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維導圖的方式記好筆記
還記得小時候在課堂上手忙腳亂的樣子嗎?因為老師講課的速度比我們思維運轉和寫字的速度更快,所以我們在聽講的時候,一邊要豎起耳朵不放過老師所說的每一個字,一邊又要盯著黑板,隨時抄寫下老師的板書。為此很多孩子都練就了“盲寫”的習慣,也就是寫字的時候不用看著書本,而是一邊盯著黑板,一邊摸索著寫。這樣的忙碌和倉促,往往導致我們既沒有完全聽懂老師所講的話,也沒有完全記載下老師講述的重要知識點,還遺漏了很多重點,無法彌補。為此,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并不是很好,除了把字寫得龍飛鳳舞、非常潦草之外,基本沒有其他的收獲。
直到有一天,我們無意間看到學霸的課堂筆記,或者通過其他的渠道了解了思維導圖,這才意識到原來可以這么做筆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學會繪制思維導圖,從而把筆記記得一目了然、層次分明、條分縷析。當然,在課堂上以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做筆記,并不要求把思維導圖繪制得十全十美,而是可以采取繪制簡易思維導圖的方式,快速記筆記。
要想在讀書之后繪制思維導圖,就要在讀書之前就做好準備。要帶著問題去讀書,才能在閱讀中更加用心,有針對性,從而達到高效。很多孩子讀書的時候只帶著眼睛,誤以為讀書只要用眼睛就好,實際上讀書不但要帶著眼睛,還要帶著心靈,帶著筆和紙。在讀書的過程中,每當遇到重要的內容可以標注下來,覺得找到中心之后,還可以把中心記載下來,為制作思維導圖打個草稿,做好準備工作。這就像是寫作文之前要打草稿一樣,有了簡單的思維導圖,接下來正式繪制思維導圖的時候就會更加順利,也不容易出錯。
需要注意的是,在讀書的過程中做標注或者筆記的時候,首先要精練凝聚,學會取舍。很多孩子都貪多求全,恨不得把書本上的內容都畫下來,都錄入思維導圖之中,這樣就違背了制作思維導圖的初衷,會導致思維導圖繁雜拖沓,也會使得思維導圖失去應有的效果和作用。其次,很多孩子在提取關鍵詞的時候,總是局限于原書,從書籍中尋找重要詞語來作為關鍵詞。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原本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面對同樣一篇文章,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為此,如果原書中的詞語正好可以用,那么就用原書中的詞語,而如果原書中的詞語并不合適用作關鍵詞,我們完全可以憑著自己對所學內容的深入了解和把握,給予書籍更好的凝練和總結。最后,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大的圖形為整個思維導圖定下基調之外,對于小的中心點,也可以加入圖像進行形象表示。尤其是對內容豐富的整本書,很難按照一本書的模式去繪制超大型號的思維導圖,不如先針對章繪制思維導圖,然后再把每個章的思維導圖整合起來,這樣一來,就可以成為全書的思維導圖。
要想繪制思維導圖,在讀書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意各層次標題,因為標題正是創作者用來作為整本書的大綱的核心內容呈現。當然,各級層次未免顯得枯燥,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把更多的中心點和小的知識點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對孩子們而言,圖形不同的思維導圖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習的方式變得更為靈活生動。這樣一來,既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知識,也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讓學習變得更有趣,從而讓孩子們對于學習充滿動力。
上一篇:從讀書中感受快樂,才能對書籍愛不釋手
下一篇:你的認真,讓世界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