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美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50 黑白片 138分鐘
美國20世紀福斯公司攝制
編導:約瑟夫·曼基維茨 攝影:米爾頓·克拉斯納 主要演員:蓓蒂·黛維絲 (飾瑪戈·強寧) 安妮·巴克斯特 (飾伊芙·哈靈頓) 喬治·桑德斯 (飾艾迪生·德維特) 賽萊斯特·霍姆 (飾卡倫·里查茲) 加萊·茂里爾 (飾比爾·桑普森) 休·馬爾羅 (飾勞埃德·里查茲) 瑪麗琳·夢露 (飾卡斯威爾小姐)
本片獲1950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桑德
斯)、最佳編劇、最佳錄音、最佳服裝設計等六項奧斯卡金像獎,紐約
影評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黛維絲)獎;1951年戛
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黛維絲)獎和評委會特別獎
【劇情簡介】
在紐約薩拉·西德斯學會的隆重頒獎儀式上出現了高潮:由一位資深老演員給一位新秀頒發薩拉·西德斯獎。這是學會的一項最高榮譽獎,而得主卻是一位剛在美國戲劇舞臺上嶄露頭角的年輕女子伊芙·哈靈頓。當伊芙上臺領獎時,她的形象在在場的一批戲劇界名人——女演員瑪戈、導演比爾、劇作家勞埃德和他的妻子卡倫、劇評家艾迪生——的眼神突然凝滯了。他們都曾經是伊芙的朋友,現在她卻變得那么“陌生”。艾迪生的回憶向我們述說了這位“彗星美人”的故事:
在紐約一家劇院里,紅極一時的女演員瑪戈正在卸妝,劇作家勞埃德和劇評家艾迪生伴著她高談闊論。卡倫帶著伊芙進來了,卡倫告訴瑪戈說這位年輕戲迷是她的狂熱崇拜者,渴望能向她親訴敬仰之情?,敻臧谅乇P問伊芙的來歷,她自稱出身于貧寒農家,后去密爾沃基謀生,在一家啤酒廠干活,與一位無線電技師艾迪戀愛結婚,艾迪入伍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伊芙說她自幼酷愛演劇,在啤酒廠干活時參加過業余演出,對瑪戈崇拜已極,曾在舊金山連續看她的演出,來到紐約后仍每場必到。她的最大愿望就是當上一名演員。瑪戈為她的至誠所動,留下她充當管事。
瑪戈年已40,仍未結婚,戀人比爾是一位極有才華的影劇導演,來往于紐約和好萊塢,極負盛名。他比瑪戈小8歲,但對瑪戈十分忠誠。伊芙進入瑪戈的生活后,對瑪戈百般巴結,事事主動關心,深得瑪戈喜愛,但不久卻發現伊芙在衣著打扮、行為舉止等方面極力摹仿她,更有甚者,伊芙竟背著她向遠在好萊塢的比爾寫信,“代替”她關心比爾。
在歡迎比爾回紐約并為他祝賀生日的晚會上,終于因為伊芙而在瑪戈與比爾之間爆發了一場爭吵。瑪戈發現比爾回來后竟不先來找她,而在客廳里與伊芙談天,不禁怒火中燒,當面訓斥;比爾認為瑪戈狂妄自大,誣栽好人;兩人互相攻擊,使晚會的空氣急趨緊張?,敻晗虮O制人馬克斯求助,要他讓伊芙去他的公司工作,并在眾賓客面前尖刻地指責伊芙。伊芙逆來順受,贏得了眾賓客的好感,一致認為瑪戈是酒醉失態,有悖情理。伊芙乘機向卡倫求助,希望她在馬克斯面前替她說情,讓她當瑪戈的替角。由于伊芙善解人意,寬厚謙遜,在晚會結束時,她已取代瑪戈,成了馬克斯、里查茲夫婦和艾迪生的寵兒,唯一的例外是比爾。他雖然對瑪戈的偏執自大十分不滿,卻仍然深愛著她。
當勞埃德的新作投入排演時,瑪戈照例遲到達兩個小時之久。當她進入劇院時,吃驚地發現伊芙已替代她在排練場上擔任主角。艾迪生竟不客氣地告訴瑪戈,伊芙的朗誦比她高明得多,早晚會在舞臺上超過她。勞埃德和馬克斯也站在伊芙一邊,贊揚伊芙的表演??▊悶樗l現了伊芙而頗感欣慰,而當她看到伊芙在傲慢的瑪戈面前仍然低聲下氣、謙恭有加時,更覺得應該幫助伊芙取得演出的機會。比爾雖對伊芙并無多大好感,但對瑪戈的當眾發威,與所有在場的人輪番吵罵,也甚感不快,終于絕袂而去。
卡倫眼看瑪戈已日趨孤立,深感憂慮。她既想幫助伊芙,又不愿置瑪戈于不顧。她終于想出了一條兩全其美的妙計,自以為這樣一來既可給瑪戈擊一猛掌,使她清醒過來,對自己作出恰當的估計,同時也給伊芙以施展才能的機會,免得被瑪戈踩在腳下。
卡倫和勞埃德主動去向瑪戈表示和解,并和她一起去遠郊度周末。在回家的路上,卡倫事先偷偷地放掉了車子的汽油,以致車子不久便在荒涼的山路上熄了火,使瑪戈無法如期趕到劇院參加勞埃德的新作的首場演出。瑪戈的誤場使伊芙順理成章地以替角身分登上了她夢寐以求的舞臺。她一鳴驚人,大獲成功。艾迪生在評論文章中一方面大肆吹捧伊芙,一方面含沙射影地攻擊瑪戈,以討得伊芙的歡心。伊芙又轉向比爾調情,比爾嚴肅地告訴她,他愛的是瑪戈。
艾迪生和伊芙開始在公開場合同出同進,卡倫感到情況不妙,懷疑自己的計策是否得當。她約瑪戈和比爾去一家飯店見面,把艾迪生的評論文章給瑪戈看。瑪戈讀后不禁大怒,發誓要向艾迪生和伊芙進行報復。
伊芙發現艾迪生的文章不僅觸怒了瑪戈,并且起了使卡倫和勞埃德轉而同情瑪戈的反作用,便去找勞埃德表示她同這篇文章并無瓜葛。在伊芙的蠱惑下,勞埃德答應讓伊芙來主演他的新作??▊惵動嵈笈?,說不能讓那個小妖精得逞。
比爾、瑪戈和里查茲夫婦再次相聚,比爾在飯桌上宣布要和瑪戈結婚。這時卡倫突然接到伊芙從鄰桌傳來的便條,約她去女廁所有“要事相商”??▊愒诂敻甑膽Z恿下如約前往。兩人見面后,伊芙先是謙卑地表示她主要是受了艾迪生的欺騙,不該投靠了他,現在決心要和朋友們重歸于好。出乎卡倫意外的是伊芙隨即又提出要求卡倫向勞埃德“主動推薦”她去扮演他的新劇的主角??▊惱淅涞鼐芙^了她。伊芙兇相畢露地威脅說,如果她不答應她的要求,她將把她偷放汽油造成瑪戈誤場之事告訴艾迪生,讓他在報端公諸于眾??▊惾缭饫讚?,噤不能言。
卡倫回到餐桌上,聽到瑪戈正宣布她已決定放棄在勞埃德新劇中的角色,因為她已經老了,要成家了??▊愋沟桌锏卮笮ζ饋?,使眾人為之愕然。
伊芙終于得到了她的角色,但在排演時比爾總是吹毛求疵,并和勞埃德不斷發生爭吵。伊芙不動聲色,對比爾委曲求全,同時繼續勾引勞埃德。她半夜三更偽裝有病,讓鄰居打電話騙來勞埃德,然后向外界散布謠言,說勞埃德已經愛上了她,要離開卡倫和她結婚。
當伊芙在艾迪生伴同下去紐黑文演出時,伊芙傲慢地拒絕了艾迪生的求愛,并宣布她要和勞埃德結婚了。艾迪生成竹在胸,不動聲色地告訴伊芙說,“我倆都是‘殺手’,才是最理想的一對。”他隨即一一揭穿了她的謊言,指出她的真名是德羅特·斯勒辛斯基,她確實出身于貧寒的農家,確實在啤酒廠干過活,但所說與艾迪結婚、艾迪陣亡云云,均屬捏造。她是由于勾引啤酒廠老板,被老板娘發現,因苦于沒有證據,只得給了她五萬美元打發她離開密爾沃基了事。她也沒有去過舊金山,沒有場場必看瑪戈的演出之類的神話。艾迪生說,遺憾的是現在他也不想再和她結婚了。
鏡頭又回到了薩拉·西德斯學會的授獎儀式上。伊芙領獎如儀,然后謙恭如常地在致答詞時向瑪戈、比爾、卡倫、勞埃德、馬克斯一一深表謝意。她稱瑪戈為“恩人、導師、偉大的藝術家”,表情正常得無懈可擊。她唯一沒有致謝的是艾迪生。她宣布說她下星期要應邀去好萊塢拍電影了。
伊芙回到旅館里,吃驚地發現有一位年輕女子蜷縮在沙發上。她自我介紹說她名叫菲比,是伊芙的狂熱崇拜者。這時有人敲門,菲比去開門發現是艾迪生替伊芙送來她忘帶了的獎杯。艾迪生告訴菲比應向伊芙好好學習,將來也一定能得獎。是不是一個未來的伊芙·哈靈頓又開始登場了呢?
【鑒賞】
《彗星美人》是曼基維茨根據瑪麗·奧爾的廣播劇《伊芙的智慧》改編的。曼基維茨在從影之初是一位編劇,為好萊塢各大影片公司寫過不少劇本,但成功者不多。1945年開始從事導演工作后才華始顯,拍出了諸如《給三個妻子的信》 (1949)、《彗星美人》 (1950)、《凱撒大帝》 (1953)、《赤足伯爵夫人》(1954)、《炎炎長夏》(1959)和《埃及艷后》(1963)等一系列名聞遐邇的影片。曼基維茨以善于處理臺詞著稱,他的影片都是通過語言和人物對語言的反應來取得效果的。他并不認為電影與戲劇存在互不相容的區別,而在拍片時利用純舞臺劇的手法更屬正常。他以他的成功的實踐來支持和印證了他的觀點?!跺缧敲廊恕繁闶瞧渲凶钣姓f服力的一例。
看本片累的是耳朵。廣播劇原本是訴諸聽覺的,如今拍成影片之后,曼基維茨是用可見的演員形象來豐富了原作的聽覺效果。蓓蒂·黛維絲和喬治·桑德斯的表演誠然是非常精采的,但支撐他們的表演的東西卻是那滔滔不絕的臺詞。這些臺詞中機智、絕妙的比喻比比皆是。傲慢自大、剛愎自用的名演員被工于心計、口蜜腹劍的小跟包玩弄于掌股之上,從高談闊論降格為牢騷滿腹;寡廉鮮恥、伺機取利的權威劇評人周旋于敵對雙方之間,得力于他的如簧之舌。頭腦清醒、目光如炬的導演,意志薄弱的劇作家和他的忠厚善良的妻子相比之下似乎不擅辭令,但在緊要關頭同樣能唇槍舌劍一番。就連一臉傻氣的卡斯威爾小姐(瑪麗琳·夢露的早期銀幕角色)雖然驚鴻一瞥,只在慶祝比爾生日的晚會上短暫地露了一面便再無影蹤,卻也在唯一的一次開口中妙語驚人(“制片商怎么都像沮喪的兔子?”)把各個人物的連珠炮式的臺詞比作決堤之水或飛瀉的瀑布是決不為過的,特別是在群情激動的場面里,觀眾真有耳不暇接之苦,一句妙語或一個尖刻的比喻尚未回過味來,下一句便接踵而至。像《彗星美人》這樣的影片僅僅看上一遍實在是不足以參透其全部語言奧秘的。
《彗星美人》在參加角逐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時推出的是扮演瑪戈的黛維絲和扮演伊芙的巴克斯特,而把扮演艾迪生的桑德斯列為男配角,實際上這三個角色在影片中應是鼎足而立的。一個是因紅極一時而變得缺乏自知之明的明星,一個是為登上明星寶座而不擇手段的“接班”明星,一個是利用筆桿子攪水摸魚的無恥文人。他們雖然都混跡于紐約的劇壇,但將以好萊塢為最后歸宿。艾迪生告訴卡斯威爾小姐,馬克斯是“制片商”,比爾不時要去好萊塢導演影片,伊芙陰謀得逞后便洋洋得意地宣布要去好萊塢拍片。因此,背景雖是紐約,其實寫的是好萊塢,難怪當美國影藝學院把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授于《彗星美人》時,影評界幾乎一致認為好萊塢的自我審視精神是十分可嘉的。
作為好萊塢的自我審視,《彗星美人》的三個主要人物是極富典型性的。自從大制片廠制度在好萊塢確立以來,明星成了最受寵的人物。制片廠為了給觀眾制造崇拜的偶像,給演員們涂上光怪陸離的神奇色彩,使他(她)們在霓虹燈光下顯得神秘莫測,宛若天人。天文數字的片酬,窮奢極侈的生活條件,方面使明星們變得驕橫矜夸(當然并非所有的明星都是如此),另一方面則使垂涎明星寶座的凡人小子不惜出賣靈魂。在明星和影迷之間興風作浪乃至敲詐勒索的所謂好萊塢“專欄作家”(其中最臭名昭彰者如勞拉·帕森斯和赫達·霍珀之流),也是美國電影界的一大公害。這三類人物在好萊塢的發展歷史上顯然是缺一不可的。當觀眾在《彗星美人》里看到瑪戈、伊芙和艾迪生依次登場亮相時,當他們看到伊芙從頒獎人手中接過薩拉·西德斯獎座(奧斯卡金像獎?)時,特別是當他們看到菲比和當年的伊芙如出一轍地奉承金獎明星時,他們會為好萊塢的坦率自供喝采的。
當然,在實際生活中,黛維絲、巴克斯特和桑德斯同他們所扮演的人物并無共同之處。黛維絲和瑪戈唯一相像之處是她倆都是紅極一時的明星并且年齡也相仿——黛維絲出演瑪戈時為41歲,片中的瑪戈是40歲。黛維絲出演瑪戈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為曼基維茨原先邀請的瑪戈扮演者是比黛維絲年長3歲的克勞黛·考白特,只是由于考白特在影片開拍前背部意外受傷才不得不臨時易人。黛維絲在好萊塢是唯一不靠美貌來贏得觀眾崇拜的明星。她曾被戲劇學校拒收,數度被影片公司踢出,誰能想象一個眉眼距離過大而鼻嘴又靠得過近的姑娘會博得觀眾青睞呢?她直到年過25,青春將逝之時才終于因演技出眾而在好萊塢爭得一席之地。所以黛維絲在好萊塢長期享有“唯一的真正職業演員”之美稱。黛維絲的另一個非一般的明星所能做到的長處是對劇本的質量和導演的素質要求嚴格。在華納公司的劇本討論會上,黛維絲經常與制片人、編劇或導演爭吵不休,絕不輕易讓步。1935年,當華納公司分配她主演《黑鷹》時,她認為劇本的改編質量太低,導演的素質太差,堅決拒演。在相持不下之時,她負氣遠走英國拍片,被華納公司以擅自破壞合同而訴諸法庭。結果黛維絲敗訴,經濟損失慘重。然而這一場風波卻使黛維絲的獨立不羈的個性聞名遐邇。她出演本片時已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正是聲譽最隆之日。瑪戈·強寧被普遍認為是黛維絲最輝煌的創造。觀眾不難發現,瑪戈在影片里從未在舞臺上展示一下她的演技,她只是在生活里作了淋漓盡致的表演。伊芙同樣也沒有向觀眾展示過她在舞臺上的實力。這是否意味著熠熠發亮的紅星大抵是功夫在水銀燈外呢?當菲比在鏡子前偷偷試穿伊芙的戲裝時,觀眾必然會心領神會地想起當年伊芙的一模一樣的動作,但這個循環難道只是從伊芙開始的嗎?當薩拉·西德斯學會的主席在冗長的演詞里大談演劇事業的崇高和偉大,當資深老演員在頒獎前夸獎年輕美麗的新秀的品德與才華,當伊芙面無愧色向她的手下敗將們一一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時,鏡頭慢慢搖過一張張表情扭曲的臉:苦澀、冷漠、輕蔑、憤懣……是否在別的什么名目的頒獎式上同樣也在某個角落里有著沒有讓攝影機捕捉到的這樣的臉龐呢?
不欣賞《彗星美人》的評論家也大有人在。他們詬病這部影片過于“嘵舌”,太忽視電影表現的獨特可能性。事實上這種“嘵舌”的舞臺式銀幕杰作并不鮮見,我們隨手便可舉出像《欲望號街車》或《猜猜誰來吃晚餐》等例子。反對電影強調語言元素是一種偏狹之見,“嘵舌”實際上并非易事,它要求編導有更高的文學素養、修辭技巧和場面調度能力,才能使觀眾不致因動態鏡頭的大量減少而產生沉悶之感;它要求演員有更強的語言能力,咬字準確,發聲清晰而且表情手勢配合得當,感情豐富。何況,不同的題材和不同的創作意圖,必然要求不同的敘事方式和不同的表現形式。僅以臺詞的多與少作為判斷優劣的標準是荒謬可笑的。
最后還有一個小插曲:在比爾的生日晚會上,我們看到瑪麗琳·夢露挽著桑德斯的手臂出現在眾賓客面前。和卡斯威爾小姐一樣,夢露還正在謀求出頭露面的機會。桑德斯介紹她是“卡帕卡巴納戲劇學校的畢業生”,并對她說,“我能看到你的事業猶如旭日正在從東方升起呢。”
上一篇:《開端》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影子部隊》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