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但他卻不一定是個有能力的人。
而有能力的人中,那些最優秀、最拔尖的人才,當屬具有創造力的人。
爺爺見過許多,也聽說過許多有知識的人,卻沒能力,迂腐得可愛,成為名副其實的“書呆子”。
在你祖太爺那輩兒,房氏族門里,就有一個綽號叫“老狀元”的,爺爺小時候也曾見過。據說他滿腹詩書,對許多經史倒背如流,卻木訥得很,刻板、內向,甚至有點笨拙,一輩子務農,不曾有任何建樹,“老狀元”成了人們取笑他的綽號。其實,現實生活中,這種人爺爺不止見過一個。按理說,在多年前,識字的人很少,有滿腹詩書,本該成為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但是,由于他們缺少能力,特別是缺乏創造性思維能力,而使自己平庸、困頓。
創造性能力,就是打破常規、逆向思維、平中見奇,能想到前人(或別人)未想到的東西,能做出前人(或別人)沒能做出來的事情,尤其是在情急危難之時,有辦法找到思路,解決問題。
有創造性能力的人,一定是一個有積極探索熱情的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他都喜歡琢磨,問個“為什么”。
蘋果落地,是千萬年來的一種自然現象,可是只有牛頓,從這個自然現象中發現并總結出了“萬有引力”。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充分顯示了他非凡的創造力。過去小學課本中的“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都是個性創造力的表現。
有創造性能力的人,無論做什么,都不墨守成規,喜歡獨辟蹊徑。
爺爺非常贊同海爾集團的一個創業理念:“不在于我自己有多少資源,而在于如何去整合別人的資源。”這句話的核心思想體現著非凡的創造力。有個流行在企業界的故事,很能說明這個道理。說有一個人跟一個貧困的農民說:“我給你兒子介紹個對象,她是世界首富蓋茨的女兒,你同意嗎?”農民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他的兒子不但貧窮,而且連個體面的工作也沒有,世界首富的女兒怎么會看上自己的兒子呢?那個人找到世界銀行行長問:“我介紹世界首富蓋茨的女婿做你的副行長好嗎?”行長正想找機會尋求蓋茨的支持,便一口答應。然后這個人又找到蓋茨,說:“我介紹世界銀行副行長做你的女婿好嗎?”蓋茨認為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有這樣地位的人很合適,于是答應了這門親事。當然,這是一個近于荒唐的寓言式的故事,但它在邏輯上有其合理的一面。難道這不是一次絕妙的“資源整合”嗎?難道這不是“創造性才能”無中生有般的巧妙應用嗎?
比如企業界里流行的“向和尚賣木梳”的故事:某公司為考察應聘員工的創造力,讓三個應聘者去向和尚推銷木梳,而且以七日為限。第一個人一把也沒賣出去,回來說,因為和尚沒頭發,根本不梳頭。第二個人回來,賣了十把,他說是自己費盡口舌讓主持勉強買十把,用來給香客們備用梳理頭發的。第三個回來說賣了一千把,而且后期還要陸續訂貨。原來,他與寺廟合作,在木梳上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作為吉祥物回贈給每一個香客,每天香客絡繹不絕,幾乎一天就需要幾百把,而且那個寺廟香火因此更旺。你看,同樣一件事,為什么結果不同?是創造性思維力的差異呀。
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勝國在一起磋商,決定在美國紐約成立一個協調世界事務的機構即后來的聯合國。美國洛克菲勒財團聞訊后,果斷用八百七十萬美元在紐約買下一塊地皮,無償贈給聯合國,做聯合國大廈的建設用地。對洛克菲勒家族這一做法,許多美國財團感到不理解,嘲笑這是蠢人的舉動。精彩之處在于洛氏財團同時悄悄地把與贈地毗鄰的大面積地皮以低價買了下來,待聯合國大樓聳立起來,四周的地價立刻飆升,結果,相當于數倍八百七十萬美元的財富涌進了洛克菲勒財團。當別人都明白過來時,只能驚嘆洛克菲勒的精明。應當說,洛克菲勒極具創意式的遠見,為他出奇制勝的決策奠定了基礎。
我們古人的“田忌賽馬”、“西門豹治鄴”、“草船借箭”等故事,也都充滿創意的智慧。
有沒有創造性的思維聯想,常常是能否形成一個精彩決策的前提之一。
舉凡卓越的人物,都具有極強的創造力,或者說,是創造力造就了卓越人物。改革開放的偉大設計師鄧小平先生,就極具創造性思維能力。他說的“一國兩制”、“發展是硬道理”,就飽含創造性思維。特別是“發展是硬道理”,爺爺理解,這個“硬”,就硬在敢于打破常規,敢于沖破條條框框,敢為人先,敢于為發展承擔責任,承擔風險,并且有思路、有得力措施,來改變現實。
當然,僅有良好的創造愿望遠遠不夠,還必須和科學的思維結合起來。
創造性的智慧之花,必然要生長在知識的土壤上。創造力,絕不是憑空想象,不是把過去的一切推倒重來,而是建立在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辯證思維,對已有知識活用、融合、反詰、借鑒和研發,從而獲取新的靈感,有新的發現,產生新的想象,并通過大量的、艱苦的、反復的摸索、實踐來完成的一種調整和升華。
從道理上說,沒有豐厚的知識做前提,創造力便是無源之水。但是,創造力往往又不是“豐富經驗”的產物,而是更需要突破經驗“桎梏”的想象力。在一定意義上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是創造力飛翔的翅膀。沒有想象力,人類哪來的飛機和汽車?沒有想象力,哪來的改革開放?
無論孫孫長大干什么,一定要有意培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但想象力不是胡思亂想,想象得是否合理,要靠“批判”力。批判力也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即總能找到“問題”,總能有新發現,能判斷出想象的合理性,這往往比知識更重要。這種能力的養成,將決定你一生的事業必然走向輝煌。
從遺傳基因上來說,孫孫應該具有想象力。你的太爺,年輕時一天學徒沒當過,一伸手就是出色的木匠,而且在大躍進年代搞技術革新,得過十幾項發明獎,獎狀貼了滿墻。爺爺一輩子換過很多工作(都是組織調動的),在每個崗位都想“別人這么做,我能不能不這么做”,常常要“創新”,而且每每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你的爸爸、姑姑都極其聰明,常常別人有辦不了的事,他們能琢磨出解決辦法。從孫孫幼兒時觀察,你的想象能力特強,觀察力也很強。十幾個月大時,有一天你自己吃煎餅,拿著像紙一樣的一片,咬了幾口,鋪在桌上,自己竟然興奮地大叫“馬”,并把煎餅立起來,在桌上“嗒嗒嗒”地往前走。然后再咬兩口,又高舉起給大人看,喊“鴨”。給你看一本《中國書畫拍賣精品冊》時,那些寫意的魚、鳥、獸,不論怎么抽象,你會一眼就看出來,準確無誤,很讓大人驚訝!而且球滾到沙發底下,不用大人告訴,自己找棍,趴在地上往外扒拉。你也就不到二十個月大,就表現出很強的創造力,著實令人驚喜。相信,你會比祖輩、父輩更強。
當然,努力培養創造性能力,不是為了賣弄自己的小聰明,而是要把自己的創造力應用于實踐,讓生活和工作常常有精彩之筆。
有一個“猶太人存包”的故事。在美國華爾街某大銀行,一個衣冠楚楚的大老板要借款一美元,并且從公文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國債券等價值五十萬美元的東西,作為貸款的質押物。銀行的工作人員十分不解,在辦完了一美元的貸款后,把一美元交給來人,終于忍不住好奇地問:“您有五十萬美元的家當,為什么只借一美元呢?你若借四十萬美元,我們也很樂意為您服務的。”那猶太人老板笑著回答:“我想找個地方替我保管這五十萬美元的證券,但租一個保管箱很昂貴,而放在你們這里,我不但放心,而且放一年的利息才六美分……”這就是猶太人的智慧,這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運用。
一位工程師在古董市場上發現一只黑色的玩具貓,標價五百美元,賣主是個老婦人,說這玩具貓是祖傳寶物,因急用錢,才拿出來賣。工程師看那個貓黑黢黢像是鐵鑄就,很重,并不漂亮,只有那一對眼睛很有神,是用珍珠做的。于是工程師用三百美元買下了貓的兩只眼睛。工程師感到很合適,把自己的收獲立即告知自己的朋友一位邏輯學家,邏輯學家立即趕到市場,用二百美元把那個貓身買回來。工程師嘲笑他用二百美元買個沒眼睛的鐵貓。邏輯學家堅信,用珍珠作眼睛的貓,貓身一定不會是用不值錢的黑鐵鑄成,而應是黃金。結果,邏輯學家對了。原來,當年鑄貓的人怕金身暴露,便故意用黑漆涂蓋。正是邏輯學家豐富的聯想能力,讓他獲得了一次發財的機會。
闊闊,難道你不能從他們的精彩創意中得到一些啟發嗎?
此外,創造、發現,還有一個必要的條件,那便是百折不撓的鉆研精神。
創造是一項艱苦的事。比如首先要對占有的資料、信息,進行精心篩選、類比、分析、歸納,這就是一項耗費心神的事。就像從前提煉一公斤紫色染料,需潛入深水海底采集八千個海螺;獲取一公斤胭脂紅,要在仙人掌和霸王樹上捕捉十四萬只細小的胭脂蟲;沒有廣博的“積累”、“提煉”,是難以有創造的。
正如愛迪生說過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尚且如此,何況缺乏創造天賦的人呢?居里夫人也說過:“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鮮血;他們的名字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寫成的。”可見,創造力的養成,不僅是占有知識,更需要具有一絲不茍、精確、嚴密的探求精神,需要具有“忘我”地去“運用知識”的能力。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誰不想有創造力呢?然而,為什么有人成功率高,有人成功率低,甚至是平庸無奇呢?這就又有個天賦問題,人的創造力在同樣刻苦的條件下,還會有很大區別。比如讓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去當歌唱家,是不可能成功的。人都或多或少會在某個方面表現出自己的興趣、特長。往往興趣、愛好,就會激發一個人在這方面的潛能。比如有人愛機械,有人愛天文,有人愛文藝,這除了兒時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外,也還有一個從祖輩那里繼承下來的基因,也就是“天賦”吧。
但是,即使有了天賦,如果缺乏思考力,也難以有成功的創造。一個人的創造力取決于他的知識、能力、思考和行動的相互作用和有機整合,而其中的思考力最為關鍵。創造力的實質,是思考力的體現。不是肯動腦就夠了,重要的是會動腦。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思考是行動的先導。思考力體現在思維深度、思維廣度、思維速度和思想高度等幾方面。從應用的角度說,就是無論面臨什么樣的問題,要養成多側面、多層次、動態地、發展地看問題的習慣,將零亂的知識和思想努力清晰化、條理化、系統化,既要正視它的存在,又要分析它存在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洞徹事物的發展方向,努力實現決策和行為與主客觀條件的高度契合,這樣的行動力往往就更具創造性,更容易有新突破。
當然,有時候,逆向思維也使我們能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
一個缺乏思考力的人,注定是一個平庸的人。
一個甘于平庸的人,一定是個缺乏創造力的人。從勵志的角度講,這種人習慣于既有的生活,不想失去既有的滿足,難以在新生活的轉機面前做出“變革”的抉擇。平庸像一杯帶毒的糖水,可以在溫馨中耗掉你的生命。想擺脫平庸,首先就必須敢于挑戰你既有的生活方式,大膽嘗新。
至于孫孫長大會干什么,爺爺不能預知。但爺爺預感,你很適合搞藝術,所以,這里就藝術創造力問題,再說幾句。
在眾多創造中,可以說,藝術創造力,屬思維和精神層面,是一種特殊的能力。除了才能、悟性、激情、靈感,尤其要有天賦。比如就繪畫來說,它是視覺記憶力、觀察力、色彩分析鑒別力、造型想象力、實際操作能力,特別是思想的深刻度等多方面素質的有機結合。具有感知某種對象的高度敏感性,能把握準生活現象的本質和特點,進行概括和典型化,才能創造出有個性又不失新穎、簡約而又有價值的作品。
當然,后天的學習、培訓,本人的興趣,環境的陶冶,無限的熱情,執著的鉆研等,都是發展一個人文藝創造性才能的必要條件。但天賦,對于藝術人才來說,尤顯突出(比如當代天才的抽象藝術畫家錢鈴戈女士)。所以,192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朗士說:“庸才累得汗毛出血,也只能創造出垃圾;天才不費舉手之勞,便可以創造出奇跡。”(這話說得有點太絕對了)這也是爺爺不敢“規定”你該向哪方面“定向”發展的原因之一。你可以自己體會,自我定向,自我發展。你在哪方面最有靈感,便向哪個方向努力。
但爺爺要接著法朗士的話補充一句:“無論怎樣的天才,也不會生而知之,都必須經過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無論怎樣的庸才,他刻苦努力的過程,不但本身值得我們尊敬,而且,他本人已經享受到了奮斗的快樂。”
創造力,不僅會結出事業上的成功之果,更讓我們體會到了創造的樂趣——人生的樂趣。博友“男人如樹”有一段精彩描述:“采取新的行動的勇氣,使生活的每一個階段都得到滿足,并為豐富下一階段的生活,去不斷尋求新的答案,從而使生活充滿了春天般生機的力量。”爺爺很是欣賞。當然,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創新的能力再強,用不到正地方也是徒然,只有有用的創新才有意義。
人類的進步,需要持續的創新,需要對傳統與習慣提出挑戰。而現實中往往正是那些表現“叛逆”的人,是最具創新精神的人。孫孫從小就表現有主見,喜歡“叛逆”,如果把“叛逆”用于拒絕學習,會毀掉你自己;如果把“叛逆精神”用于創新,孫孫或許會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在本篇文字里,爺爺僅是從感性認識和普遍意義上講了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爺爺不希望你做毫無主見的“乖孩子”,無論將來做什么工作,都希望你有意發掘自己的創造性潛能,能在紛繁復雜的情況下,展現自己解決問題、處理危機的非凡才智。
也只有這樣,才不失為卓越。
上一篇:關鍵時刻的選擇
下一篇:善待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