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一個人要想成功,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首先要為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沒有前進的目標,你就不知道該往哪里走;沒有奮斗的目標,你就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沒有人生的目標,你就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著。正如空氣對于生命一樣,目標與成功也是這樣一種關系。如果沒有空氣,沒有人能夠生存;如果沒有目標,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一位老者手里拿著漁竿,正全神貫注地站在水流湍急的河岸邊,一個從河對岸坐船過來的年輕人問道:“你在干什么呢?”
“我在釣魚。”老者回答。
“那你在這里多久了?”
“有多半天了。”老者答道。
“釣到魚了嗎?”
“到現在一條魚也沒有釣到。”
“在水流這么湍急的河段不可能釣到魚,你為什么不到水流相對平緩的河段去試試呢?”
看完這個故事,你肯定會覺得老者很可笑。然而,我們中的很多人每天都在錯誤的地方尋找他們想要的東西。
一個想要找到水源的人,如果他認為在沙地上挖掘更容易,因此就在那兒尋找水的話,那么他挖掘出來的肯定只是一堆堆的沙土,而絕對不可能找到水。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付出你全部的精力,若要有所收獲,必須選擇正確的目標。
法國科學家約翰·法伯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毛毛蟲實驗”:這種毛毛蟲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總是盲目地跟著前面的毛毛蟲走。法伯把若干個毛毛蟲放在一只花盆的邊緣上,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在花盆周圍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松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在不停地、堅韌地團團轉。一連走了七天七夜,它們終因饑餓和筋疲力盡而死去。其實,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蟲稍稍與眾不同,便立時會過上更好的生活(吃松針)。
這個實驗說明:一個人要使人生不至于原地轉圈,而是有發展、有內容、有價值,就必須樹立遠大的目標。一幕幕“悲劇”的根源,皆因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標。
思路突破
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成功,需要及早設定目標。只有確立了前進的目標,一個人才會最大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只有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夠檢驗出自己的創造性,調動沉睡在心中的那些優異、獨特的品質,才能鍛煉自己、造就自己。
干活一樣,夢想不一樣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
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難道你沒看見嗎?砌墻。”
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
第三個人邊干邊哼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很開心:“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新城市。”
10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中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成了前兩個人的老板。
辛勤工作并不表示你真正投入到工作中了。同樣砌墻,有的人默默埋頭苦干,雖然覺得工作很無聊,但還是認命地做下去;有的人一面砌墻,一面想象這座墻砌成后的面貌,他努力砌墻的同時,眼睛已經看到努力的成果了。
做著同樣工作的建筑工人,最后的結局之所以如此不同,就是因為他們的觀念存在差異。如果你在工作上只是盲目地做牛做馬,那就太不值得了。你必須有目標,并為你的目標而努力。
方向一定要清晰無誤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目標是催人奮進的動力。雖然你每天不停地奔波勞碌,可全是無用功。而那些成功人士,他們目標明確,所以他們能輕松地一直走到成功。
美國一個研究成功的機構,曾經長期追蹤100個年輕人,直到他們年滿65歲。結果發現只有1個人很富有,其中5個人有經濟保障,剩下94個人情況不太好,可算是失敗者。這94個人之所以晚年生活拮據,并非年輕時努力不夠,主要是因為沒有選定清晰的目標。
為了證明樹立目標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假設一場生死攸關的籃球冠軍爭奪戰中的一個場景:兩支球隊在做了賽前熱身運動后,為投入比賽做好了身體上的準備。然后他們返回到更衣室,教練給他們面授行動前最后的“機宜”,下達最后的指示。他告訴隊員:“伙計們!這是最后一戰,成敗就在此一舉。我們不是青史留名,就是默默無聞,結果就取決于今晚!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名!整個賽季的成敗就在今晚了。”
隊員們士氣高漲,一個個像被打足了氣的皮球。當他們沖出門跑向球場時,幾乎要把門從框上扯了下來。可當他們來到球場上時卻愣住了,一個個大惑不解,十分沮喪和惱怒。原來他們發現球籃不見了。他們憤怒地大叫:“沒有球籃我們怎么打球?”因為沒有球籃,就沒法知道比分,就無法知道他們的球是否命中。總之,沒有投球的目標,他們就無法進行比賽。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流不定,只會到達失望、失敗和喪氣的海灘。前美國財務顧問協會的總裁劉易斯·沃克曾接受一位記者采訪。他們聊了一會兒后,記者問道:“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無法成功?”
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標。”記者請沃克進一步解釋。沃克說:“我在幾分鐘前就問你,你的目標是什么?你說希望有一天可以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這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目標。問題就在‘有一天’不夠明確,因為不夠明確,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買一間小屋,你必須先找出那座山。我告訴你那個小屋的現值,然后考慮通貨膨脹,算出5年后這棟房子值多少錢。接著你必須決定,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你每個月要存多少錢。如果你真的這么做,你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說說,夢想就可能不會實現。夢想是愉快的,但沒有配合實際行動計劃的模糊夢想,則只是妄想而已。”
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人,一定都有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他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么。因而他的所有努力從整體上來說都能圍繞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進行。他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否則就是做了無用功,或者浪費了時間和生命。顯然,成功者總是那些有目標的人。鮮花和榮譽從來不會降臨到那些沒有目標的人頭上。
瞄準方向,任何時候都不偏離
美國猶太商人喬治·吉亞姆的高中時代是在田納西州的溫徹斯特度過的。他內心里經常夢想著有朝一日要成為一家大公司的總裁。雖然這只是一名17歲男孩的夢想,但卻是其人生目標的萌芽。
進入耶魯大學后不久,喬治·吉亞姆的興趣就從經營一般企業轉移到研究評斷公司財務方面。3年后,他除獲得經濟學學士的學位外,同時還獲得了著名的路德獎學金,并取得全國優等生俱樂部耶魯分會會長的頭銜,并以極其優異的成績畢業。以后的兩年中,他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碩士,此行對于他后來從事財務經營有很大的影響。
吉亞姆回到美國后,便與一名田納西女子結婚。隨后,他前往紐約,正式開始追求自己的目標。他的起步是一家頗具規模的證券公司,他在公司里的職務是投資咨詢部辦事員。不久,朋友告訴他,國家地理勘察公司正在招聘年輕上進的財務經理。吉亞姆前往應聘,他認為這家公司可讓他進一步學到許多有關財務經營方面的東西。于是他就進了這家公司,一干就是4年。
4年后,雖然這家公司業務非常穩定,而且他的表現也不錯,但是他覺得能學的也學得差不多了。他又開始懷念起老本行。于是,他一咬牙又回到早先的那家證券公司工作,并等待機會。機會終于被他等到了,一名資深職員即將退休,這個人擁有8個相當有實力的客戶,欲以5000美元出讓。這對吉亞姆來說是相當大的賭注,5000美元相當于他的全部財產。若此舉失敗,他將會變得一貧如洗。而且,這些客戶接下來能不能留住還是問題。這時吉亞姆再一次面對重大抉擇。
最后,一心想自立門戶的雄心戰勝一切,他接下了這8名客戶,并且立即前往拜訪,十分坦率而且誠摯地向他們說明自己的理想與計劃。客戶們都被他的熱情與直率所感動,表示愿意留下觀察一段時間。當時,吉亞姆才28歲。兩年的歲月很快就過去了,吉亞姆幾乎每天都在為員工薪金及管理費用忙得焦頭爛額。有時,他連自己的薪金都拿不出來。
兩年期間,公司便是在這種拮據的情形下慘淡經營著。雖然如此,公司要求的服務品質并沒有降低,反而愈來愈高。熬到第三年,終于苦盡甘來,公司業務開始蒸蒸日上,客戶也有顯著增加。吉亞姆小時候的夢想終于成為現實。
今天,他已經是一家投資咨詢公司的總裁,擁有將近一億美元的資產,并兼任某大型互助銀行的常務董事及數家公司董事。
可見,人生需要確立奮斗的目標。一個人目標越遠大,意志才會越堅強。沒有大目標,一生都是別人的陪襯和附庸;沒有大目標,就沒有動力。漫無目標的漂蕩,終將迷失航向而永遠達不到成功的彼岸。
確立目標后,還要非常注意切合個人實際和環境,分階段地一步一步朝向目標邁進。
點亮思維
人要想成功,必須了解自身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沒有方向,會使努力無所依附;沒有方向,也會四處碰壁,產生迷茫。一個沒有方向的人,很容易變得懈怠、消極,甚至滋生出悲觀厭世的情緒。
上一篇:整合資源,與人共贏
下一篇:無事也登三寶殿:常做感情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