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是愛情》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62 黑白片 90分鐘
蘇聯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尤里·萊茲曼 編劇:約瑟夫·奧爾杉斯基 尼娜·魯得涅娃 尤里·萊茲曼 攝影:亞歷山大·哈里托諾夫 主要演員:熱娜·普羅霍蓮柯(飾克謝尼婭) 伊里亞·普什卡廖夫(飾鮑里斯)
【劇情簡介】
莫斯科白樺中學十年級A班的女學生卡巴金娜拾到一張紙條,交給了德語女教師瑪麗雅·巴甫洛夫娜。紙條是某男生寫給某女生的,上面說:“……我一直想著你。我愿意上學,因為班上有你,我的心愛的!……現在我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愛情……”
瑪麗雅·巴甫洛夫娜讀了這番話,“眼前都發黑了”。她立刻把這封信交給了A班班主任柳德米拉·尼古拉耶夫娜和校長。她發誓要弄清,這是誰寫給誰的。
終于,共青團員卡巴金娜弄清了:紙條是A班男生鮑里斯寫給本班女同學克謝尼婭的。
鮑里斯和克謝尼婭是班上兩個普普通通的學生。他們都住在學校附近一個新建的住宅區內。鮑里斯的父親是高級工程師,母親是家庭婦女。克謝尼婭的母親是食堂女工,她獨自和兩個女兒(克謝尼婭有一個小妹妹)生活在一起。這樣的家庭在住宅小區里不知有多少。何況鮑里斯平日寡言少語,克謝尼婭也沒有出眾之處。誰會特別注意他們呢?
可一張短短的紙條使他們成了人們注意的中心。
先是學校領導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青年女教師柳德米拉善良而熱情。她知道,不能以卑鄙的猜疑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生。女校長經驗豐富,也知道處理這樣的事需要耐心和細致的工作。但是德語教員瑪麗雅不僅善猜多疑,而且性格固執。讀了這張紙條,她一下子想到了“最壞的事情”。她的“警惕性”不僅使她堅持要把這件“事情”搞個水落石出,而且還進一步影響了本來對什么事都充滿著好奇心的學生們。
就在A班全體學生在工廠實習的時候,紙條被當眾朗讀了。平日沉默寡言的鮑里斯一下子朝念紙條的同學撲了上去,男學生之間展開了斗毆?!懊孛堋钡氖虑楣_了。
與此同時,克謝尼婭的母親被召喚到學校。當然,“談話”并不是很嚴厲的??墒沁@個沒有多少文化、半生中歷經磨難,盡管在大城市住了多年但仍然保持著農村生活習俗和心理特點的中年婦女卻又驚又怕。她覺得沒臉見人了。
第二天,鮑里斯和克謝尼婭沒有到學校去,他們到小樹林去了。鮑里斯勇敢地向克謝尼婭表白了自己的愛情??酥x尼婭也勇敢地接受了。他們接了吻。確實,如果只是同學的議論和老師的盤問,他們是有勇氣承受下來的。
但是,生活比他們想象的復雜得多。他們走進樹林時恰恰被人看到了。于是,當克謝尼婭剛剛離開樹林,回到自己家門前的院子里,迎面跑來的母親就給了她一記耳光,接著又是一下……而聚集在院子里的人——那些家庭婦女和領養老金的人的可疑的目光和竊竊私語,其中有的人盯著克謝尼婭的發皺的裙子,臉上露出了不懷好意的微笑……這一切是克謝尼婭這個尚未成年的少女理解不了、也承受不了的。
鮑里斯的父親和克謝尼婭的母親不一樣,他是個有文化的人??墒窃谝稽c上他們又是一樣的——他們都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也不懂得怎樣關心孩子、教育孩子。鮑里斯的父親采取了同樣簡單的辦法:他把鮑里斯送到遙遠的庫爾斯克,讓他暫時躲開這些“討厭的事情”。
幾天后,A班教室黑板上出現了一行字:“克謝尼婭服毒自殺”。
克謝尼婭沒有死,她被救活了。休養一段時間后,她又上學去了。她還是從前那個樣子:平靜、善良,偶而微笑一下,但是,她已經不是從前的克謝尼婭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鮑里斯從外地回來了。他在院子里遇見克謝尼婭。他們就像兩個老同學那樣互相問候。鮑里斯講了他在庫爾斯克的生活,克謝尼婭微笑著傾聽。然后她告訴鮑里斯,她就要到新西伯利亞姑姑那里去住了,她沒有說要去多久,但鮑里斯明白了一切。
然后他們就分別了。
【鑒賞】
《如果這是愛情》是60年代蘇聯著名電影作品之一。影片表現的是一個普通的故事。但是影片提出的問題,當時(60年代初)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自30年代以來,由于“無沖突論”在蘇聯文藝界的影響,電影創作很少能注意并提出蘇聯社會中實際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那些并沒有突出的顯現形式,但卻根深蒂固,足以影響社會健康發展的舊的思想意識和心理狀態的問題。如庸俗的小市民習氣,假道學心理,在革命詞句掩飾下的個人主義惡性發展,以及多年來沿襲下來的封建思想對人們的影響等等。而《如果這是愛情》恰恰以平淡的形式,通過一則可以說是司空見慣的故事提出了這些問題。影片中的學校老師、家長、鄰居以及男女主人公的同學們,都是一些最普通的人,日常隨處可以遇到的人。他們對于鮑里斯和克謝尼婭“事件”的反應,也似乎是最自然不過的了。但他們的種種“反應”,恰恰體現了既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如那種充滿封建味道的“看不慣”的想法),也有蘇聯這個特定社會在特定時期中所產生的(如對一切都抱著“警惕性”的心理)思想意識。在克謝尼婭自殺這件事上,他們似乎都有責任,但又似乎都沒有責任。因為他們只是表現了最“自然”不過的反應罷了。那么,責任在誰那里呢?影片沒有給予回答,但觀眾會從生活中尋找答案,因為觀眾從影片中體會到了:這就是生活。
《如果這是愛情》在當時出現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它十分鮮明地提出了理解人,關心人,特別是關心青少年的內心世界的重要問題。影片講的并不是一個愛情故事。影片用在直接表現男女主人公感情方面的筆墨并不多,影片著重表達的是應該如何理解少年的情感問題。鮑里斯與克謝尼婭之間所產生的,實際上也許還算不上是愛情(也許可以說是愛情的萌芽?)。但這卻是一種十分可貴的、純真的感情。在強大的、到處存在的小市民習氣和假道學心理的壓力下,這種純真的感情被毫不留情地扼殺了。假如簡單地把這看做是早戀的話,那么鮑里斯和克謝尼婭之間的“故事”的結局,也許很多人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假如從關心青少年的心靈的成長,保護他們的情感世界的健康發展的角度來看問題的話,那么鮑里斯和克謝尼婭所受到的對待,就不僅是粗暴的和不公正的了。因為,當他們一旦表露了自己真實的情感,顯露了自己的內心世界時,他們就失去了溫暖,他們就嘗夠了冷酷的滋味。對他們(實際上還是兩個孩子! )來說,這不是太殘酷了嗎?
因此,觀眾可以理會到,在影片以非常平淡的形式所表現的非常平淡的故事中,卻蘊含著非常強烈的激情。影片實際上是對廣大觀眾發出的熱烈的呼吁:關心人,關心人的內心世界。在廣大群眾剛剛開始對過去幾十年的社會發展進行反思的60年代初,《如果這是愛情》在蘇聯觀眾中引起熱烈共鳴,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在藝術風格上,《如果這是愛情》屬于散文電影流派。影片的表現形式充分體現了這一流派的特點。散文電影又稱文學電影,它始終是蘇聯電影創作的主要流派。散文電影追求的是文學的“敘事性”。主題明確,形象真實,結構嚴謹,力求通過所描述的情節內容,表現出社會性沖突。這些特點,都在影片中得到十分鮮明的體現。重視人物形象塑造,注意心理刻畫,也是散文電影的重要主張。在影片中,不僅主要人物,就連一些偶而出場的角色(如主人公的鄰居),也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起聯想。這充分表現了導演處理演員方面的功力。此外,影片攝影風格明朗,節奏均勻(每一場戲都是以一個勻稱的、平衡的畫面而告結束,就像是樂曲的尾聲一樣),使觀眾很容易進入劇情。這一切都體現了影片導演深厚的藝術修養。
上一篇:《女人·Taxi·女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小薇拉》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