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卑賤的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24 黑白片 (無聲) 73分鐘
德國柏林烏發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弗里德利希·茂瑙 編劇:卡爾·梅育 攝影:卡爾·弗洛因特 羅伯特·巴伯斯克 主要演員: 愛米爾·強寧斯 (飾司閽) 梅莉·戴爾沙夫特(飾侄女) 馬克斯·黑勒(飾女婿) 艾米莉·庫爾茨(飾姑媽) 漢斯·溫特克爾歇(飾經理) 奧拉夫·施托姆(飾青年旅客) 赫爾曼·瓦蘭汀(飾大肚子旅客) 喬治·約翰 (飾守夜人)
【劇情簡介】
在巍峨豪華、車水馬龍的“大西洋”飯店的門前,一個臉上蓄著威廉式大胡子的年老的司閽,身著一件裝飾漂亮,飾有金邊的號衣,威風體面、熱情周到地送往迎來。每當有載著賓客的馬車抵達,他總是殷勤地趨前問候,為客人搬下行李……老司閽盡管忙前忙后,但他仍不時地向從此過往的每個熟人打著招呼。看得出,這位年老的司閽對他的工作是十分熱愛而又盡職盡責的。特別是他身穿的那件剪裁得體,金光閃閃的號衣,更可以說是他的驕傲。因為它不僅使他的地位高踞于飯店其它眾多的仆役之上,成為飯店仆役之中 “第一人”身份的一種標志;而且每天下班后,當他穿著這身行頭,挺著胸脯,邁著大步,回到他居住的簡陋破舊的樓房后院時,還總要引起窮鄰居們艷羨的目光,給他的臉面增添許多的光彩。
然而,好景不長。一個大雨滂沱的晚上,當年邁體衰的老司閽終因勞累不堪,再也扛不起旅客沉重的行李,而不得不喘著粗氣歇息片刻時,這情景恰好被經理瞥見了。于是第二天,當老司閽前來上班時,意外地發現一個年青的司閽已然站在飯店的門前,取代了他的位置。老司閽來到經理室,意欲問個明白。經理告訴他,考慮到他年邁體衰,并且念及他為飯店多年所做出的貢獻,現在決定照顧他,為他調換了 一個較為輕松適合的工作——去當看守廁所的侍役。老司閽聽了很不服氣,他一再跟經理保證,說他是能夠勝任工作的。為了證明他還是有氣力的,他在經理面前,當場試扛一件很重的行李箱,不料,他剛把行李箱舉起,身體便失去了平衡,摔倒在地。在事實面前,老司閽無話可說,只好認輸,不情愿地接受了經理為他安排的新工作。
老人由站在飯店門前迎送賓客,威風體面的司閽,一下子降格成為看守地下室廁所的侍役,在那里為客人遞擦手巾,擦拭皮鞋……為此他被迫脫下了那件金光閃閃的司閽號衣,換上一件不合身的廁所侍役穿的灰上衣。老人從昔日眾仆役中排位“第一的人”變成了“最后一人”,這一地覆天翻的變化不僅使他心理失衡,倍感屈辱、跌份,而且使他賴以驕傲自豪的精神支柱一下子垮了下來。這時他忽然想到,第二天是他侄女的婚禮。如果以他原先在飯店的身份與地位,再穿上那套體面榮耀的司閽制服,一定會給侄女的婚禮增輝添彩。想到這里,他不禁心頭頓生傷悲。絕望的老人為了保住自己與侄女的臉面,不讓家人與鄰居們得知他遭貶黜的恥辱,決定再扮演一次原來的角色。為此,夜里他偷偷地潛入服裝室,把那件已經交回的司閽制服又偷了出來,然后乘守門的小廝打瞌睡之際,像個小偷似地溜出了飯店大門。
婚禮上,老人努力克制住自己內心不快的心緒,不使其有任何流露的痕跡。只見他身穿那件偷出來的號衣,神采飛揚,興高采烈,儼然是一個無憂無慮、幸福安樂的老人。第二天早上,老人仍像往常那樣穿著那件號衣,挺著胸脯,邁著大步回飯店上班。直到他走到離“大西洋”飯店不遠的一條旁街上,這時他才突然如夢方醒,意識到他現實的處境。于是他趕緊來到火車站,鉆進廁所里把那件號衣脫下,然后寄存在小件物品存放處。
脫下那件司閽的號衣,老人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飯店上班。
老人新工作的地點位于飯店地下室的廁所內,那里與外界,與原來歸他管轄服務的堂皇的飯店大門唯一的聯系是從廁所上方窗戶透進來的一絲光線。
盡管老人想方設法在家人與鄰居面前掩蓋他被貶黜這件不光彩的事,但是紙里畢竟包不住火,司閽老人變成了廁所侍役這一事實,很快還是被給他送飯的親戚發現了。原來在老人到新崗位上班的第二天,一直負責照顧老人生活,為他送飯的姑媽,又如時來到飯店給老人送飯。這天,她不知怎么心血來潮,竟想同老人開個玩笑。于是她偷偷地躲藏在大門旁邊的一堵墻后,然后伸出手臂,把飯盒遞給那個身穿號衣的人。然而奇怪的是,那人今天卻無動于衷,仍然全神貫注于他的工作。姑媽不解,探出頭來一看,這才發現,今天站在飯店大門前的已經不是那個老司閽,而是一個陌生的年青人。不知所措的老婦人經過打聽,方才得知,老司閽已經被調換了工作。一個飯店的侍役帶著老婦人來到飯店地下室的衛生間,這時,她才看到原來的“老司閽”正跪在地上,擦洗著地板。兩位老人在這里意外地相見,全都大吃一驚,目瞪口呆,無言地注視對方。
老婦人懷著受蒙騙的心情,連忙跑回家,把她所看到的一切告訴了侄女與鄰人。于是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地便家喻戶曉。晚上,當老人從車站小件物品存放處把寄存在那里的號衣取出,然后又像往常那樣穿著那件號衣回到住家時,艷羨的目光沒有了,迎接他的卻是鄰居們的嘲笑與譏諷。他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中,想對侄女和姑媽說明一切,但沒想到,連他們竟也對他表現出了一種反感和拒絕的態度。
老人自知西洋鏡已經戳穿,只好又偷偷地溜回飯店,準備把號衣送回。但不幸他的舉動被守夜人發現了。守夜人同情并理解老人的處境,對他作了 一番勸慰過后,又把他攙回到廁所,安放在一張椅子上。老人這時精神已徹底崩潰,他獨自一人,默默無言,失神落魄地坐在椅子上,等待著死神的降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人的命運一夜之間竟然又發生了巨變,一個來自美國的百萬富翁突然發病猝死在衛生間里,就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氣之前,把他的一大筆財產留給了給他以臨終關懷的老司閽。老人得到這筆意外之財,傾刻之間變成了富翁。他邀請守夜人與他一起在飯店的餐廳里共享了一頓美味佳肴過后,乘坐馬車走向了美好的未來。
【鑒賞】
由德國無聲片時期電影大師卡爾·梅育編劇,由弗里德利希·茂瑙導演的《最卑賤的人》,是20年代初期繼表現主義電影之后,在德國文學藝術中出現的“歸返內心世界”的傾向與馬克斯·萊因哈特室內戲劇的影響下誕生的另外一種德國電影流派即室內劇電影的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卡爾·梅育是這一新的電影流派的創建者。與德國的室內話劇一樣,梅育的室內劇電影主要也是描寫小市民生活的悲劇。如《碎片》敘述一個偏僻小車站的巡道員的女兒,因被來此巡訪的鐵路督察員誘奸,而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后樓梯》講述的是一個年青女傭人的愛情悲劇;《除夕夜》則是一個小酒店店主因不堪忍受家庭的糾葛,而在除夕夜上吊自盡的故事;《最卑賤的人》講述的是一個年邁體衰的飯店司閽的悲慘命運。
室內劇電影一般只有兩三個主要人物,他們不再是表現主義電影里的魔鬼或暴君,而是一些社會的“小人物”,如鐵路工人、郵差、女傭人、旅館的司閽或小店主等。他們在影片中多是一些有喻意的人物,因此往往沒有具體的姓名,而只有說明其身份或職業的象征性名稱,如:父親、母親,妻子、女兒、侄女,或鐵路工人、郵差、司閽、守夜人等。影片故事就發生在這些小人物們的日常生活里。他們缺少歡樂,平靜無奇的生活,因來自家庭內外的矛盾糾葛而遭受沖擊和破壞,當這種沖擊與破壞達到一定的限度時,他們或出于對生活的絕望而自殺,或出于本能而奮起進行反抗。不過他們反抗的對象已不再是表現主義電影里那樣的獨裁者、暴君,或魔鬼幽靈,而是壓迫者與生活中殘酷的法則。室內劇電影雖然大都貫穿著愛與死的主題,而且是以主人公的死而結束故事的,不可避免地帶有一種悲觀主義、宿命論的傾向。但是室內劇電影作為戰后德國社會的一面鏡子,反映了這一時期德國混亂社會狀況下的小人物的命運,以及他們本能的,沒有多大成功希望的反抗不合理社會的斗爭。因此由1920至1924年出現的室內劇電影與表現主義電影作為德國戰后年代的產物,作為德國最早出現的兩個民族電影流派,它們“像一面巨大的哈哈鏡那樣反映了德國社會動蕩不安的情況”,同時在藝術上亦“居于進步的頂峰”。
1924年,茂瑙根據著名劇作家梅育的劇本拍了他最著名的室內劇影片《最卑賤的人》,這是他繼《諾斯費拉圖》之后又一部影響較大的作品,也是茂瑙去美國之前電影藝術創作上的頂峰之作。茂瑙與梅育在這部影片里通過一個年老的旅館侍役的悲慘命運,觸及并批判了從德意志帝國沿襲下來的,貫穿德國社會上下的一種致命的國民性:對當權者的盲從、頌揚與對權威的篤信、膜拜。梅育與雅諾維茨曾經在他們為《卡里加里博士》編寫的劇本中揭示過這
一可悲的德國國民性格,如今茂瑙與梅育又在這部影片里通過對小市民階層“把制服作為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征,并以此而驕傲”的膜拜心態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批判。對于這部影片在德國出現的必然性,德國著名電影史家洛特·艾斯納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這部小市民悲劇來自一個有時遺憾地竟把制服看作上帝一樣的國家”。在這部影片中,梅育與茂瑙還借助一些小道具表達某種寓意或象征意義,如那扇被老司閽不停地轉動的大飯店的轉門,不僅代表著與老司閽身穿的那件體面威嚴的號衣相一致的權威,而且它也是那些“被命運拋來拋去的人們與老司閽忽而天堂,忽而地獄的命運輪回”的一種象征。此外,他們在這部影片里還有意識地將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階層——大資產階級世界與小市民的生活環境,闊佬們出入的大飯店,里面豪華奢侈的生活與窮人聚居的簡陋住房,他們在那里所過著的貧困生活作了鮮明的對比,從而給這部影片賦予了社會批判的立場。將窮苦的小市民作為描寫的對象,并表達出社會批判的傾向,這在當時的德國電影里還是十分罕見的,可以說是德國電影在題材與內容上的重大的進步。
本片在攝影技術上作了較大的革新。茂瑙把攝影機看作是“導演的畫筆”,認為,“應將攝影機盡可能地加以移動,以便捕捉每一個匆匆即逝的氣氛”。在拍攝中,他從情節與人物的需要出發,要求攝影機要運動起來,能夠做到跟拍、追拍,或從上下不同的角度進行拍攝,使攝影不僅是展現情節,而且成為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的一種手段。為此,他們將攝影機從三角架上解下來,把它安放在一個安有膠皮轱轤的車子上,或綁在攝影師的肚子前,利用電梯或吊籃的運動進行拍攝,這樣便打破了固定機位的束縛,達到讓攝影機活動起來的目的,實現了攝影機的解放。如影片的開頭就是一個從上而下,在運動中拍攝的鏡頭;他們先將攝影機放在電梯里,讓其在隨電梯下降的過程,拍攝飯店大堂的全景,爾后又將攝影機安放在一個膠皮轱轤車上,隨車的運動穿過大堂、來到轉門外(切換),最后來到飯店門前的大街上,拍攝站在那里送往迎來的老司閽,這樣,處于運動中的攝影機不僅可以隨意制造出遠近、寬窄的感覺,而且能給電影以一種完全流動的視覺敘述技術,使觀眾能從各個角度注視情節的發展。其結果,電影變得比以前更有節奏感、更加生動、更加直觀、更加賞心悅目,為電影藝術的發展帶來了重大的進步。
在這部影片中,演員強寧斯出色的演技,是使其獲得成功的另一重要的因素。他不僅將一個年邁體衰的老司閽演得維妙維肖,而且將他復雜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細致入微,為影片增色不少。《最卑賤的人》的成功促使茂瑙與強寧斯爾后再度合作,拍了茂瑙離德赴美前的最后兩部影片:根據法國戲劇家莫里哀的著名同名話劇拍的《偽君子》(1925)與根據德國著名詩人歌德的名著《浮士德》拍成的《浮士德——一個德國的民間傳說》(1926)。茂瑙杰出的導演藝術與強寧斯成功的表演,使這兩部影片不僅成為德國無聲電影中的優秀作品,而且在世界電影史上亦享有一定的地位。
遺憾的是,劇作者梅育出于對老司閽的同情而最后為影片增添了一個美國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尾。為此,他讓精神崩潰,坐以待斃的老司閽絕處逢生,由于救助一個美國百萬富翁,接受了那人的一筆可觀的遺產而一夜之間命運陡然產生了巨變,從而給老司閽安排了一個美好,然而非現實的未來。這段類似滑稽喜劇式的結尾不僅有違生活的真實,而且大大地削弱了原來老司閽命運所顯示的巨大悲劇意義與影片的社會批判力量,不能不說是一處“畫蛇添足” 的敗筆。
上一篇:《更高原則》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柏林上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