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一時之利的人缺乏眼界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是毛澤東詩作中的一句話。這句話說出了一個深刻的人生道理:人世間萬事萬物,有其自身變化發展的規律,應當以長遠的眼光,寬大的胸襟去對待它們。如果目光短淺,只看重眼前,不顧及長遠利益,就會因小失大,“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可能這種做法會讓你得到一些蠅頭小利,但是在成功的道路上卻難以走得長遠。
總是顧及眼前的利益得失,就會蒙蔽雙眼,最終不僅傷害別人,也會使自身傷痕累累。
有一個老婆婆,一生只顧自身利益,從不為他人著想,也從不給予人方便。
她死后,魔鬼將她抓走投入了火海中,天使于心不忍,絞盡腦汁想將老太婆救出火海。于是,天使向魔鬼求情。
魔鬼說:“那你就拿根小繩把她從火海中拉出來吧。如果小繩斷了她就可以進天堂,反之,她只能留在火海中。”
天使把小繩伸向老婆婆。就在她快被拉上來時,火海中的其他人都朝她涌來,并抱住老婆婆,希望被一起拉出火海。
老婆婆邊用腳踢開這些人,邊喊:“走開,混蛋們,這是我一個人的小繩,不是你們的!”由于老婆婆太自私,天使只好將小繩給予了別人,而老婆婆則永遠留在了火海里。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番作為,尤其是希望有大的發展,那么就一定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做到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能只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所謂“庸者賺今天,智者賺明天”,其實說的正是這樣的道理。
唐代京城中有位竇公,聰明伶俐,極善理財,但他卻財力綿薄,難以施展賺錢本領。沒有辦法,他先從小處賺起。
他在京城中四處逛蕩,尋求賺錢門路。某日來到郊外,卻見青山綠水,風景極美,有一座大宅院,房屋嚴整。一打聽,原來是一權要官宦的外宅。他來到宅院后花園墻外。但見一水塘,塘水清澈,直通小河,有水進,有水出,但因無人管理,顯得有點零亂骯臟。竇公心想:生財路來了。水塘主人覺得那是塊不中用的困地,就以很低的價錢賣給了他。
竇公買到水塘,又湊借了些錢,請人把水塘砌成石岸,疏通了進出水道,種上蓮藕,放養上金魚,圍上籬笆,種上玫瑰。
第二年春,那名權要官宦休假在家,逛后花園時聞到花香,到花園后一看,直饞得他流口水。竇公知道魚兒上鉤了,立即將此地奉送。
這樣一來,兩人成了朋友。一天,竇公裝作無意地談起想到江南走走,官宦忙說:“我給您寫上幾封信,讓地方官吏多加照應。”
竇公帶了這幾封信,往來于幾個州縣,賤買貴賣,又有官府撐腰,不幾年便賺了大錢。而后又回到京師。
他看中皇宮東南處一大片低洼地已久。那里因地勢低洼,地價并不貴。竇公買到手之后,雇人從鄰近高地取土填平,然后在上面建造驛館,專門接待外國商人,并極力模仿不同國度的不同房舍形式和招待方式。所以一經建成,便顧客盈門,連那些遣唐使們也樂意來往。同時又辟出一條街來,多建妓館、賭場甚至雜耍場,把這條街建成“長安第一游樂街”,日夜游人爆滿。不出幾年,竇公掙的錢數也數不清,成了當地首富。
竇公為了釣到官宦不惜血本作釣餌,又耐性極好,魚兒上了鉤竟渾然不覺。他的這種技巧乃是“放長線,釣大魚”。
善于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看到大魚上鉤之后,總是不急著收線揚竿,把魚甩到岸上。他會按捺下心頭的喜悅,不慌不忙地收幾下線,慢慢把魚拉近岸邊;一旦大魚掙扎,便又放松釣線,讓魚游竄幾下,再又慢慢收釣。如此一收一弛,待到大魚筋疲力盡,無力掙扎,才將它拉近岸邊,用提網兜拽上岸。人情操縱也是一樣,如果追得太緊,別人反而會一口回絕你的請求;只有耐心等待,才會有成功的喜訊來臨。
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我每天的工作當中,有95%是為了未來5年、10年、20年作預先計劃。換句話說,我是為未來的發展而工作的。至于那些已經試辦并有成就的事業,我會少插手,最多只管5%的事務。”
“打長譜,謀長遠”,“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人生如同一盤精彩的棋局,只有眼光放長遠,考慮問題周密細致,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上一篇:獨立的人格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保證
下一篇:競爭中失利時,要學會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