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人類的天職
社會學家懷茲曾經問數百名美國人這樣一個問題:“當你發現自己擁有一筆數目龐大的遺產時,你會不會從此不再工作?”結果,竟然有80%的人表示即使如此,他們仍然愿意繼續工作。其理由各不相同,大致有下列幾種:①工作帶給自己內心的充實感;②經常工作可以保持自己的健康;③工作是一種樂趣;④通過工作可以促進人際關系;⑤工作讓人保持對生活的激情;⑥工作讓人保持自尊心。
接下來,在對另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工作,你會怎樣”的調查中,大多數人是這樣回答的:不工作,就會每天無所事事,感到極為無聊,就會覺得生活是單調而乏味的;不工作,就不再覺得自己是一個活潑、有生氣的人;不工作,就會覺得自己成了毫無價值的廢人……
人世間,也許只有工作可以有如此的魔力——讓人可以感到最大的價值感、最大的快樂感和最強烈的幸福感。無論一個人有多么崇高的理想,都需要通過工作來實現。可以說,工作是人類的天職。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滿》一書中提道:“如果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選擇,為了謀生而從事的日常工作會帶來非比尋常的滿足感。通過升華,工作能從個人喜好或直覺沖動中發掘潛力,這種原始力量,由于其內在原因要比尋常的力量來得更為強烈。”
人具有明顯的社會性,人是組成社會的因素,沒有人就不稱其為社會。在社會中,人和人的相互作用是以社會為前提發生的。我們必須通過工作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來獲得美好的生活。我們需要在工作中尋找自己的歸宿和價值,實現自己的理想。工作也是人生的一個寄托,而沒有寄托的人是無法體會生命的喜悅的。
申帆是一家報社的編輯,他從畢業就到這里來工作,已經有7年時間了。最近,他總是感覺工作毫無激情,缺乏動力,每天上班猶如受刑,這種狀況令他很煩惱。人們都說婚姻有“七年之癢”,莫非職場也有?他開始尋思,如何尋找事業的突破口,重新點燃工作的激情。但是他試了很多辦法,都無濟于事。最后,他有了放棄工作的念頭,認為工作就是一件苦惱的事,只要遠離工作,就能漸漸地擺脫煩惱。可是,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一位朋友時,朋友說:“你以后不再工作,這怎么可能呢?你的家人靠誰來養活呢?生活中哪一樣都無法離開通過工作而換取的錢啊!而且你的個人價值如何實現?”
朋友的話如同當頭棒喝,使申帆頓悟自己不僅是為了自己而活,工作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也要為實現自我價值而奮斗。
現實中,隨處可見一些這樣的員工:他們做事拖沓,整天無精打采,似乎工作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他們厭惡自己的工作,每天最盼望的就是下班時間的來臨,而對于工作是否完成、是否圓滿地完成,他們則不予關心。在他們眼里,工作就是苦役,是不得不做的事。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大多數事業有成的人都說,如果讓他們連續一周不工作,他們就會感到空虛、乏味。相對于繁重而緊張的工作來說,他們更覺得在家躺在椅子上的感覺更難受。這就是說,工作能給人一種幸福感,社會對工作賦予道德上正面的價值,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如果有一天世界上停止了勞動,不再需要人們去做任何事,那就意味著人類社會自身的毀滅。因此,工作應是一種快樂的事,除了為賺錢而勞動外,人們還可以滿足心理上的欲望,從而肯定人生的價值,實現人生質的飛躍。
人世間,也許只有工作可以有如此的魔力——讓人可以感到最大的價值感、最大的快樂感和最強烈的幸福感。無論一個人有多么崇高的理想,都需要通過工作來實現。
上一篇:學會給自己設定高目標
下一篇:心寬了,路才會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