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5—1993
【介紹】:
詩人、翻譯家、文學批評家、傳記作家、文學史研究者、編輯,出生于肯特郡,父母是著名的社會歷史學家。1922年他發表處女作《假面舞會與詩》(Masques and Poems,1922),1923年至1925年就讀于牛津大學巴利奧爾學院。此后他曾赴東京教授英語,回倫敦后當了一名記者,同時從事寫作。1930年他再赴日本,任教于東京文理大學。1944年至1951年他任文學刊物《康希爾雜志》(The Cornhill Magazine)的編輯。1951年他參與創辦面向普通讀者的知名歷史月刊《今日歷史》(History Today)并擔任編輯,直到1979年才卸任。1992年他受封為爵士。昆內爾的主要作品有詩集《詩集》(Poems,1926),文藝批評著作《波德萊爾和象征主義者》(Baudelaire and the Symbolists,1929)、《十七世紀詩歌的幾個問題》(Aspects of Seventeenth Century Verse,1933)、《四幅畫像:博斯威爾,吉本,斯泰恩與威爾克斯》(Four Portraits:Boswell,Gibbon,Sterne and Wilkes,1945)、《約翰·羅斯金———一位預言者的肖像》(John Ruskin:The Portrait of a Prophet,1949)、《拜倫在意大利》(Byron in Italy,1955)、《魚的符號》(The Sign of the Fish,1960)、《莎士比亞傳》(Shakespeare:A Biography,1963)、《亞歷山大·蒲柏:天才的教育》(Alexander Pope:The Education of Genius 1688—1728,1968)、《浪漫英國》(Romantic England:Writing and Painting,1817—1851,1970)、《卡薩諾瓦在倫敦》(Casanova in London and Other Essays,1971)、《羅馬圓形劇場》(The Colosseum,1971)、《拜倫:聲名鼎盛時》(Byron:The Years of Fame,1973)、《撒繆爾·約翰遜的友人與敵人》(Samuel Johnson:His Friends and Enemies,1973)、《英國文學史》(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1973)、《追求幸福》(The Pursuit of Happiness,1988)以及自傳《大理石足》(The Marble Foot:An Autobiography,1905—1938,1976)和《任情追逐》(The Wanton Chase:An Autobiography from1939,1980)等。昆內爾知識淵博、才情出眾、識見過人,通曉多種語言,研究的領域涉及廣泛,且都有突出建樹,是公認的大學問家。在文學研究方面,昆內爾是享有盛名的拜倫勞羅斯金研究的權威,論及莎士比亞、約翰遜博士、蒲柏、賀加斯、波德萊爾,普魯斯特、納博科夫等人的專著也同樣為人稱道。
上一篇:《斯諾,查爾斯》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普里斯特利,約翰·博伊登》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