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淪》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42 黑白片 135分鐘
意大利電影工業公司攝制
導演:盧奇諾·維斯康蒂 編劇:安東尼奧·彼特朗吉里 盧奇諾·維斯康蒂 馬里奧·阿里卡塔 朱塞佩·德桑蒂斯 奇安尼·普契尼(根據詹姆斯·坎恩的小說《郵差常按兩次鈴》改編) 攝影:阿爾杜·湯蒂 杜姆尼科·斯卡拉 主要演員:馬西莫·奇羅蒂(飾奇諾) 克拉拉 卡拉梅(飾奇奧瓦娜) 德·蘭達(飾勃拉迦納)迪婭·克里斯恰尼(飾阿妮塔) 艾里奧·馬爾科卓(飾西班牙人)
【劇情簡介】
流浪漢奇諾搭乘順風車,漫無目的地隨車來到了勃拉迦納開設的酒店。他身無分文,白吃了酒店老板娘奇奧瓦娜給他準備的一頓飯菜。勃拉迦納上前要帳,奇諾說他是機械修理工,可以替他修車抵帳。在修車時勃拉迦納發現奇諾多才多藝,還曾和勃先后在同一兵團服役,兩人便交上了朋友。
奇諾發現卡車需要更換零件,勃拉迦納便騎車進城購買。奇諾在車房里聽到歌聲,循聲找去,發現奇奧瓦娜獨守空房。兩人一拍即合,便生奸情。奇奧瓦娜向奇諾訴說她因貧窮而一度賣淫為生,為求溫飽安定才嫁給又老又丑的酒店老板。她拒絕了他的出逃要求,說“我只想安定下來”。她表示只要奇諾真心愛她,并保證不在外面張揚,他倆的私情,一切都會有辦法的。
勃拉迦納回家來發現奇諾“仍在車房里修車”。勃答應了奇諾留下幫工的要求。奇諾的闖入使家庭氣氛發生了變化,一貫對丈夫唯命是從的奇奧瓦娜竟敢于對丈夫發號施令,并且還脾氣暴躁,動輒發火。她對奇諾表示“厭煩”,在聽到勃拉迦納說有人為了奪人妻子而開槍打死了丈夫時毫無反應。
在奇諾的不斷勸說下,奇奧瓦娜決定與奇諾私奔。在前往火車站的途中,奇奧瓦娜突然變卦。她說她不能去過流浪生活,“我錯了,跟我一起回去吧”。奇諾生氣地獨自走了。
在火車上,奇諾結識了一個自稱“西班牙人”的流浪漢。西班牙人很慷慨,替他付了一切生活費用,但當他發現奇諾的箱子里有女人的東西時,便十分惱怒,因為西班牙人是個同性戀者。奇諾不得不全盤托出真情。西班牙人勸他到海上去,“海水可以使你清醒,重享自由”。奇諾沒有趕上船,只得又回來與西班牙人一起流浪。在安科納城,他們巧遇勃拉迦納夫婦,奇諾舊情重燃,不能自禁,便拋下西班牙人隨同勃拉迦納夫婦坐卡車回酒店。途中奇諾與奇奧瓦娜合謀制造車禍,殺死了勃拉迦納。由于手段巧妙,警方找不出破綻,釋放了奇諾和奇奧瓦娜。
回酒店后,奇奧瓦娜與奇諾公開同居,但生活并不愉快。奇諾再次提出一起出走,說他在酒店里過日子便永遠無法忘掉勃拉迦納。奇奧瓦娜則堅持要奇諾努力適應新的生活,忘掉過去。兩人成天吵架,奇諾借酒澆愁。奇奧瓦娜請教士來開導奇諾,教士卻相反地勸奇諾離開這塊是非之地。奇奧瓦娜開始懷疑奇諾的真誠:“你一個月前在安科納還說離開了我便活不下去,現在一聽說要結婚為什么便嚇壞了呢?”
這時西班牙人突然找上門來,勸奇諾跟他一起去西西里。奇諾拒絕了。西班牙人說,“你就和你那個女人一起過下去吧。”奇諾氣憤地把西班牙人打倒在地,兩人從此分手。
心情極度矛盾的奇諾在街頭結識了舞女安妮塔。奇奧瓦娜上前打斷了他們的談話,興奮地告訴奇諾她發現勃拉迦納保有5萬里拉的人壽險。保險公司經過調查后已決定付給她保險賠償。沒想到這件事反而引起了奇諾的怒火,指責她是利用他去殺人,說她是為了錢才遲遲不肯離開。奇諾負氣出走,去找安妮塔,奇奧瓦娜跟蹤而至,拆散了他倆,并威脅奇諾要去警察局告發他。奇諾把她打倒在地,干脆住到了安妮塔的家里。
正在這時,有兩個目擊奇諾殺人的農民去警察局告發了奇諾。警方決定對奇諾進行監視,伺機逮捕。
在安妮塔家里,奇諾仍擺脫不了良心的責備,終于向安妮塔吐露了謀殺的經過,說他恐怕永遠擺脫不了奇奧瓦娜的糾纏。不久,奇諾發現了有人在跟蹤他,他要求安妮塔幫他逃走。安妮塔果然設計讓奇諾擺脫了便衣警察。
奇諾氣憤地去找奇奧瓦娜算帳,但她說她只是威脅他,實際上并無行動。她同意他離開,但又告訴他她已懷孕了。奇諾茫然離開,在荒野上徘徊,奇奧瓦娜在拂曉前找到了他。奇諾向她道歉,說他現在真正地意識到他是愛她的。奇諾告訴她有人在追蹤,必須趕快逃走。
在駕車外逃的途中,這對情人幻想著未來。奇諾說他并不擔心,因為上帝是不會拋棄兩個即將要有孩子的人的。然而就在這時,汽車突然滑出了路面,滾下了山坡。奇奧瓦娜當場斃命。當奇諾抱著死去的情人爬上公路時,警察已在那里等候著他:“奇諾·科斯塔,跟我們走吧。”
【鑒賞】
《沉淪》是維斯康蒂獨立執導的第一部影片。在此之前,他任法國導演讓·雷諾阿的助手,歷時四年,耳濡目染,難免在他的處女作中對雷諾阿的風格有所模仿。《沉淪》中有大量在實景中拍攝的鏡頭,攝影機經常處在不斷游動之中并在游動中注意捕捉人物內心活動的外在表現,以及環境與人物的動作的密切關系(一對情人在作愛時衣櫥的門敞開著讓人看到勃拉迦納的漂亮衣服、受別情困擾的情人在喧囂的鬧市上意外地重逢、借酒澆愁的奇諾被淹沒在生意興隆的店堂的喧鬧聲中、闃無人跡的荒野與人物心靈的“荒野”的重合等等),這一切無疑都暴露了雷諾阿對他的影響。雷諾阿的詩意現實主義對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先導作用是眾所公認的,因此,《沉淪》在風格和人物刻畫手法上的師承現象便導使某些評論家根據一些缺乏確鑿證據的傳聞,把《沉淪》列為新現實主義電影的開山之作。
當維斯康蒂著手拍攝《沉淪》時,意大利正處在政治動蕩之中。法西斯軍隊在地中海地區開始潰敗。影片剛停機,盟軍已在西西里島登陸,接踵而至的進軍羅馬的戰役曠日持久,使《沉淪》的最終完成和公映變得遙遙無期,直到戰爭結束后若干年才得以問世。
當維斯康蒂終于得到獨立拍片的機會時,他的第一個想法是改編維爾加的短篇小說《糾纏不休的情人》,但法西斯檢查機關禁止了他的計劃,這可能同真實主義大師維爾加當時作為意大利國內“文學抵抗運動”的精神領袖的地位有關。維斯康蒂于是接受了雷諾阿的建議,改編美國偵探小說家坎恩的《郵差常按兩次鈴》。這部小說在1939年已在法國被改編過一次,1946年(當時《沉淪》尚未公映)好萊塢又把它搬上銀幕(解放前上海曾上映此片,譯名為《蕩婦怨》)。一則流傳很廣但缺乏證據的傳聞是,維斯康蒂選擇這個題材是為了騙過法西斯檢查機關,而到影片完成送審時,檢查官對這部內容已完全意大利化的影片大為震怒,下令禁映此片,只是由于墨索里尼的親自干預才得以解禁云云。這個雙刃的傳聞既把維斯康蒂抬高成新現實主義的開路人,同時又微妙地揭露了這位貴族后裔同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高層人物的特殊關系。事實上墨索里尼既未解禁過《沉淪》,影片的麻煩也沒有隨著法西斯的覆亡而結束。據馬賽爾·馬爾丹在1959年發表的一篇記述《沉淪》的攝制經過的考證文章透露,影片之所以在戰后公映時會被剪得面目全非,是由于它的道德內容遭到了教會、衛道和公眾輿論的反對,甚至“受到了美國占領軍當局的非難”。所以,一味強調影片內容的意大利化及其寫實風格的“政治意義”,不僅會簡單化而且還會歪曲維斯康蒂的藝術意圖,何況這種“政治意義”是否存在也大可懷疑,因為無論是由于法西斯當局禁映也罷,影片由于戰火而未能完成也罷,它事實上從未在戰爭結束前公映過。
《沉淪》的寫實風格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具有的重要意義固然不容忽視,然而它絕不是一部因政治和歷史的厚度而價值倍增的作品。《沉淪》甚至應當說是一部缺乏政治和歷史透視的作品。被意大利化的只是故事發生的地點,而影片中的意大利社會則顯然是中性的,絲毫沒有法西斯統治的半點痕跡。在描繪意大利法西斯統治時期(包括戰前和戰時)平民生活現實的新現實主義影片中必然可見的政治和歷史標志在《沉淪》中盡付闕如。僅此一點便足以把《沉淪》既與維斯康蒂此后的全部影片(它們都以某種歷史判斷作為影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羅科和他的兄弟們》、《豹》等),同時也與新現實主義電影區別開來。《沉淪》歸根結蒂是一部人性主題的影片,一部揭示情欲的毀滅性力量的影片。它只想告訴人們,這股毀滅性的力量無時無刻在任何地方都制造著可怕的悲劇。
這一點在把《沉淪》同坎恩的原著小說和好萊塢的同名影片進行比較之后便更顯突出了。一些研究維斯康蒂影片的專家就作過這種比較。例如諾威爾·史密斯曾指出:在原小說和好萊塢的忠實改編中,存在大量的隨意性和偶然性元素,并以可笑的因果報應來結束故事(奇諾并沒有被發現是殺人兇手,但終因車禍而被判刑)。“維斯康蒂徹底摒棄了這一切。在他的影片里,悲劇決不是上天給人開的一個玩笑,悲慘的結局乃是由人物的處境的必然邏輯所決定的。”
作為悲劇發生基礎的是奇諾和奇奧瓦娜與社會的關系。奇諾是一個流浪漢,習慣于過居無定所的生活而不甘受制于他人的束縛——一種為絕大多數人所難以擺脫的社會性束縛。他去勾引奇奧瓦娜只是出于性欲的驅使,而不具有任何改變生活方式的目的。當他好不容易擺脫了女人的束縛,重新回到自由生活中去之后,情欲的力量卻使他重新跌進更為可怕的社會性樊籠——謀殺、不得不與共謀者結婚的前景并在小酒店里謀生的庸碌結局。奇諾在殺人后始終與新的生活環境格格不入,心理上始終無法歸于寧靜,實際上是由于他既無力擺脫社會束縛、又無力適應社會需要的結果。他和安妮塔的邂逅和戀愛,不僅是對奇奧瓦娜的報復,而且更是一種擺脫罪惡、回復純情的嘗試。然而情欲釀成的苦果——奇奧瓦娜懷孕了——最后還是毀滅了他。
奇奧瓦娜同樣也是既無力擺脫社會束縛、又無力適應社會需要的悲劇人物。她的委婉自白“我不得不指望有男人請我去吃晚飯”明顯表明了她的社會地位,而她的婚姻則使她一方面擺脫了娼妓的生活,在另一方面卻處在了受奴役的痛苦境遇。奇諾滿足了她的情欲,但同時又向她提出了她無法接受的條件。和奇諾恰恰相反,奇奧瓦娜需要的是擺脫貧困而寧愿放棄自由。她為能得到保險公司的金額賠償而歡欣鼓舞,對奇諾的憤怒反應感到完全無法理解。為了把奇諾拉回到她設置的樊籠里來,她不惜使用威脅恐嚇的手段。這對情人的相互要求代表了人和社會的兩種對立的關系形式,由于影片插入了西班牙人這一全然不想適應社會需要的“正面人物”,維斯康蒂對超然于社會要求之上的(也顯然是不現實的)生活方式的贊許是明白無誤的。然而,情欲打亂了生活的秩序,把這對情人徹底拋到了一切社會關系之外,然后毀滅了他們。
《沉淪》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是維斯康蒂在這里第一次觸及了他在后來的影片里以不同的方式一再表現的主題:背叛的主題。這里涉及的是人與人的關系。維斯康蒂似乎想告訴人們,背叛是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的一種關系形式。在《沉淪》中,通奸和謀殺無疑是廣義上的背叛。以奇奧瓦娜為中心,又形成了某種背叛的循環。奇諾出于情欲的驅使,背叛了他和勃拉迦納的友誼(盡管這種友誼只是來自勃拉迦納一方);他為了奇奧瓦娜,背叛了西班牙人。據有關資料介紹,在未經剪刪的版本中,是西班牙人最后向警方告發了奇諾,從而完成了背叛的循環。勃拉迦納對奇奧瓦娜的奴役是對正常婚姻的背叛,奇奧瓦娜的背叛便是一種正當的報復。奇奧瓦娜幾次拒絕奇諾要她離開酒店的要求也是一種背叛。在這里,背叛和道德判斷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在維斯康蒂看來,背叛毋寧是意味著個人對某種義務或責任的無力承擔,而背叛的結束卻反而會是悲劇的開始。
對《沉淪》作出人性的和社會性的而不是政治性的和歷史性的闡釋,我認為并不會因而降低它的價值。在維斯康蒂的全部影片中,《沉淪》也是唯一排斥政治性和歷史性闡釋的作品。這一創作進程似乎與某些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大師(如羅西里尼)恰好相逆,這實在是十分意味深長的。
上一篇:《江山美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泥水河》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