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羅》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66 彩色片 155分鐘
埃及米斯爾電影制片廠攝制
編導:薩拉赫·阿布·塞夫 攝影:艾哈邁德·赫魯西德 主要演員:艾哈邁德·穆茲希爾(飾馬哈諸布) 蘇阿德·胡斯妮(飾宰哈拉)
本片獲阿拉伯國家聯盟舉辦的阿拉伯電影評獎最佳影片獎
【劇情簡介】
30年代的中東大都會開羅,是歐洲殖民主義者和阿拉伯封建貴族、大資本家的極樂世界。歐洲式的高樓大廈和阿拉伯伊斯蘭風格的別墅建筑,鱗次櫛比。豪華的大飯店里,燈火輝煌。西服革履、風度翩翩的貴族、資本家老爺和闊少們,攜著雍容華貴的少婦或風姿妖艷的金發女郎,進出宴會廳和夜總會。
某日晚,豪門貴族、大資本家伊布拉欣在一家高級飯店里舉行宴會,慶賀他的60歲生日。他擁有一個大公司,從事出口埃及棉花的大宗貿易,還有一個大莊園,在開羅城內他還擁有兩座豪華的別墅。他的夫人法蒂瑪是貴族出身,風姿綽約,又顯得分外精明。今晚,出席他生日宴會的客人中間,除了一幫包括有洋人在內的達官貴人和商人之外,還有一個30來歲的青年人馬哈諸布。他是伊布拉欣的本家侄兒,大學文科畢業后,還沒有找到工作。今天,他捧著一束鮮花畢恭畢敬地獻給了叔父伊布拉欣,還講了一串祝福的妙語,以博得主人的歡心。因為他一心想攀高枝,期盼在他叔父的公司里弄到一個體面的職位。
生日宴會熱鬧一番結束了。馬哈諸布幫助主人送走來賓后,殷勤地侍候伊布拉欣和貴夫人上了一輛豪華的雪芙龍小轎車,并陪同他們回到一幢高樓別墅內。在豪華的客廳里馬哈諸布以其流利的口才,向伊布拉欣炫耀自己的才干,愿鞠躬盡瘁地為叔父效勞。伊布拉欣應允馬哈諸布做他的私人秘書,要求他惟命是從。
伊布拉欣生活作風糜爛,蓄養一個年輕貌美情婦,其年紀與馬哈諸布相仿。他瞞著家人,為她另外購置了一棟別墅。為了能夠長久地同這個妖艷無比的女人廝混下去,伊布拉欣想讓馬哈諸布作這個女人的“名義丈夫”。為了保住個人的職位并想繼續往上爬,馬哈諸布便答應了這件屈辱的事。但伊布拉欣給馬哈諸布立下一條戒規:既不許他碰這個女人,也不許他同別的女人結婚。
一天晚上,伊布拉欣在一家飯店里為自己的情婦宰哈拉和馬哈諸布舉辦“結婚”儀式,并當場宣布,將馬哈諸布提升為辦公室主任。這樣,馬哈諸布實際上就成了伊布拉欣同其情婦鬼混的別墅里的特殊仆人。
馬哈諸布向上爬的欲望得到滿足,但精神上卻十分痛苦。在這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年輕、純潔、倩麗的護士,兩人深深相愛,但卻不能正式結婚,結果他被這位護士拋棄。馬哈諸布百無聊賴,鉆到煙花柳巷中與妓女們廝混,以消散精神上的愁苦。
馬哈諸布的一位同學穆罕默德,是該公司的一名小職員。這個人對于馬哈諸布的 “飛黃騰達” 深懷妒忌之心。后來當他知道馬哈諸布是老板的情婦的“名義丈夫” 的秘密后,便向伊布拉欣的妻子法蒂瑪揭發了這樁事。
法蒂瑪勃然大怒。這個心狠手毒的貴婦,用金錢收買穆罕默德作為密探,暗里跟蹤丈夫伊布拉欣夜間的行蹤,最后發現了伊布拉欣跟那情婦同居的別墅,穆罕默德馬上打電話向法蒂瑪告密。法蒂瑪很快驅車前來,闖進別墅大門。馬哈諸布頓時神情緊張。法蒂瑪不顧勸阻,氣勢洶洶地登上二樓,發現一個房間里亮著燈,但聽不見人說話。她命令馬哈諸布,把這已上鎖的房間打開。房門一打開,便發現丈夫和“馬哈諸布的妻子”宰哈拉正在慌亂地穿衣服、理頭發。法蒂瑪揀起宰哈拉丟在大床上的內衣暴跳如雷,往她臉上砸去,接著又對馬哈諸布狠狠抽了兩耳光,罵得他狗血噴頭。伊布拉欣對馬哈諸布翻臉不認人,為了討得妻子的寬恕,他把罪責推到馬哈諸布頭上,誣陷他用“美人計”勾引人。這時,馬哈諸布長期以來積壓在心頭的恥辱、痛苦一下子爆發出來。他不顧自己的一切,當場揭穿了老板伊布拉欣玩弄的“名義丈夫”的鬼把戲,揭露他同其情婦長期同居的真相。結果馬哈諸布又遭其主人的一頓毒打。
第二天,馬哈諸布到公司上班,立即接到通知:他被公司解雇了。他的同學穆罕默德接替了他的職位。身敗名裂的馬哈諸布精神上完全垮了,他成了一個精神病人,在街頭流浪,最后被警察抓住交送瘋人病院收容。
【鑒賞】
本片是由導演阿布·塞夫根據埃及最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哈福茲的一部小說改編拍成的。阿布·塞夫用豐富、生動的電影語言,對這部小說作了成功的改編,他抓住青年知識分子馬哈諸布一心向上爬這條主線,突出揭露了當時埃及社會的黑暗與腐敗,封建貴族和大資產階級丑惡的靈魂。
導演運用真實細膩的表現手法,構思了充滿大城市生活氣息的電影畫面。高樓大廈林立,大飯店宴會廳和夜總會,燈紅酒綠,光怪陸離,籠罩著濃烈的腐敗氣氛,令人直感到窒息。
導演運用精煉的蒙太奇手法,來表現故事發展的邏輯,特別是對男主人公馬哈諸布生活道路的升遷和沉浮的描寫。他由一個失業的大學畢業生,到成為大資本家的私人秘書,再升到辦公室主任。然后再從“頂峰”上一落千丈,變成了一個無業者和精神病人。阿布·塞夫采用的電影語言洗練,層次分明,中間貫穿著一種自然的邏輯性。導演運用富有表現力的電影語言,對影片中典型人物馬哈諸布的感情和心態變化,作出真實、生動的刻畫。特別是對他在不得已而成為主人情婦的“名義丈夫”之后的復雜感情和矛盾心理,刻畫得細致入微。作為一個具有七情六欲的大男子的馬哈諸布,宰哈拉的無與倫比的妖艷和風騷,無時不在使他心猿意馬。他想接近她,觸及她,但主人的“戒令”在他腦海中回響,他內心獨白:“不能為了一時的痛快而丟了飯碗”,“在這個社會中,失業等于自殺”。于是他便痛苦地捶胸頓足,接著是外出尋花問柳。
影片成功地交待和處理了伊布拉欣、馬哈諸布和宰哈拉這三個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塑造了具有不同特點的三個人物的個性。對伊布拉欣與馬哈諸布之間的上下級關系和主仆關系,伊布拉欣與宰哈拉的姘居關系,以及馬哈諸布與宰哈拉的“名義夫妻”關系,用不同的語言和動作表現,處理得十分恰當得體。另外,對貴族兼大資本家伊布拉欣的陰險、虛偽和貪欲的本質,小職員馬哈諸布的一心往上爬的心態,以及宰哈拉的妖艷和風騷,都描繪得淋漓盡致。
這部影片的燈光和布景富有表現力,電影音樂也比較優美,同整個電影場面的氣氛融為一體。在表演方面,60年代的埃及電影明星艾哈邁德·穆茲希爾和蘇阿德·胡斯妮,在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男女主角,塑造了兩個具有不同個性和氣質的人物。
《新開羅》一片以其現實主義的題材,真實細膩的表現手法,對典型人物的精心刻畫,演員的精彩表演以及優美的電影音樂,在1967年阿拉伯聯盟在開羅舉辦的阿拉伯電影評獎活動中,榮獲最佳影片獎。影片還被埃及電影史學家選列為埃及電影史上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阿布·塞夫1915年生于開羅,他是埃及著名的現實主義電影大師之一。早在30年代末,他就在新建立的米斯爾制片廠任電影剪輯師。他曾受該制片廠派遣,到法國學習攝影技術。此間,他在巴黎觀摩了蘇聯30年代的革命現實主義電影的經典作品,接受了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電影理論和表現手法,促使他走上了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道路。1947年,他拍出第一部具有情節劇色彩的故事片《常在我心間》,接著拍攝了現實題材的社會正劇片《復仇者》。
1949~1950年間,阿布·塞夫去意大利考察電影,接受了意大利戰后新現實主義電影學說以及羅西里尼和維斯康蒂等電影大師的創作經驗,開始在自己的電影創作實踐中,刻意追求電影題材的真實性、時代感和實景拍攝,為50年代埃及電影界出現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學派的形成作出了貢獻,并成為這個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阿布·塞夫在新現實主義電影創作道路上前進到70年代末,為埃及拍了5部影片。其中的代表作有《哈桑師傅》 (1952)、《拉婭和賽姬娜》 (1953)、《禽獸》 (1954)、《惡霸》 (1956)、《一個女人的青春》 (1957)、《始末記》(1960)、《新開羅》(1966)、《第二個妻子》(1967)、《公共澡堂》(1973)、《騙子》(1975)和《水夫之死》(1977)。其中有一部榮獲戛納國際電影節獎,5部榮獲埃及國家電影評獎最佳導演獎,11部被選入埃及電影史上“一百部最佳影片”之列,成為埃及電影史上獲獎最多的一位電影導演。1977年,阿布·塞夫榮獲埃及“國家文藝勛章”,并被授予“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將他選入世界100位最優秀電影藝術家之列,并將他的名字和代表作載入其名著《世界電影史》 中。
上一篇:《教父》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日本昆蟲記》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