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華》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76 黑白片 99分鐘
蘇聯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拉莉薩·謝比蒂柯 編?。河壤铩た肆斜瓤路?拉莉薩·謝比蒂柯(根據瓦西里·培柯夫小說《索特尼柯夫》改編) 攝影:弗拉吉米爾·丘赫諾夫 主要演員:鮑里斯·普洛特尼柯夫(飾索特尼柯夫) 弗拉吉米爾·戈斯丘辛(飾雷巴克) 阿納托里·索洛尼采恩(飾波爾特諾夫) 柳德米拉·波莉婭柯娃(飾捷姆契哈) 謝爾蓋·雅可夫列夫(飾村長)
本片獲1977年全蘇電影節大獎
【劇情簡介】
1942年冬天,白俄羅斯的大地受到了德寇的蹂躪與侵占。一支從敵人包圍圈中突圍出來的游擊隊伍躲藏在一片樹林里,他們經過激烈的戰斗,損失慘重,人們受盡疲憊與饑餓的折磨,隊伍中有婦女兒童,還有傷員。游擊隊長命令庶務長把最后一些麥粒分給大家吃了,眼看著即將斷糧,隊長決定派遣兩名隊員索特尼柯夫和雷巴克到附近的庫爾戛耶夫村去尋找糧食。他們兩人踩著厚厚的積雪出發了,索特尼柯夫身體虛弱,在寒風中不停地咳嗽。他們好不容易才走到了目的地,發現那個村子已遭德寇襲擊,成了一片廢墟,只見院子里的繩索上還晾著衣服,村民們看來剛離開這里不久。雷巴克建議到附近別的村子里去找糧食,反正不能空著手回去。他們繼續在雪地里行走,索特尼柯夫咳嗽得越來越厲害了,雷巴克關懷地拿出一條毛巾給他圍在脖子上,還掏了一小把麥粒給他吃。他們來到另一個村子,走進村長的家里,這個村已被敵人占領,村長是個老人,看來,他是在為敵人效勞,家里沒有別人,只有他和老伴老兩口,兒子在前線。他們在村長家吃了點東西,還拿走了一頭羊。雷巴克把羊扛在肩上,和索特尼柯夫一起走著,索特尼柯夫的身體越來越支持不住了,在村長家的時候,他就已經發燒,當時,他連槍都拿不住,把它掉在地下了。雷巴克埋怨他有病不該來,來了非但幫不上忙,反而是累贅。他們走著走著,雷巴克發現返回游擊隊的路走錯了,只見遠處有一輛馬拉著的雪橇,乘坐的都是德寇。他們立即奔跑起來,德寇向他們射擊,索特尼柯夫腿部中彈倒下,他掙扎著起來向德寇開槍,打死了一名法西斯匪徒。索特尼柯夫躺在雪地上繼續向德寇瞄準,雷巴克扔掉了羊爬到他身邊,拖著他在雪地里爬行著。雷巴克把索特尼柯夫脖子上的毛巾解下來,替他包扎好腿上的傷口。他們沿著一片灌木林爬行著,過了灌木林,雷巴克讓索特尼柯夫倚著一棵樹坐著,他自己到附近去了解情況,看到不遠處有一所農舍,他就回來叫索特尼柯夫,索特尼柯夫想起身,但起不來,原來,他的頭發凍結在樹上了,雷巴克呵著熱氣使冰溶化,索特尼柯夫才站了起來,他們走進那家農舍,看到屋里只有三個孩子,兩個在床上躺著,一個坐著。從坐著的那個大女孩子口中,他們知道孩子們的媽媽叫捷姆契哈,家里沒有男主人。不一會兒,捷姆契哈回來了,她說婆娘們都在說,附近有一個德寇被打死了,她希望他們快走,不要給她帶來麻煩。忽然,雷巴克從窗口看到三名內奸和德寇正朝這所農舍走來,他和索特尼柯夫慌張起來,捷姆契哈讓他們躲到閣樓上去。投靠敵人的斯塔斯帶著德寇來搜查,聽到索特尼柯夫的咳嗽聲,斯塔斯舉槍要向閣樓掃射,雷巴克喊著“不要開槍”,自己舉起雙手跑了出來,索特尼柯夫則凜然地昂起了頭出現在敵人面前。敵人把他們兩人和捷姆契哈都抓走。在押解他們的路上,捷姆契哈懇求斯塔斯放了她,她不能丟下三個孩子,斯塔斯把她的嘴堵上,不讓她喊叫。
索特尼柯夫等人被帶到了偽警察署的大院,偵察員波爾特諾夫對索特尼柯夫進行審訊,逼他說出游擊隊的所在地。索特尼柯夫只字不吐,波爾特諾夫令人對他用刑,他們把一個燒紅的鐵制的星燙在他的胸脯上,他暈了過去,他們又往他身上潑涼水,索特尼柯夫睜開了眼睛,仍沉默不語,波爾特諾夫只好令人把他拖出去。緊接著,波爾特諾夫審訊雷巴克,雷巴克為了活命,招供了自己的姓名、游擊隊的人數、隊長的姓名及游擊隊的所在地等等,波爾特諾夫讓他當偽警察,允許他考慮后再作答復。雷巴克被帶到了地下室里,他看到索特尼柯夫躺在地上,身邊爬滿了耗子,雷巴克告訴索特尼柯夫他已招供了什么,而且讓索特尼柯夫與他口徑一致,并說游擊隊的人數與隊長的姓名也不是什么秘密,他說了這些,波爾特諾夫都建議讓他當警察了,索特尼柯夫矚視著雷巴克的眼睛,覺得與他很陌生,他強調要按良心辦事,雷巴克認為活命要緊,他們兩人的看法截然不同。老村長為了給索特尼柯夫和雷巴克提供了一頭羊也被抓來,關進了地下室,捷姆契哈和一個猶太姑娘巴西霞也陸續被帶到了這間牢房里。捷姆契哈的罪名是私通游擊隊,索特尼柯夫覺得是他和雷巴克連累了她;猶太姑娘則是由于不肯說出誰家讓她躲藏了而被抓來的。斯塔斯說第二天早上他們都要被絞死。深夜,村長走到索特尼柯夫身邊,告訴他,他一直是與游擊隊有聯系的,是隊長杜鮑伏伊請求他當偽村長的,他沒有做過任何壞事。捷姆契哈說她認識波爾特諾夫,他過去是她那個村子里的,當過俱樂部主任,現在投靠了德寇,村長和巴西霞也都說知道他的經歷。
第二天一早,索特尼柯夫等五個人都被帶到了院子里。索特尼柯夫要見波爾特諾夫,他承認自己是游擊隊員,所有的事都是他干的,德寇也是他開槍打死的,他愿意承擔一切后果,要求把其他人都放了。雷巴克則向波爾特諾夫聲明他同意當偽警察了。捷姆契哈喊著她家里有三個孩子,請求放她回去。德寇正在準備絞刑架,村民們默默地在周圍站著,索特尼柯夫緩慢地向絞刑架走去,斯塔斯讓雷巴克幫他一把,扶著他上板凳,他拒絕了。望著索特尼柯夫,捷姆契哈漸漸止住了哭聲,巴西霞似乎也獲得了面對死神的力量。圍觀的人們中的一個小男孩流下了眼淚,索特尼柯夫朝他微笑了一下,隨即閉上了眼睛。索特尼柯夫、村長、捷姆契哈、巴西霞都相繼被絞死了。當雷巴克走過人群的時候,一個老太太罵他是“猶大”,他被帶到偽警察署的大院去當警察,到了大院,他先悄悄地溜進了廁所,解下褲腰帶,把它系在廁所的房梁上,像套絞索似的,把頭往褲腰帶里套,他雖然茍且偷生地活了下來,但他的內心也是得不到安寧的。
【鑒賞】
本片用準確、豐富的電影語言表現了兩個主人公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的不同選擇。當面臨這樣的選擇的時候,對他們來說,沒有第三條道路,不是榮譽地死去就是卑微地活下來。索特尼柯夫和雷巴克作了迥然不同的選擇,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差別非常鮮明,因而,導演決定把影片拍成黑白片,以此來突出對比度。
影片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嚴酷的戰爭年月的悲劇氣氛:在一片白雪皚皚的地平線的邊緣,似乎是從地底下鉆出來了一群黑簇簇的人影,他們奔跑著,男人的聲音在喊著:“德國人!”隨著女人的聲音喊:“討伐隊!”這些靜態的、緩慢的鏡頭立即被迅速轉換的短蒙太奇鏡頭所取代了:畫面上相繼出現了女人、孩子、傷員。影片完全表現了戰爭的節奏,攝影機的轉動是很準確的,沒有攝入任何多余的東西,甚至樹木,從雪底下冒出來的光禿禿的灌木叢也沒有多拍。畫面上出現的每一個細節都含意深刻,有的細節可以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故事,有的細節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震撼力,例如:一只在嚴寒中凍僵的男人的手艱難地拿著一只勺子,細心地往孩子的嘴里喂潮濕的麥粒,突圍出來的這支游擊隊生活中的細節描繪對于戰爭的表現遠遠要比另一些用過多的象征手法的影片豐富得多。接著,影片又用搖鏡頭表現了人們一張張的臉:男人、老嫗、孩子們都小心翼翼地吃著自己手掌上的那一份麥粒,唯恐會掉一顆在雪地上。
索特尼柯夫瘦長個子、病弱、不停地咳嗽,他去執行任務是靠堅強的精神力量支撐著;雷巴克則很健壯。當游擊隊的隊長派遣他們兩人到附近的村莊去弄糧食時,他們從人群中走了出來,攝影機用遠景拍攝他們,起先,看不出他們有什么區別。當他們沿著積雪的道路走去時,觀眾可以看到兩個人留在雪地上的腳印不一樣:索特尼柯夫的腳印淺,說明他身體虛弱,雷巴克的腳印深,顯示出他的腳步有力量。影片據以改編的小說中,通過主人公的回憶和內心獨白展現了他們的性格,影片則通過畫面所展示的事件反映了他們的不同追求。
他們兩人形體上的差異觀眾一下子就看到了,但他們的精神品格的懸殊卻是在嚴峻的考驗面前才顯現出來的。影片作者沒有簡單化地把雷巴克處理成一個“叛徒”的形象,一開始,他也是一個英勇的游擊隊員,能想方設法地完成任務,也能關懷備至地照顧病弱的伙伴。影片細致具體地表現了雷巴克對索特尼柯夫的“情誼”:路途上,雷巴克告訴索特尼柯夫,他最害怕獨自一人去執行任務,即使是最輕易的任務,他去打一百次仗都可以,但必須在隊伍中。他聽到索特尼柯夫咳嗽不止,就拿出自己的毛巾關懷地給他圍在脖子上;告訴他把積雪含在嘴里可以止咳;掏出口袋里僅剩的麥粒給他吃;教給他應如何從別人那里弄一頂帽子來戴上。索特尼柯夫受傷后,雷巴克拖著他在雪地里爬行,還替他包扎腿上的傷口。尤其令人感動的是:當索特尼柯夫的頭發凍結在樹上時,雷巴克呵著熱氣把他的頭發一根根地從樹上掰開。這一切描繪本來應該說明他們兩人是生死與共的戰友。但事情恰恰不是這樣,當他們兩人躲在捷姆契哈家的閣樓上,敵人來搜查并舉槍要向閣樓掃射時,他們兩人的差異才表現了出來:索特尼柯夫決定不吭一聲,寧愿自己中彈身亡,也不想連累捷姆契哈一家,雷巴克則喊著“不要開槍”,束手就擒。這場戲說明:索特尼柯夫雖然病弱,但他在精神上是很有力量的,他準備承受一切,他相信他能夠承受一切。雷巴克身體健壯,但在精神上卻是懦怯虛弱的。
影片作者不想把雷巴克處理成一個喪盡天良的“叛徒”,只想恰如其分地將他表現為一個貪生怕死的膽小鬼。他能不怕艱苦地去執行任務,但他經不起生與死的考驗,當他必須在生命與良心之間作出抉擇時,他選擇了生命。他的內心也不是沒有斗爭的,影片中有兩場他設想自己逃跑的戲準確地表現了他的心理活動。一場是他和索特尼柯夫、捷姆契哈被捕后,投靠敵人的內奸斯塔斯用雪橇把他們送往偽警察大院的途中,影片用具體的畫面表現了雷巴克想象中的逃跑情景:他從雪橇上跳下來朝前奔跑,身后立即響起了一陣槍聲,他中彈倒下了。他見到想象中這樣的場面,就乖乖地坐在雪橇上不動了,在這里,他不敢逃跑,也是由于怕死。另一場戲是:當索特尼柯夫等四人被絞死后,斯塔斯把他從刑場帶回偽警察大院去當警察,在刑場圍觀的人群中,有人低聲地罵他是“猶大”,他的心情也并不好受,途中,他又一次想象自己逃跑,但又是被擊斃的下場,求生的欲望使他順從地當了偽警察。相反地,在影片中,索特尼柯夫的內心沒有太多的斗爭。他有堅定的生活信念,愛憎分明,當他誤以為村長是敵人的狗腿子時,他曾想開槍打死他,因為,戰爭最初年月的困難,備受圍困的游擊隊的嚴酷生活都使索特尼柯夫變得殘忍起來,他認為同情壞人也是一種弱點,他是毫不妥協的。索特尼柯夫的身體比誰都弱,但他相信自己能承擔一切,影片把他的形象處理成基督那樣,為了拯救別人,他甘愿被釘十字架,他勇敢地護衛了捷姆契哈,他們剛被押解到偽警察大院時,他就把斯塔斯塞在捷姆契哈嘴里的破布拽掉,為此,他自己挨了重打。臨刑的那天早晨,他要求見波爾特諾夫,聲稱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一個人干的,與其他幾個人無關,要求波爾特諾夫把他們都放了,雖然,他未能營救捷姆契哈、村長和那個猶太小姑娘,但他們都從他身上汲取了力量,望著他眼睛,捷姆契哈止住了哭喊,他們都勇敢地就義了,是索特尼柯夫把人的尊嚴還給了他們。對于雷巴克,他曾經感謝他對自己的幫助和照顧,但當他聽到雷巴克已答應當偽警察時,他狠狠地打了這個共過患難的戰友一記耳光,望著他的眼睛,感到自己對他是這樣的陌生。當索特尼柯夫走向絞刑架,登上絞索下的板凳時,雷巴克伸手去扶他一把,索特尼柯夫卻鄙視地把他推開,他不需要雷巴克幫助他走向死亡。
影片通過索特尼柯夫最后的目光表現了他告別人間時的心情,他最后環視了一下周圍:那些家宅旁的菜園,默默地望著他的老大娘老大爺們,一個小男孩臉頰上流下的眼淚,還有那家鄉的一望無際的土地……
本片的群眾場面不多,但有一場戲處理得很感人:索特尼柯夫等被押往偽警察大院的途中,當他們乘坐的雪橇經過人群時,通過索特尼柯夫的眼睛,觀眾看到:正在玩耍的孩子把頭扭過去了;手中拿著桶的年輕的女人站在臺階上呆住了;憂傷的老頭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望著雪橇漸漸遠去。他們似乎都和索特尼柯夫的目光遙相呼應。
“被蹂躪的村莊”的形象在影片中表現得令人觸目驚心,索特尼柯夫和雷巴克本來要去弄糧食的那個村子被敵人搗毀了,觀眾從畫面上看到:破損的爐灶里有一面鏡子,院子里的繩子上還晾著幾件衣服,這景象使人感到生活剛從這里消逝不久,甚至屋子的主人公呼吸的余溫還留存在空氣中。關押索特尼柯夫等人的地窖的惡劣環境也表現得非常準確,影片作者僅僅用索特尼柯夫身旁爬滿耗子這一點就說明了這地窖如同地獄一般可怕。
索特尼柯夫受審訊這場戲很長,主要是為了表現善與惡的較量,波爾特諾夫認為所有的人在皮肉的痛楚面前,都會顯得軟弱無力,經過嚴刑拷打也都會失去人的面貌。因而,當索特尼柯夫受刑后昏死過去時,波爾特諾夫看了他一眼,他相信自己的看法是對的。但第二天,當他看到索特尼柯夫毫不畏懼地走向絞刑架時,他的內心卻畏懼了。索特尼柯夫的形體雖被消滅了,但他的精神卻得到了升華。
影片結尾,雷巴克在偽警察大院的廁所里用褲腰帶當絞索,試著把頭往里套這場戲嘲諷地說明雷巴克雖然活了下來,但他的心情也不會是平靜的,他會經常受到良心的譴責,會暗暗地拷打自己的靈魂,他在死亡面前的退卻與投降會永遠折磨著他。
本片達到了紀實性和傳奇性的較好結合。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影片作者愛憎分明的態度:對敵人切齒痛恨,對真誠的愛國者充滿著熱愛。
上一篇:《包法利夫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卡比利亞》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