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談自我反省: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
先師圣賢孔老夫子在《論語》一書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孔子的自省之道。古往今來,但凡有所建樹之人,不論其有曠世之才,還是堅忍不拔之志向,不可或缺的都是對自己的反省。
關于自省的問題,季羨林先生有自己的獨特理解,他說:“我無論是天賦還是意志,或別的方面,都算不上十分過人。但我善于自我反省。每天睡前我都在想今天自己做了什么,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概括起來就一句話吧,那就是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p>
人生要常有“清零”意識
季老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能遇到許多這樣的人,他們總是活在過去的事情當中。有的人沉浸在自己以前取得的成績中不能自拔,或沉醉于自己過去的輝煌,醉生夢死,不再追求當下的進步。還有一種人沉浸在過去的失敗中難以走出,從此自暴自棄,一蹶不振,安于平庸。其實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對的。我們要學會不斷地把自己‘清零’,以前的功過是非,就讓它隨風而去,把握當下就是對以前最好的報答,也是對以后最好的努力?!?/p>
一代名將拿破侖,他對內多次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頒布了《拿破侖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體系,奠定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秩序。對外,他五次打敗“反法聯盟”的入侵,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勢力,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叱咤風云的人物,卻因一次失敗而被流放國外。當時的拿破侖心灰意冷,萬念俱灰,心想自己的平生努力就到此完結了?身心俱疲的拿破侖進入一所破廟避雨,在墻角看到了一只蜘蛛在不停地往上爬,試圖爬到房頂。但是,因為下雨的緣故,墻角特別濕滑,蜘蛛爬了七次,掉下來七次。蜘蛛停了下來,拿破侖以為它要放棄,于是也嘆了口氣:難道自己就和這只蜘蛛一樣了嗎?誰知,就在這時,蜘蛛換了一個角度,繼續爬了起來,終于成功地爬上了屋頂。
拿破侖深受鼓舞,于是坐下來冷靜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重整旗鼓,終于又回到國內,再次打敗了反法聯盟。后來,拿破侖時常想起那只蜘蛛,從那只蜘蛛身上,他學到了人要不斷地把自己的過去舍棄。過去的戰功、過去的輝煌都只屬于過去,對今天、對未來并沒有太大的益處。于是他學會了常常把自己“清零”。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有許多人總感覺自己的過去是多么地努力,然而卻并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于是,有很多人就想著放縱一下,不再努力,不再帶著往日的理想前進。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自己昨日的努力當成是今天放縱的借口,否則你將悔恨終生?!?/p>
不要讓今日之我悔恨昨日之我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明代錢福的《明日歌》警醒著多少世人。季老曾說:“人生在世,有多少人悔不當初??!”季老說自己小時候家教特別嚴。小孩子愛玩的天性總是抑制不住的。有一次,他在窗前讀書,看到院子里好多小孩子在玩游戲,于是書怎么也讀不進去了,索性放下書,跑到院子里和小孩子們一起玩了一個下午。晚上,父親提問讀書內容,他支支吾吾答不上來,父親拿來戒尺,把他的手都打紅了。睡前,父親來到他的身旁問道:“還疼嗎?”他眼里閃著淚花不回答。
父親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其實自己何嘗愿意打孩子?只是希望他記住一個道理:今天的事決不能拖到明天去做,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如果每天都這樣拖,那么什么時候才能讀完一本書?將來又怎能做學問,成大事?想想康熙的故事,小玄燁是幾歲開始讀書的?才幾歲就被送到老師那里,見不到自己的母親,父親也是不知道多久才能見到一次。天不亮就要起床讀書,老師還要定期來考驗他,檢查他的課業,做得不好一樣要挨打。正是從小樹立了“今日之事,今日畢”的信念,才有了后來的康熙大帝、中國歷史上的千古明君,才開創了“康乾盛世”。
有些事情看來小,但是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從小養成好習慣,今日事今日畢,這是深植于季老心中的信念,也是給我們的警誡和啟示。
上一篇:季羨林:談老:年老不談老,只談美
下一篇:季羨林:談自滿與自謙:滿招損,謙受益,乃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