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無法改變的,不如順其自然
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老師住在深山里,很多人慕名前來拜訪,想要聆聽他充滿智慧的言語。一日,幾個大臣相約拜見這位老師,一行人在山中泉水旁談天,有個大臣向老師請教萬事萬物的道理。
當時正是初秋,山里的樹木半黃不黃,老師指著一棵樹問:“你們說,這樹是枯萎的好,還是繁茂的好?”
“當然是繁茂的好!”有人說。老師卻說:“繁茂的東西免不了枯萎?!?/p>
“我覺得枯萎的好?!庇钟腥苏f。老師說:“枯萎的也會成為過去?!?/p>
“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請您指點?!睅孜淮蟪纪瑫r作揖。老師說:“繁茂的就讓它繁茂,枯萎的就隨它枯萎,這就是最好的?!?/p>
繁華也好,枯萎也罷,大自然的一切遵循著四季規律,對于樹木來說,春天抽枝,夏天繁茂,秋日結果落葉,冬日休養生息以待來年,這種輪回型的一生一息是最合理、最自然,也是最好的生存方式。如果放進暖棚,春冬不息地茂密著,恐怕樹木也覺得疲憊,觀者也覺得太過刻意。唯有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人生也是如此。人的悲歡離合就像月的陰晴圓缺,非人力所能改變。生老病死伴隨著一個人的生命,所有人都會為它們苦惱,所有人都逃不開它們的束縛,這就是生命的本質。一個懂得自然的人,幼時嬉戲,壯時立業,老來頤養天年,就是生命的最佳狀態。唯有這種自然,才能讓身心達到和諧,領略每個年齡段的樂趣,這樣的生命才能稱為享受。
與人相處也應自然,人與人之間在冥冥中自有其緣分,否則如何解釋茫茫人海你遇到的是這一個、這一些?當緣分來了,千山萬水也躲不掉;緣分去了,一街之隔也會老死不相往來。在擁有的時候珍惜,在遠去的時候珍重,領會這種自然,不強求改變,就是豁達。豁達的人不強求,他們知道萬物的緣起,也知道生命的歸宿,比起無盡的宇宙,人的存在太過渺小,如滄海一粟。世界上的一切都應順其自然,每個人也要效法自然。
山里有一戶貧苦人家。這一天,母親給兒子一個碗,吩咐他去山那邊的集市買一碗油。兒子裝了滿滿一碗,小心翼翼地往家里端,可惜他越是小心,越是容易出錯。在村口,他被腳下的石頭絆了一跤,不但油灑了,碗也摔碎了。
孩子被母親罵了一頓,母親又給他一個碗說:“再去買一碗,這一次別再打碎了!”孩子剛要走,母親又說:“買半碗就行,回來的時候不用太小心,該玩就玩,該說話就說話?!?/p>
孩子按照母親的吩咐買了半碗油。回來的時候,他像往常一樣左看看右看看,沒有留意手中的碗。這一次,他平平安安回到家。母親說:“越是過分在意,越容易出錯,保持平常狀態,才是最好的狀態?!?/p>
一碗油灑了出去,就算再可惜、再抱怨也不能讓它回來,與其白白生氣,不如下次更加小心,用更好的方法;凡事太過小心翼翼,難免因為太過精細產生疏漏,只有保持最平常的狀態,錯誤才能最少。所以要保持一份輕松平和的心態,這就是順其自然。
一時有了不如意,不必垂頭喪氣,因為人生都有低谷,耐得住就能走到高潮;一時遭人怨恨,也不必非要解釋,日久見人心,他總會知道你的真誠。有些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直到老死才明白什么也不屬于自己,能夠掌握的只有生命本身??赡切┡c年齡、感情、興趣有關的歡樂早就被他拋棄,再想追回已是無能為力,徒留感嘆和悔恨,倒不如一開始就知道什么最重要,在該珍惜的時候珍惜,好過日后后悔。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自然的法則殘酷卻真實,你愿意接受它,它不會虧待你,你總是違逆它,是在為難自己。人如果能夠順其自然地生活,就不會在意那些終將成為過眼煙云的東西;若是想得開,看得透,就會知道與人爭斗只會白白惹來煩惱?;磉_的人不會為虛名所累,他們總能在紛擾的世事中得到自己的那一份感悟,并自得其樂。
上一篇:放下追求以外的東西
下一篇:時光再令人惋惜,也終將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