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止地進取
第十六屆法國世界杯足球賽,據(jù)說給足球界的啟示是進攻,進攻,進攻;部隊有一首軍歌,唱道“向前,向前,向前”;人生最需要的則是進取,進取,進取。
進取,是一支飛馳的利箭,它不能搭載任何輝煌的包袱。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學歷、資歷曾經(jīng)是人們獲得位子、房子、車子和票子的重要依據(jù)。但據(jù)說“洋鬼子”不興這一套。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盟國的勝利、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結(jié)束。英國首相丘吉爾是盟國三大巨頭之一,他率領(lǐng)大英帝國的船隊繞過了戰(zhàn)爭的暗礁,避免了英倫三島的淪陷,可謂戰(zhàn)功赫赫。
然而在戰(zhàn)后的首次大選中,丘吉爾被選民趕下了臺。當時有記者采訪丘吉爾,說:“你在二戰(zhàn)中戰(zhàn)功卓著,卻失去了首相寶座,這是否意味著英國人忘恩負義?”
丘吉爾肯定地點了點頭,說:“是的。”但他接著話鋒一轉(zhuǎn),“但是,只有忘恩負義的民族,才是有出息的民族。”
丘吉爾既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自我陶醉,而是厲兵秣馬,摩拳擦掌,以備再戰(zhàn)。結(jié)果,他在后來的競選中又奪回了首相寶座,而且成為英國著名的政治家。
無獨有偶。1992年,美國當時的在位總統(tǒng)布什與克林頓競選下屆總統(tǒng)。布什打起了“在二戰(zhàn)中駕駛戰(zhàn)機與法西斯作戰(zhàn)”的旗子。可美國選民說:美國人民不需要一個只會講戰(zhàn)爭故事的總統(tǒng)。
盡管布什有著豐富的外交閱歷,又挾海灣戰(zhàn)爭的余威,可他卻敵不過為美國人民描繪了美好前景、年僅46歲的克林頓。后來是克林頓成了美國的總統(tǒng)。
我很為布什憤憤不平,可實踐證明,朝氣蓬勃的克林頓實在是身手不凡,他使美國進入了近40年來最好的經(jīng)濟發(fā)展期,高就業(yè),低失業(yè)。克林頓在下屆競選中連任。
一個人,可能有輝煌的過去,曾經(jīng)過五關(guān)斬六將,但如果只滿足于過去的輝煌,便只會給前進的雙腿綁上石頭,給進取的利箭套上美麗的花環(huán),給奮飛的翅膀裹上五彩的綢緞。
沉湎于過去的回憶,是老人的專利。人只有生理上的老人,而沒有心理上的老人。
無論沉湎于自己的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不可取的,都會讓人心偏執(zhí),從而在人生的路上停滯不前,人生的路很長,凡事都需要積極地向前看,進取才是最佳選擇。
上一篇:每天學習一點點
下一篇:永遠進取的施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