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心修煉,競爭力是積累出來的
一個人沒有專長很難成功,但除了專業技能之外,成功還需要很多配合條件,這些條件就是你的“競爭力”。這些不是短期內能夠形成的,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斷積累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現在職場中,跳槽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有的人甚至以此來標榜自己的能力超強,殊不知,經常性地跳槽是很不利于職業競爭力的積累的。
英語專業畢業的李小姐工作四年,已經換了三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杭州一家星級酒店的行政助理,每天只是處理酒店大大小小的瑣事,工資不高又看不到升職的希望,所以辭職。后來家人為她介紹了一份小學英語教師的工作,因為老師工作穩定而且收入高,所以她就去了,還沒做到一年,就因為管不了那些頑劣的小孩子而辭職。現在李小姐在一家外貿公司擔任經理秘書。雖然頭銜聽起來很風光,但實際上也只不過是個打雜的角色,每天只是打字、復印、整理資料,而且薪水比前面的工作都低。
李小姐前后做了三份工作,第一份行政助理工作因為沒有升職的希望而辭職,第二份工作因為無法勝任而辭職,現在的工作因為薪水不高,過于枯燥而打算辭職。給人的感覺就是對任何工作都沒有熱情,只是沖著高職位和高薪水才去做。另一方面,李小姐先后換了三份工作,范圍涉及酒店業、教育、外貿三個行業,這對她工作經驗和技能的積累很不利。
沒有職業規劃,盲目追求高職位、高薪水,這是她所有問題的癥結所在,辭職并不能解決問題。李小姐應該先弄明白自己想做什么,適合做什么,然后認真地做一個職業規劃,有目的、有計劃的工作有助于她積累自己的核心職業競爭力。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忙著參加各種各樣的進修班,考各種各樣的資格證書,以為這樣就能夠讓自己在職場中變得搶手,其實,很多時候就犯了猴子掰棒子的錯誤。正確的做法是:踏入職場之前一定要先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等確定工作目標,并堅持目標,按照一定的職業軌跡往下發展,不要頻繁的更換行業。這樣的積累才會真正積少成多,由量變轉化成質變。否則,只會分散精力,沒有一項能拿得出手的技能。
水面上的鴨子悠閑高傲,姿態優雅,但人們卻看不到,在水面下它的腳卻在不停地撥動著水。勤奮的人都像鴨子一樣,每一秒鐘都在積累。伊萊克斯公司原中國區總裁劉小明,就是一只“鴨子”。他原本只是北京某西餐廳的廚師,但是他善于積累,先是在國內上大學,然后到美國讀博士,后在華爾街當律師,進入伊萊克斯公司之前,沒有家電的從業經驗。但是,劉小明清楚自己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能力。果然,上任后,他把伊萊克斯產品的市場份額拓展到12.9%,僅次于海爾。
用友軟件公司的總裁王文京希望自己的所有員工都是像劉小明這樣的“水鴨子”。他告訴員工,要鍛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要把最基本的東西做好。那些最基本的東西看起來很簡單,每個人都懂,但恰恰很多人沒有把最基本、最簡單的東西做好。產品要做好,服務要做好,對待員工要好,這些全是常識,是基礎性的東西,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重要的不是現在的起點是高還是低,現在的規模是大還是小,重要的是要去做。
做就是積累,高手總是在平時就注意積累。投資大師彼得·林奇就是一位善于在平時就積累的人。他每年要走訪超過500家公司,每周與幾十位行政人員交談,結果他料事如神,如果1977年撂給他1萬美元,1990年就可以帶走28萬美元。他的正確判斷就來源于眾多采訪對象提供的資料。
商界里可以子承父業,但企業家的頭銜是不能世襲的。每個人在職業拓展中,都需要集中力量不停地修煉自己的獨門絕技,血緣不如機緣,在專業面前,所有的業余都會現形。
所以,職場中人要重視積累,哪怕通過一些細小的事情,自己也看到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一步一步地去改變和積累才行。要踏踏實實地去積累一些屬于自己的東西才行啊,那才是自己生命中的財富,靠積累出來的東西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印上了自己生命的標記的。穩穩當當的,人家偷不走、也搶不走!
上一篇:漠視責任是對感恩的最大褻瀆
下一篇:目標遠大,有壓力才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