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有夢想意志堅定
那是在1876年,著名生理學家羅伯特·巴拉尼出生于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他的父母均是猶太人。他年幼時患了骨結核病,由于家庭經濟不寬裕,此病無法得到根治,使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僵硬了。
父母為自己的兒子傷心,巴拉尼當然也痛苦至極。但是,懂事的巴拉尼,盡管年紀才七八歲,卻把自己的痛苦隱藏起來,對父母說:“你們不要為我傷心,我完全能做出一個健康人的成就來!”
父母聽到兒子這番話,悲喜交集,抱著巴拉尼不知該說些什么,只是以淚洗面。巴拉尼從此狠下決心,埋頭勤讀書。父母交替著每天送接他到學校,一直堅持了10多年,風雨無阻。
巴拉尼果然沒有辜負父母的心血,也沒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讀小學、中學時,成績一直保持優異,名列同級學生前茅。18歲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900年,巴拉尼獲得了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后,巴拉尼留在維也納大學耳科診所工作,當了一名實習醫生。
由于巴拉尼工作很努力,在該大學醫院工作的著名醫生亞當·波利茲對他很賞識,對他的工作和研究也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巴拉尼對眼球震顫現象深入研究和探源,經過了三年的努力,在1905年5月發表了題為《熱眼球震顫的觀察》的研究論文。
這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標志著耳科“熱檢驗”法的產生。巴拉尼再次深入鉆研,通過實驗證明了內耳前庭器與小腦有關,從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學的基礎。
1909年,著名耳科醫生亞當·波利茲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務及在維也納大學擔任耳科醫學教學的任務,全部交給巴拉尼了。繁重的工作擔子壓在了巴拉尼肩上,他不畏勞苦,除了出色地完成這些工作外,還繼續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深入研究。
在1910年至1912年間,巴拉尼的科研成果累累,先后發表了《半規管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和《前庭器的機能試驗》兩本著作。由于巴拉尼工作和科研有了突破性的貢獻,因此。奧地利皇家授予了巴拉尼爵位。
在1914年,巴拉尼又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巴拉尼一生發表的科研論文184篇,治療好許多耳科絕癥。他的成就卓著,當今醫學上探測前庭疾患的試驗和檢查小腦活動及其與平衡障礙有關的試驗,都是以巴拉尼的姓氏命名的。
身體的殘疾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夢想,失去希望,缺乏斗志。一個人如果下決心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那么,即使他身體殘疾,意志驅動力也會使他心想事成,如愿以償。
上一篇:心境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篇:感受生活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