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成本也是成本
機會成本,可以理解為選擇最優方案,放棄次優方案。在實踐某個決策時,我們應該把機會成本考慮為總成本中的一部分。機會成本是一種無形資產,有時,這種無形資產要比有形資產更加貴重。
與選擇有密切關系的一個經濟學概念就是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可以寬泛地理解為:選擇某一最優方案放棄其他各種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這里的最優,并非實際發生的最優,而是選擇者(決策者)的心理預期。比如說,100萬元錢投資于房地產可獲得利潤200萬,投資于股票市場可獲得利潤150萬元。如果把這100萬元錢投資于房地產,那么可以從股票市場得到的150萬元就是其機會成本;如果把這100萬元投資于股票,那么可以從房地產投資中獲得的200萬元就是其機會成本。一般來說,最優的資源配置意味著該筆資源投向某一用途所擔負的機會成本最小。
北京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的老總陳劍在投資項目上就碰到過一次機會成本的選擇。投資圖書項目可以獲取100萬元,而投資音像制品項目可以獲取200萬元。陳總選擇了投資音像制品項目,而放棄了在圖書項目上有可能獲取的100萬元,而這100萬元也就成為陳總的機會成本。高收益總是跟高風險掛鉤的,半年后,陳總在音像項目上失敗了,而公司同時也丟掉了做圖書項目的獲利。
其實機會成本就是一個在風險與獲利、選擇與放棄之間做出選擇而產生的東西。人生的機會成本有時會很高,機會成本越高,選擇越困難。因為在骨子里面我們從來不愿輕易放棄可能得到的東西。
小胡在畢業的時候,有兩種可選擇的就業方案:一是可以進一所高校當老師,另一個是進一家企業做行政助理。這是一個典型的經濟學的“選擇”,因為小胡是不可能既去高校教書又去企業工作的。如果小胡去高校教書,可以逐漸實現自己做一名學者的夢想,而且小胡相信高校的較高層次文化氛圍和較簡單的人際關系,對他個人的發展可能更適合。這些對小胡具有相當大的效用。而如果小胡選擇企業,那么他就得不到這些效用。反過來,如果小胡真去那家企業的話,當然也有其他的效用,因為那家企業給他開出數目可觀的薪水,并且許諾解決住房。他放棄企業,就等于放棄了這些可能得到的效用。最終,小胡選擇了更適合自己的高校,做了一名教師,并且日后在科研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績。小胡的機會成本就沒有像前面提到的陳總一樣損失掉。
當然,如果沒有選擇的“機會”,也就不會有機會成本。沒有選擇的“機會”,就意味著沒有選擇的自由,意味著“不得不”。比如血統是無以為選的,所以人們不得不接受這一現實——一個人可以不斷改變國籍、居所、生活習慣,甚至他可以融于另一民族。但他的骨子里流淌著的仍是他祖輩的血脈。簡單的解釋并不能感受到其真正的含義。原因是:機會成本的耗費是有形的,但給人的感覺是無形的。似乎機會成本的耗費是天經地義的,有沒有機會都要花費。我們關心機會成本就好像我們到某旅游勝地去玩,不能只關心門票,還要關心食、住、行一樣。
思路突破
不要忽視機會成本
有人拿融資租賃和貸款比較誰的融資成本高,如果不把機會成本加進去的話,可能就會得出一個不正確的結論。比如人們通常感覺融資租賃的融資成本比銀行貸款高。出現這種認識錯誤主要在于沒有把機會成本考慮進去。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不可忽視機會成本。
你直接付出的只是總成本的一部分
生活中,許多人算不清自己的機會成本,常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比如有時買一件東西,本意是為了省錢,結果卻花了更多的錢。
小劉準備請人把自己新買的熱水器安裝起來,他找到安裝工一問居然要30塊錢的安裝費。小劉想這東西也就十幾分鐘的事,哪能要那么多錢啊,還不如自己來搞一下,省下這30塊錢買點肉吃呢。
于是小劉擼起袖子擺開架勢,躍躍欲試地當自己的家庭安裝工了。“不就裝一個熱水器嗎,又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自己就搞定了!”
到底是自己安裝省錢呢還是請人安裝省錢?我們還是先來計算一下安裝成本,用事實說話。小劉自己安裝熱水器的話可以省下來幾十塊錢的安裝費,但是他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小劉首先要去找工具,找不到還要去買,買來了還要看使用說明書,用的時候還要小心安全問題(因為沒有安裝經驗)……天啊,一個安裝工一二十分鐘即可做完的事情,小劉要為此付出一個小時?一個上午?還是一天?
本來小劉周日的時間可以用在陪家人逛街、陪孩子去游樂園玩,也可以用在開發維護自己的客戶上,而他卻將自己寶貴的時間用在了“學習”安裝技巧上;如果用在前面任何一項上,想必都比那幾十塊錢更值錢。
其次,小劉自己能裝好嗎?能保證質量嗎?安裝過程中一旦哪個細節沒弄對都有可能損害整個熱水器,萬一出現這樣的情況怎么辦呢?小劉的損失可就不是那幾十塊錢的問題了,不僅要用更多的錢去買新的熱水器,還要再挨上老婆的罵,何苦呢?省了小錢花了大錢。
人們常常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想節省成本,最后卻搞得不但沒節省成本反而增加了成本。所以,想省錢時一定要注意機會成本。否則的話,結果只會是撿了芝麻而丟了西瓜。
反復比較、思量,做出最優選擇
生活中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從“成本”的角度去看。這就要求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在做出某個決策時,不僅要將資源配置、產品開發等有形的價值成本算進總成本的一部分,也要考慮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對高管決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機會成本的存在,在進行公司資源配置的時候已經不能僅滿足于將資源投向有一定效益能夠獲得一定利潤的領域,而是要投入到最有效益利潤最高的領域。如果高層決策者沒有考慮機會成本,沒有將公司的資源投入到最有效益的領域,就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付出才有收獲,付出多少才能收獲多少。宋代有個叫作林逋的人曾經做過這樣的比喻:“無德以表俗,無功以及物。”這句話中提到的“德”和“功”都是“收獲”的條件,跟金錢、物質、勞動一樣,“德”和“功”也要作為總成本的一部分。在企業做投資的時候,人們往往忽視機會成本的存在,總是單純地以為投資的成本僅僅是投入的資金、勞動力等等有形的成本,其實不然。投資中的無形成本有時甚至比金錢、勞動力更重要。機會成本就是投資中的無形成本。忽視機會成本就是無知,而無知亦是成本。
不要做一個無知的投資者。
點亮思維
機會成本確確實實存在,卻又被人經常忽略。機會成本提醒你的不僅是你應該注意自己的成本在增加,更應該注意的是,每一次機會你都要非常珍惜。如果你輕易浪費掉一個機會的話,你損失的潛在的機會成本將是驚人的。
上一篇:有所不為,才能有所作為
下一篇:永遠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