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學詩詩》原文與賞析
吳 可
學詩渾似學參禪,竹榻蒲團不計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閑拈出便超然。
學詩渾似學參禪,頭上安頭不足傳。
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氣本沖天。
學詩渾似學參禪,自古圓成有幾聯?
春草池塘一句子,驚天動地至今傳。
以禪論詩的資料最豐富。北宋末年的吳可有《學詩詩》三首,在當時就已引起了詩人們的注意。
吳可少時以詩為蘇軾所賞識,他所著《藏海詩話》往往闡述蘇軾的詩論。蘇軾以禪喻詩偏重在欣賞上,吳可則偏重在創作上。他這三首《學詩詩》就是論詩歌創作的。其一是說學習寫詩有一個長期修養的過程,下了足夠的功夫,就有可能一旦飛躍,達到超然的境地,此即所謂“了悟”。到那時已無須雕章琢句,信手拈來即成妙趣。所謂“超然”,是指超越了雕琢字句的階段,而達到自如的地步。龔相在和他的《學詩詩》中說:“會意即超聲律界,不須煉石補青天。”可以做它的注腳。吳可的這首詩是融合了北宗所講的“漸修”和南宗所講的“頓悟”,揭橥了學習詩歌創作的過程。宋人韓駒在《贈趙伯魚》中有這樣四句也可以參看:“學詩當如初學禪,未悟且遍參諸方。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吳可的第二首詩是強調詩人自身的參悟,反對因襲前人。即使是詩圣杜甫,也不可因襲模仿,使他成為束縛自己創造力的模式。禪宗的主旨是指示人人自身本來具有的心性,能徹見心性即可成佛。他不需要繁瑣的經典,更反對生吞活剝、句剽字竊,甚至敢于呵佛罵祖。吳可的這首詩正體現了這種精神。趙蕃在和吳可的 《學詩詩》中說:“學詩渾似學參禪,要保心傳與耳傳。”“學詩渾似學參禪,束縛寧論句與聯。”曾幾在《讀呂居仁舊詩有懷》中說:“學詩如參禪,慎勿參死句。”葛天民在 《寄楊誠齋》中說:“參禪學詩無兩法,死蛇解弄活潑潑。”戴復古在《論詩十絕》中說: “欲參詩律似參禪,妙趣不由文字傳。”意思相近,可以互相參照。吳可的第三首詩標舉 “圓成”,《楞嚴經》曰: “發意圓成一切眾生無量功德。”“圓成”就是成就圓滿的意思。吳可將“圓成”看作一種極高的詩歌境界,自古以來能達到的寥寥無幾。所以謝靈運的 “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樓》) 才具有極強的藝術魅力。所謂圓,含有自然、完整、流轉、貫通等多方面的意義。錢鐘書先生 《談藝錄》有 “說圓” 一節,旁征博引,所論甚詳。吳可以禪論詩,而以圓成為極致,的確是獨具慧眼的。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嫦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筆記、詩話、對聯·安徽九華山九華寺聯》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