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N種結果,你為什么就那么倒霉?
很久以前,有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追趕,逃到了某個地方,處境十分危險。由于情況危急,酋長便把所有的族人召集起來談話。他說:“有些事我必須告訴大家,我們的處境看起來很不妙,我這里有一個好消息,也有一個壞消息。”族人中間立刻起了一陣騷動。酋長說:“首先我要告訴你們壞消息。”所有的人都緊張地站著,神色惶恐地等待著酋長的話,他說:“除了水牛的飼料以外,我們已經沒有什么東西可吃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談論起來,到處發出“可怕啊”、“我們可怎么辦”的聲音。突然一個勇敢的人發問了“那么好消息又是什么呢?”酋長回答:“那就是我們還存有很多的水牛飼料。”
看到這個智慧而略有些幽默的酋長,在死的困境中依然保持著泰然豁達的心性,在你的內心是否會一種觸動呢?在人們視為絕望的處境中,智慧而又幽默的酋長,看到的不是死亡的葬地,而是生的希望。一個在厄運面前,不用絕望的念頭思考問題的人,注定是一個永遠不會被生活打垮的人。事實上,我們人生的好多失敗,最后并不是敗給了誰,而是敗給了悲觀的自己。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會有很多困難,有人能克服它,取得成功,有人卻被它征服,為它所困。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勝利的人或許擁有不凡的實力,或許擁有靈活的腦筋,但他們一定都擁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樂觀的精神。或許有人會這樣問:“樂觀是什么?”其實,樂觀就是你對自身能力的自信和肯定。我們不妨時常問一下自己:凡事有N種結果,你為什么就那么倒霉?當我們從這句話中體悟出積極樂觀的元素時,我們就會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
美國有一對兄弟,一個出奇的樂觀,而另一個則相反,他非常的悲觀。一天,他們的父母希望兄弟倆的性格都能改變一些。于是,他們把那個樂觀的孩子鎖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屋子里,把悲觀的孩子鎖進了一間放滿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個小時之后,他們的父母走進悲觀孩子的屋子時,發現他坐在一個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在哭泣。原來,他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很害怕父母會責罵自己,所以大哭起來。而父母走進樂觀孩子的屋子時,卻發現孩子正在興奮地用一把小鏟子挖著馬糞,把散亂的馬糞鏟得干干凈凈。看到父母來了,樂觀的孩子高興地叫道:“爸爸,這里有這么多馬糞,附近肯定會有一匹漂亮的小馬,我要給它清理出一塊干凈的地方來!”
故事中的這個樂觀的孩子,就是后來的美國總統里根。他從報童到好萊塢明星,再到州長,直至當上了美國總統。這中間,樂觀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實際上,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如此,只要你擁有樂觀的性格,就會克服一切的不順,順利地邁向成功。
曾經有一位學者很形象地比喻人生:人的一生猶如嬰兒初啼,雖有苦澀,但卻是全新鮮嫩,不管你遭到何種挫折與苦難,只要你不放棄自己,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難倒你。
我們的樂觀和悲觀總是隨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而轉化,而有人則超越了這種對外物的執著。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一種更高的智慧。用樂觀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是無限美好的,充滿希望的,我們生活就充滿陽光,處處都有勝利的曙光出現。
有兩個年輕人到一家公司去應聘,經理問第一位應聘者:“你覺得你原來的公司怎么樣?”求職者面色陰郁地答道:“唉,那里糟透了。同事們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部門經理粗野蠻橫,以勢壓人,整個公司死氣沉沉,生活在那里令人感到十分壓抑,所以我想換個理想的地方。”“我們這里恐怕也不是你理想的樂土。”經理剛一說完,這個年輕人滿面愁容地離開了。
第二個求職者也被問到這個問題,他答到:“我們那兒挺好,同事們待人熱情,樂于互助,經理們平易近人,關心下屬,整個公司氣氛融洽,生活得十分愉快。如果不是想發揮我的特長,我真不想離開那兒。”“你被錄取了。”經理笑吟吟地說。
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
國內有家鞋廠為了開發市場,分別派兩名業務員前往非洲考察當地的市場需求。甲業務員考察回來,立刻晉升為主管;乙業務員考察回來,卻從此被冷落在一旁。同樣去非洲考察,為什么會受到不同的待遇呢?
問題就在兩人考察的結果上,原來,乙業務員,到了非洲,當天就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回廠報告。郵件內容是:“很不幸,公司沒辦法在這里打開市場,因為這里的土著人都不穿鞋子。”而甲業務員到了非洲,當天也發了一封電報回廠報告,電報的內容則是:“很幸運,我們將在這里發大財,因為這里的人都沒穿過鞋子。”同樣的事,不同的態度,不同的看待,不同的結果,為什么?“角度”的不同。
由此可見,一味抱怨的悲觀者,看到的總是灰暗的一面,即便到春天的花園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斷的殘枝,墻角的垃圾;而樂觀者看到的卻是姹紫嫣紅的鮮花,飛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里到處都是春天。正如卡耐基所說:人生是豐富而充滿激情的舞臺,每一種生活的嘗試都是對自己人生的體驗,保持樂觀的人總能取得成功。
在生活中,那些失敗者并不是因為自己沒有能力,而是他們的心態出了問題。遇到困難,他們只是挑選容易的倒退之路,總是給自己找借口,一直對自己說“我不行了,我還是退縮吧”,結果墜入失敗的深淵。成功者遇到困難,仍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用“我要!我能!”“一定有辦法”等想法積極地鼓勵自己。于是便能想盡辦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
1991年,一位名叫坎貝爾的女子完成了男子也無法完成的事情——徒步穿越非洲,坎貝爾不但戰勝了森林和沙漠,也通過了400公里荒無人煙的曠地。當有人問她為什么能完成這令人難以想象的壯舉時,她回答說:“因為我說過我能。”問她對誰說過這句話,她的回答是:“對自己說過。”
事實上,人在社會中的競爭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心理競爭,比的就是誰的心理素質好,誰的心理抵抗力強,誰的心理柔韌性好。“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我們沒必要時時時盯著最壞的那種后果,要知道,凡事有很多結果,我們不可能總是那么倒霉。
其實,人的情緒走向就像股市的K線圖一樣,在生活各方面的刺激和作用下,時而舒坦平緩,時而跌宕起伏。我們只有做到遇事積極樂觀,當意識到陷入情緒低谷的時候,學會奮起反擊,自我激勵,才能迅速走出不良情緒的陷阱,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上一篇:冠心病最愛“急脾氣”
下一篇:凡事順其自然,生活才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