開,但這會對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給公司造成更大的損失。張大新一籌莫展地跟經理說:“叉車都是必須要用的,沒辦法降低油耗?!?/p>
但不久車間就新添了幾臺電動叉車,同時停用了幾臺耗油量大的叉車,只將一些油耗低的叉車搭配電動叉車使用,這種做法使車間的耗油量減少了一半。
張大新后來才知道這個辦法是同事李琳想出來的。原來李琳注意到了國家對電動車的支持和投入,于是就想出了電動叉車和油耗低的叉車混合使用的辦法,既解決了油耗高的問題,又防止了電動叉車“力氣”小的問題。張大新這時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當初沒有用心想辦法。后來李琳被提升接替了張大新的職位。
張大新接到任務后只用一般的思考方法簡單地對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沒有想到好的辦法,就直接向經理說降低油耗“不可能”,這讓經理很不滿意。而李琳積極想辦法,采用電動叉車和油耗低的叉車混用的辦法,使經理非常滿意。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也導致了后來兩人截然不同的命運。
“不想辦”的根本問題是缺乏動力。人類有懶惰的天性,但這不能成為消極工作的理由,更不能因此而停止前進的腳步。創新工作需要我們積極克服自己“偷懶”的習性,打消“不想辦”的想法,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創新的工作中。
另外,在克服惰性的同時,我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通過對好奇心和興趣等的有效運用,達到堅持創新、快樂創新的目的。好奇是人類的天性,每個人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都有了解的欲望,我們只要利用好這種本能,通過對工作中未知事物的探索,就可以促使自己逐漸地在滿足自己好奇心的同時,達到學會創新的目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诠ぷ髦校ㄟ^對我們興趣的有效管理,將興趣引導到需要創新工作的地方,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進行與此種工作相關的聯想,移植以往的工作經驗,在比較中得出新的工作方法。而完成這一切的動力就是興趣。只有在興趣的引導下,我們才能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創新的工作中,直至得出創新的結果。
學會質疑也能讓我們在工作中不自覺地進入創新的角色中。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對以往工作方法的質疑可以讓我們在工作中自然地想到要尋找新的工作方法,而這種對新工作方法的尋找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會質疑的員工能夠不斷地在工作中發現疑點,產生疑問,并積極地解決這個疑問,于是,當疑問得到解決的時候,新的工作方法也就產生了,創新也就有了新的結果。
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只有不愿意努力的人。
上一篇:機遇在冒險中誕生
下一篇:點燃工作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