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方法,讓自己脫穎而出
人類的大腦運作通常有這樣一種慣性:即對第一名的印象非常深刻。所有冠有“第一”的事物,總能被人們輕易地記住,但是人們對其余排名的事物則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世界第一高峰、中國第一長的河流、進入太空的第一人,等等,大多數人都能夠脫口而出,但是若要問起世界第二高峰、中國第二長的河流、進入太空的第二人,或許很少有人能夠回答上來。這就是第一與默默無聞的區別。因此,要讓別人記住你,就要做事業上的“出頭鳥”,讓自己脫穎而出才能吸引他人的目光。那些將幸運或者不幸歸結為機遇不同的想法是不正確的,每個人的一生中,機遇的概率是大致相等的,問題的關鍵在于你是否能夠在機遇來臨時勇敢地表現自己、把握機會。在這個社會中,往往第一名才有發言權,因此與其站在背后羨慕他人頭上的光環,不如自己去爭取機會,爭當主角、爭做第一,這樣,你的人生才會更加完美,也少了許多遺憾。
戰略大師杰克·特勞特曾經說過:“你一定要想辦法在你的領域中成為第一。”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中,屈居第二與默默無聞毫無差別。無論是對公司還是對個人來說,只有“第一”才能被人們牢牢記住,才能比別人獲得更多的機會與資本,也才能給自己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更廣闊的前程。或許有人說“第一”永遠只有一個,那么其他人是否就沒有立足之地呢?事實并非如此,我們所需要做的只是用“第一”這個目標來激勵自己,正如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成為將軍,但是不想做將軍的士兵絕不是好士兵一樣,若是你沒有遠大的目標、高遠的志向,那么你就永遠無法攀上事業的高峰,永遠只能做他人的配角,對著他人的成就望洋興嘆。
1951年,時年57歲的齊藤竹之助到東京的朝日生命保險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推銷員,當時他身負1000萬日元的巨額債務。
進入公司后,齊藤竹之助的目標是成為公司的首席推銷員。當時公司共有推銷員兩萬多名,要想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可以想見需要付出多么大的努力與艱辛。他找來日本所有有關推銷方面的書籍,無論走路、吃飯、坐車、出差,每天都反復閱讀、背誦,然后開始了他的推銷生涯。
他去見第一個客戶時就遭遇了當時號稱“日本第一”的第一生命保險公司的老手——渡邊幸吉。望著對手乘坐的凱迪拉克豪華轎車,齊藤竹之助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但是他沒有被嚇退,而是耗費心力制訂了一份非常詳細的計劃,那是一份可以回答任何一個疑問的完美計劃,正是這個計劃令他打敗了渡邊幸吉,簽下了人生的第一份2000萬日元的合同。此后,無論是一流企業的領導還是中小企業的工人,甚至是家庭主婦,只要有一線希望,他都一一去推銷,心中始終抱著“第一”的信念,無論多么艱難從不退縮,終于在5年后成為公司的首席推銷員。這一年,他62歲。
這個目標實現后,齊藤竹之助又給自己定下了更高的目標——成為日本首席推銷員。當時日本共有20家生命保險公司、85萬推銷員。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這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更像玩命一樣地工作,每天早晨5點起床,制訂一天的計劃,晚上8點讀書、反省,安排新的方案,11點才上床睡覺,數年如一日,從不懈怠,終于在1959年登上了“日本第一推銷員”的寶座。但是他依然沒有滿足于自己的成績,而是向更高的目標發起了沖鋒。
齊藤竹之助將自己的目標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爭做第一”,從公司第一到日本第一,再到世界第一,一步步登上了事業的巔峰。俗話說:“目標決定高度。”一個人若是沒有奮斗目標,就如同沒有舵手的孤舟,無論多么努力,也終究無法抵達成功的彼岸。所以說,爭做第一就是給自己樹立一個奮斗的目標,并按這個目標不斷調整自己的行動方向和努力程度,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迎來最終的勝利。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事業是不需要謙虛的,只有勇敢地表現自己、讓自己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才能爭取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上一篇:懷揣著理想努力奮斗,不忘初心
下一篇:擺正心態,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