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48 黑白片 126分鐘
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攝制
編導:約翰·休斯頓(根據B.特拉文的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塔德·麥克考德 主要演員:漢弗萊·鮑嘉(飾道布斯) 華爾特·休斯頓(飾霍華德) 蒂姆·霍爾特(飾柯爾丁) 布魯斯·本內特(飾科蒂)
本片獲1948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配角三項奧斯卡金像獎,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三項金球獎,紐約影評協會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音樂獎
【劇情簡介】
1927年的墨西哥由于石油跌價而經濟蕭條,失業者大增。美國人道布斯和柯爾丁在失業浪潮中淪為乞丐,生活瀕于絕境。這一對在街頭結識的單身漢被騙到一個小鎮上做苦工,拼死拼活卻沒有拿到一文工錢。他倆一氣之下打傷了包工頭,決心跟一個有淘金經驗的老頭兒霍華德去荒涼的寶石嶺挖金礦,試試運氣。
霍華德等三人在去往寶石嶺的途中,遇到了以金帽子為首的火車劫匪。三人擊退了匪幫,繼續向荒山進發。
到達目的地后,霍華德帶領他倆披荊斬棘,夜以繼日地找礦,但一無所獲。道布斯不耐艱苦,信心動搖,遭到霍華德恥笑。道布斯一怒之下企圖殺害霍華德,被柯爾丁勸住。但就在這時,他們發現了金砂。
為了避人耳目,三人裝扮成獵戶,并指定專由道布斯負責去附近村莊采購糧食,以縮小暴露范圍。霍華德的熟練的淘金技術使道布斯欽佩不已,而當他知道每噸砂子含金達20盎司之多,而每一盎司就能值20美元時,更加欣喜不已。
當他們淘到的金子估計價值已達5000美元時,道布斯便堅持要邊干邊分,由各人自行負責自己的財產。柯爾丁認為無此必要,但霍華德看透了道布斯的貪欲,同意了。霍華德還建議每人得到2500盎司后便收拾回家。道布斯堅持要把目標定為5萬到7.5萬。經柯爾丁調解,最后定為4萬,這就需要再干半年。
隨著手頭金砂的增多,道布斯愈來愈疑神疑鬼,總以為別人想侵吞他的財產。他拒絕再出去采購糧食,并幾次無端懷疑柯爾丁,甚至拔槍動武。柯爾丁始終忍讓,霍華德則冷眼旁觀,他早已看透金子會腐蝕人的良心的。
有一天,柯爾丁去采購糧食時結識了一個美國人科蒂。科蒂看出了柯爾丁的身份,不顧對方的攔阻,悄悄地摸進了他們的駐地,要求加入。道布斯又起殺機,被霍華德和柯爾丁制住。這時他們突然發現以金帽子為首的一伙劫匪正向他們撲來。在科蒂的助戰下,經過一天一夜的苦斗,劫匪才被徹底擊潰,但科蒂也中彈身亡。他們在他身上發現了他的妻兒的照片和妻子的信,知道他的妻子正盼著科蒂能在收獲水果前返回家鄉。
風波結束后不久,金砂漸告枯竭。三人決定帶著各自所得的3.5萬盎司金砂下山回城。他們各自把金砂藏進麻袋,綁在驢子身上,再蒙上一層獸皮,一路上各自照管馱運自己財產的驢子。
回程是艱苦的。不僅道路坎坷難行,猛獸毒蛇出沒無常,負載沉重的驢子不易駕馭,他們還須時刻提防碰到政府軍隊和土匪。他們走出不遠,便遇上四個印第安人前來懇求他們搭救一個落水后昏迷不醒的兒童。霍華德用人工呼吸和按摩方法救活了孩子,被印第安人奉若神明,硬要留下他參加盛宴。霍華德便委托柯爾丁照管他的金子,離隊而去。
道布斯和柯爾丁繼續掙扎前進。道布斯提出瓜分霍華德的金子,被柯爾丁嚴詞拒絕。道布斯兇相畢露,想干脆殺掉柯爾丁,獨吞金子。柯爾丁窺知其意, 日夜防范,但終因體力不支,在熟睡時被道布斯砍倒。道布斯以為他已經死去,急忙趕著驢子離去。奄奄一息的柯爾丁幸而被印第安人救起,在霍華德照料下活了過來。
道布斯一人趕驢,更加困難重重。就在他離城不遠處,金帽子和他手下的那個土匪攔劫了他。在格斗中,道布斯被金帽子砍死。土匪們搶走了驢子,卻不認識金砂為何物,以為只是販賣獸皮時用來壓份量的東西,便全部拋撒掉了。
三個土匪進城賣掉驢子時被識破,立遭逮捕槍決。霍華德聞訊趕來,發現金砂已全部散失。一陣仰天大笑之后他告訴柯爾丁說,金子從哪兒來又回哪兒去了,這是大自然給他們開了一次大玩笑。他表示他將留在印第安人的部落里繼續行醫,希望柯爾丁振作起來另找謀生的路子。他把賣驢子和獸皮的錢交給柯爾丁,勸他去看望一下科蒂的妻子。摘水果的季節即將來臨,他最好能在那兒找到個工作,靠誠實的勞動生活下去。
【鑒賞】
《寶石嶺》在約翰·休斯頓的畢生創作中占有重要位置,英國《牛津電影手冊》稱它是休斯頓“創作成就的一個高峰”。影片最為人稱道的是它的卓越的視覺語言。
編劇出身、兼擅表演的約翰·休斯頓在從影之前,曾在巴黎街頭靠賣畫為生。他對繪畫的興趣從未消退,常常為了集中精力作畫而短期“息影”。他在畫布上沒有做出成績,但人們可以在膠片上找到他潛心繪畫藝術的痕跡。他是好萊塢電影導演中最早為每一個鏡頭畫出設計圖者之一。他把構圖視為電影化敘事的首要元素,除了極其注意景物配置、拍攝角度和色彩運用之外,人物形象在畫格中的位置和大小也被賦予重要的敘事功能。在休斯頓的影片里,經常把人物置于前景之中,讓他們的臉占據銀幕的半邊,而在這時,人物并不說話而是在傾聽。于是人物的反應便被置于比正在說話或活動的人物更重要的地位。所謂電影藝術主要是“反應的藝術”這一很有影響的批評理論可以在休斯頓的影片里找到豐富的例證。在《寶石嶺》里,三人集體中個人的自我(主要是道布斯的自私)對集體的影響和個人生存下來的可能性是影片的主線,但觀眾常常只聽到正在說話或采取行動的人的聲音,而占據銀幕主要地位的則是動作對手的肖像。即便在雙人鏡頭中,動作中的人物也總是以側面或背面對著觀眾。這無疑是休斯頓從無聲的肖像畫藝術中得到的啟示。
對繪畫美的重視也是促使休斯頓不辭艱苦去墨西哥實地拍攝《寶石嶺》的一個動因。為了說服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同意他去墨西哥進行10周的實景拍攝,休斯頓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在40年代,莫說在國外,即便在國內到好萊塢以外的地方去出外景也是很罕見的。大量增加支出是一個主要障礙。《寶石嶺》的成本高達300萬美元,這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巨片如《亂世佳人》(片長比《寶石嶺》長近一倍,并且還給好萊塢留下了宏偉的永久性建筑雙橡樹別墅)也只化了400余萬美元。明星們不愿接受長途跋涉和艱苦的生活條件也是一個障礙,何況休斯頓選定的外景是離墨西哥城140英里的北方荒涼小村圣何塞·德·普洛阿。扮演道布斯的漢弗萊·鮑嘉后來回憶說:“約翰做事一絲不茍。如果他看到附近有一座山頗符合拍攝要求,他是不會要的,因為太容易到達。如果我們非得在烤人的陽光下涉過幾條溪流并穿過毒蛇出沒的地帶才能到達某個外景點,那就很好。”休斯頓則說:“出外景算不上什么艱苦。出外景拍片時唯一吃緊的時刻是有人要開槍打你。”
《寶石嶺》講述的是一個毫不新鮮的寓言性故事:黃金腐蝕人的良心,財富引發人的貪欲。這是千百年來在無數敘事作品中一再重復的主題。在《寶石嶺》之前,也有過不少影片描寫金錢的罪惡,馮·斯特勞亨的《貪婪》便是在銀幕上揭露人類這一弱點所造成的可怕悲劇。但是,《寶石嶺》仍以其富于異國情調的環境和細致地描繪人物內心變化過程的獨特的視覺語言獲得了評論界的贊譽和極為可觀的票房收入。
在影片里占主要位置的是道布斯。影片開場時道布斯是讓人厭惡的乞丐。他身強力壯,卻滿足于用乞討來的錢填飽肚子。一位白衣紳士(由約翰·休斯頓自己扮演)慷慨地給了他一個銀幣,便在一天之內受到他三次騷擾,最后白衣紳士訓斥了他,告誡他應當盡力自謀生路。雖然道布斯給人的第一個印象不佳,但影片接著就展示了他善良的一面:他在籌措淘金的費用時慷慨地拿出了他掙回的全部工錢和彩票中獎所得;他拒絕接受柯爾丁用黃金來償還他當初的投資;在淘金初期,他既是最賣力的挖礦者,還專門負責采購糧食。然而就在人們對他逐漸產生好感的同時,他的惡的本能也漸次顯露出來。如果說他第一次企圖對霍華德動武只說明了他脾氣暴躁的話,那么,當他出于盲目的懷疑竟然要拔槍打死曾救過他兩次命的柯爾丁時,人們便預感到道布斯肯定會在黃金的誘惑下什么傷天害理的事都能做出來的了。休斯頓曾把他影片里的悲劇人物分為三類:愚蠢的因而無自知之明的,聰明的但無自知之明的,和為看清自己而不惜付出代價的。第一類人是悲慘的,第二類人是可悲的,第三類人則是英雄的。道布斯無疑屬于第一類。他在荒原上顯然亟需同舟共濟的危急時刻居然為了獨吞黃金而不惜對柯爾丁下毒手時,他的愚蠢是悲慘的,而黃金引發的貪欲更是驚心動魄的。
霍華德在影片里是一個寓言式的人物,并不是按嚴格真實的要求來構思的。在出發淘金之前,他就發表了一通“道德箴言”:“金子是個禍害,它會使人變得貪婪,價值觀念和性格也會完全改變,靈魂也變了。”在匪徒撒光了金砂之后,他哈哈大笑說,這是上帝開的一次玩笑,來自大自然的金子又回到大自然去了。在淘金的過程中,他從不在感情上卷入糾紛,始終是個冷靜的、胸有成竹的旁觀者。他以垂暮之年冒著生命危險去淘金,似乎并無發財的動機,而他最后遁入印第安人的部落,也帶有警世的意味。華爾特·休斯頓(約翰·休斯頓的父親)因扮演這一角色而獲得金像獎,與其說是由于演技高超(因為這個人物并不可信),毋寧說是由于它的道德教化力量。
《寶石嶺》問世后曾得到美國一些最有權威的影評家的交口贊譽。例如《紐約時報》的權威影評人鮑斯萊·克勞塞說,“休斯頓拍出了一部深刻地描寫文明的邪惡貪欲與蠻荒環境中求生本能之間的沖突的戲劇性影片。”《時代》雜志說該片是“好萊塢學會拍有聲片以來的最佳作品之一”。詹姆斯·阿奇也在《紐約客》雜志上盛贊這部影片。對影片題材的陳舊和道德說教的露骨嘖有煩言的人并非絕無僅有,然而古往今來又有哪一部影片是人人叫好的呢。
上一篇:《孫中山》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宰娜布?》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